聽說捷運黃線及紅橘線不能站內轉乘

海岸之星 wrote:
前瞻計畫所有的軌道建設「可行性」評估報告都在這
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每一份都500頁起跳


從上述網站,高雄市岡山延伸線的評估報告來看

1.高雄區人口及學生數是年減

2.捷運人口到民國110年預估增為26萬,現在為17~18萬 (不知是如何計算)

3.岡山站有無捷運,台鐵運量差約7~8%,約 10000人(轉乘捷運)

4.有無岡山捷運,整體捷運運量差4000人 (怎跟3的數字好像搭不上)

5.有無捷運,軌道(台鐵+捷運)與一般運輸運量只差0.18% (算到130年)

以其報告內容,不就已明白告訴市民,花大錢得到的效益是很小 (事倍功半)

況且原台鐵進入市區也要捷運化,楠梓以北線路又重疊,功能整個都重複.

花錢買些小巴,免費接駁車從岡山工業區或景點到台鐵各車站,不知會不會更省(大)錢?

還有東港觀光軌道計畫,原本東港就有台鐵 東港<>枋寮 現還要徵收土地蓋新軌道?

很多計畫都是重新啟用台鐵舊站,這些不是可列在台鐵本身的營運計畫?

怎會混在"前瞻"計畫裡?

海岸之星 wrote:
每一份都500頁起跳

就算是5000頁又如何?
高雄捷運就是沒有人搭.....
高雄捷運就是虧錢....
真的不要再做了,
台灣沒有錢了...
舉債去建設蚊子捷運,
後續的維護保養怎麼辦呢?
真的會害到子孫......
不蓋建設就沒預算可以黑阿
一個最基本的道路都鋪不平
能蓋什麼重要建設
大寮郎拉~~
如果台灣政府錢還很多.................蓋

如果高雄人口持續流入持續增加......................蓋

如果台灣經濟發展戰略計畫已經擬定,也有足夠的錢優先處理 1.少子化 2.新創產業 3.AI人工智慧

4.網路5G系統 5.無人車系統 6.機器人

當這些政府有足夠資金挹注了,還有餘錢.....................蓋

如果上述做不到,我還是開車騎車就好了
好, 我把捷運黃線看過一遍

捷運局找外面的人來掰一大篇評估報告,但也沒仔細看,還拿一堆以前評估的資料來濫竽充數,裡頭還估國道7會在106年完工,真是見鬼了。


請從第4章開始看, 前面都是廢話

第1.評估報告有提到為什麼要蓋捷運,在4.1三的地方有提到,那知道為什麼不改善? 其中提到公車行駛距離太長,導致班距拉大,又市區塞車,所以等公車痛苦,坐公車也痛苦,所以就一直擺爛不處理,然後再來說蓋捷運後,3分鐘一班、捷運不會塞車,所以蓋捷運才是王道

第2.請看第5章
通車(預估114年)當年日運量是13.7萬
通車後6年(120)達16.4萬人,通車後16年(130)達18.3萬
唬爛都不打草稿嗎? 紅+橘還不到20萬,他一條線就能達到13.7萬!!我是看不太懂他們怎麼算,但應該不會上車、下車,各算1個人吧...

第3.請看10.1.5章 及後面幾張表格
敏感性分析,包含土地開發利潤最高120,然後營運成本只佔估計8成時,NPV跟IRR還是負的
最好的營收搭配精省營運成本下,NPV跟IRR都是負的
最好的營收搭配精省營運成本下,NPV跟IRR都是負的
最好的營收搭配精省營運成本下,NPV跟IRR都是負的

等於開門就燒錢、賠錢,反正錢燒完了,再用納稅錢、空污基金去補漏洞

這種評估報告我看多了,前面寫一大堆多好聽的話,但都是抄來抄去,要爭取基費就把那些搬出來說,高雄多需要多需要
看重點就好,看現況、看運量、看財務

你們自己判斷要不要蓋吧
看裡面的細節
尤其有關在預估跟實際數字的差別, 還有預算跟負債,
就知道從頭到尾都是經過美化灌水跟膨風, 所包裝出來的假象...

連高捷內部員工 都點出了現實跟預估的諸多不合理之處...
關鍵節錄於下:
近日新聞才指出高捷紅橘兩線創下日均運量「18萬人次的高峰」
(ps當初高捷預估紅橘兩線運量要達到45萬人次,票價收入才能平衡 )
分析其行經地區人口,
鳳山區人口約36萬,大寮區11萬人,
且現行已有橘線通車營運至大寮的情況下,
顯然運量不可能等比例的線性成長,明顯有運量灌水的問題
單憑一條黃線就能如何創造出3.72倍的日均運量?
這個67萬的日運量倒底是怎麼算出來
(ps難道是鳳山人口36萬+大寮11萬=47萬+18萬=65萬 再灌一下數目到67萬??? 依據???)
(ps現行18萬日均運量中 - 就有中鋼集團的員工、眷屬搭乘的折價甚至是免費搭乘的優惠來創造運量)

