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進場高雄房市的时候吗?

老實說高雄房價贏過桃園都很荒謬,桃園是每年約3萬人移入,高雄不要移出就很偷笑了,加上市長拼的經濟是很荒謬的賣水果,請問大家是有多少人職業是種水果,只因媒體炒作韓導,高雄人就能發大財?
tekikawa wrote:
老實說高雄房價贏過桃...(恕刪)

桃園人口增加是來自於雙北,
高雄人口增加是來自於對岸?
會不會有這種可能性?
一般小資族所得沒什麼增加
物價越來越高開銷越來越大
生活越來越難過!
房價卻高高掛要買房難上加難
也只能寄望那些有錢人多消費
促進經濟發展囉!

30歲世代買房,當心最常犯的5大錯誤(Yahoo奇摩房地產編輯部)

易犯錯誤 1:被低自備款沖昏頭
剛進入準購屋階段的30歲世代,容易在財務規畫上被「趁早圓夢」的想像沖昏頭,在沒有考量好總價負擔跟未來每月房貸壓力之前,就輕信建商代銷推出的「低自備款」或「頭期款可刷卡」等優惠成家方案陷阱,誤踩「高總價、高利息」的陷阱。

易犯錯誤 2:妄想一次到位
第一次購屋就想地段、交通、學區、坪數格局、建商品牌一次到位,只挑精華地段三房兩廳加坡道平面車位,最後不是落得眼高手低,不願屈就符合自身預算的地段及房型,還可能因為被高房價嚇到喪失買房的信心。

易犯錯誤 3:忽略未來換屋需求
近年社會觀念變遷,「晚婚族」、「不婚族」、「頂客族」、「少子族」的比重增加,開發商也推出不少的小坪數的案呼應市場需求,但人生規畫不能太鐵齒,難保下一秒不會轉角遇到愛、下個月不會突然升格當準爸爸、準媽媽,生命的變數都是意外來臨的。首次購屋建議為未來的可能預留一點彈性空間,也把換屋需求考慮進去,依此評估準備購置的房子是否具有足夠的「變現性」與「保值性」,這兩點,能從房子的坪數及地段來加以評估。

易犯錯誤 4:對行情、區段毫無概念
只知道想要買房,但對要買哪裡?哪種產品類型?哪種空間坪數格局?可負擔的總價帶在哪⋯⋯等等關鍵問題上沒有概念,問他想買什麼房子,只會得到雙北都可以這樣的籠統回答,功課沒有做,也沒有鎖定的目標區域跟房型,不是把服務他的仲介搞得疲於奔命,就是去接待中心被售屋小姐冷落。

易犯錯誤 5:怕買貴,永遠都在等低點
房市沒有絕對的高點或低點,雖然房價未來漲跌也很重要,但若是有迫切購屋需求時,更該要問自己的是「能負擔的總房價上限在哪?」特別是對於自住的購屋消費者來說,「買不買得起」遠比房價未來會繼續跌、或是會增值翻漲還重要,不要在房市低迷時心存觀望,錯失購屋時機。
HWT2013 wrote:
30歲世代買房,當心...(恕刪)



精闢的見解,非常同意您的看法

希望尚在觀望買房的人士多做功課
NoNiLa wrote:
精闢的見解,非常同意...(恕刪)

哪裡精闢.....拆開看沒問題
一起看互相矛盾
目前正在網內互打後續情況似乎沒有像去年11/24後那樣子了>•<
a1543021 wrote:
目前正在網內互打後續...(恕刪)

權力使人腐化。
最近剛想要買屋正在存錢中
也是憂慮房價問題
因為夫妻工作都在市區(一個在巨蛋一個在駁二)
但能負擔的起的房價與總預算
都落在楠梓區或新市鎮(不考慮民族路以東或前鎮以南)
買這兩處又令人煩惱(上班遠或未來換屋問題)
市區連中古大樓都價格好高阿....還要加上翻修裝潢就爆預算(乾脆買新屋...)

不知道有沒有高人可以指點
再存下去感覺價格只會越來越高
dd309024 wrote:
最近剛想要買屋正在存...(恕刪)

內惟、舊左營、美術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