而高捷營運至今以配合高雄車站施工為名,
營運車廂數只有原本規劃時的6輛一半,也就是3輛,
即便在營運車廂數僅有一半的情況下,往往都還能有座位可坐。

而高捷號稱在2015年的盈虧打平,
也是靠著財務清算的方式作出帳面上的好看數據;
而2016年的開始盈餘也不是官員說的「呈現民眾使用高捷頻率不斷提升」。
實際上是靠著維持目前撙節的情況下,另外出租土地給財團建設大型遊樂購物中心所收取的租金為主,
而未來還要「開發」大寮車站週邊閒置的土地。

當高雄面臨產業衰退、人口外移逐漸下降、平均薪資低情況的同時,
以高雄車站到小港為例,單趟即要35元、來回就要70元。
而70元讓100或125CC的機車加油,單就同樣距離通勤來說,最少可來回2趟以上,
若是考量到站後轉乘目的地問題,捷運原先的優勢更是完全被抵銷掉

引用出處:
一個土生土長高雄人的心聲:我們真的不需要再多一條捷運

**********************************************************************
另外:
高雄捷運在2012年之後,運量已沒有顯著的增加,大多維持在450萬到580萬之間。
而過去的運量增加,可能大多來自觀光人數的增加,而不是高雄市民的使用率增加。

實際上高雄市民在大眾運輸的使用率,也一直未見上升
根據交通部的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
高雄市2013到2015年,這三年的公共運輸使用率,分別是7.2%、8.2%與7.9%,沒有明顯的變化
而相比之下,台北市、基隆市與新北市的使用率都超過30%

引用出處:
高捷都沒人搭?三張圖看高雄捷運過去九年的運量變化

其中矛盾:
而2016年的開始盈餘也不是官員說的「呈現民眾使用高捷頻率不斷提升」。
vs
高雄市2013到2015年,這三年的公共運輸使用率,分別是7.2%、8.2%與7.9%,沒有明顯的變化

所以高捷紅橘兩線日均運量18萬 + 黃線...要拚出67萬日運量(3.72倍)的日均運量?
還是換來更多的虧損數字???

(提醒目前舉債2600億 + 只剩500億舉債空間 VS 蓋黃線須自籌800億尚有不足的200~300億缺口)

在感性的凝望天邊炫麗的晚霞...
別忘了理性的看看腳下即將踏入的懸崖!
Steven An wrote:
話說"高雄真好"是高雄市政府長駐mobile01的工讀生嗎?

我只是把資訊轉貼過來
未發表任何評論
就被說是工讀生我也滿無言的...

既然如此我就打些字吧!
我個人是滿希望改回站內轉乘的
站外轉乘真的滿蝦的說

我家和我買的房都離三多站走路不用三分鐘
捷運黃線對我來說根本是利多
但我個人認為軌道建設對高雄來說根本就是浪費錢的建設
在地高雄人大都騎機車方便
捷運已經沒啥人在搭了,又要搞黃線
我個人認為除了炒房炒地皮以外
對高雄的工作機會和發展沒啥實質的幫助
而且一想到到時候動工後不知道要幾年的交通黑暗期..
五甲路那麼小條,一開挖旁邊的店家還要不要做生意?
店家有辦法撐個五年十年等你完工?
到時後倒得倒關的關,等完工只看到房價怒漲一波
但捷運站還是冷冷清清,市府舉債增加,百業依舊蕭條
我是 Steven An
很抱歉誤會您了

現在高雄市政府鐵了心要蓋,理由就是紅、橘十字2線再加上環狀黃線才會有感的提升日運量;

但問還是轉乘,今天我要從亞洲新灣區到長庚,首先要花快20分鐘等候公車跟坐公車,搭捷運又花了幾十分鐘,來回幾次之後,我是又決定乾脆騎機車的市民...

唉...我也是捷運黃色的得利者,但是我光想到捷運虧損就拿納稅錢一直燒燒燒,稅收就這麼多, 蓋捷運後,其他支出就相對被排擠掉,這時候就必須思考,蓋捷運前,是不是把其他公共政策先安排妥當,

不然陳菊這10年來蓋了一大堆東西,我實在看不出帶來什麼商機...
不然陳菊這10年來蓋了一大堆東西,我實在看不出帶來什麼商機...
不然陳菊這10年來蓋了一大堆東西,我實在看不出帶來什麼商機...


高雄真好 wrote:
我只是把資訊轉貼過來
未發表任何評論
就被說是工讀生我也滿無言的...
漁港 不是基礎建設嗎?
扁政府花大錢蓋興達遠洋漁港,請問有停過一艘遠洋漁船過嗎?

早年交通不便,所以每魚村幾乎都有一小漁港.

現在道路,交通工具這麼發達,還需要這麼多的港口嗎?

拆掉,整併這些小漁港,把資源集中運用,把廢棄漁港回歸自然環境.不是更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