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鐵路地下化沿線路名變更 門牌整編!!

不曉得門牌整編的計畫,是否在鐵路地下化初期就已規劃好 ? !
以政府的行事作風,對於 門牌整編,應該不會蠻橫

題外話,台中七期豪宅的地段,如聯聚建設(中庸、雍和....)、由鉅大謙.....
門牌號碼是"市政北七路",讓人印象深刻。
街道名稱變更
對外人而言只是街口路牌的替換
反正google都可導航到

對在地住戶而言
卻是全家數不完的證件 資料 通訊更改的麻煩

原來巷弄的地址升格成街
或許有感加值

但原來已是街 再改街名
只是徒增困擾
高雄街道的原始命名是有文化底蘊的!

三民區 安寧 恆豐....
苓雅區 正義 正道....
鳳山區 文教 文福....
更別提眾所皆知的一心二聖三多四維五福六合七賢八德九如十全

鐵路地下化縫合了長久分割南北的城市紋理

街道的任意改名確是造成歷史底蘊的鴻溝斷層
aaatsz wrote:
現在綠園道從蓮池潭到...(恕刪)

是變美了 但大家沒發現跟原本規劃南轅北轍,而且為了年前開放先鋪設草皮及走道,年後再挖除重新施工
豆豆3108 wrote:
當初會選擇鐵道旁住家...(恕刪)


哇!原來釣出 mobile01版的建案神人 豆神
失敬 失敬

小弟不才,輾轉流浪多處,窮的只剩空屋 只想陪陪家人與起家厝

實在不捨眾多異鄉遊子在返鄉時找不到熟悉的來時路

所以才遺憾原街道名為改而改,而忘了區域地名歷史

說實在如果真不能維持各個街道舊名 我覺得“雄站街”“綠園道街”比已定案的“鐵道街”有創意有意境

或者
各區原來鐵道旁小巷弄,在拓寬後併入在地特色街道名

沒有必要用同一個沒有溫度的街名橫跨市區由東到西 徒增住戶換證困擾
本該是建設豐功偉業 卻落得住戶天怒人怨

翻開地圖
鳳山站旁 正義站旁停車場,高雄站旁新設71期重劃區與三塊厝站罐頭工廠,鼓山站中都濕地老地方
將掀起一波波 腥風血雨
就從鳳山區 苓雅區 漫延到三民區的鐵道新路名開始

一塊塊地皮長成 一棟棟新案 壓過高雄的天際線 也碾壓過一代又一代房貸族

高雄沒有足夠支撐房價如北台的人口與工作機會,
也沒有新竹 台南 護國群山台積電的就業人口利基
僅剩地點地點地點決定一切

再追高一案過一案後
會有越來越多人窮的只剩下空房子!


看盡煙火繁華處
靜享平淡回頭時


正值鳳梨國安危機
鑑古知今
三民區恆豐街尾
三塊厝站的鳳梨罐頭工廠


文:王御風、黃于津

台灣鳳梨罐頭的轉變關鍵

1922年(大正11年)是台灣鳳梨罐頭的關鍵時刻,東洋製罐株式會社於當年在高雄市三塊厝設立台灣製罐株式會社,從此台灣鳳梨工廠不需自行製罐或從日本進口,讓台灣鳳梨工廠的營運成本降低不少,也開始獲利,使得台灣各地開始大量設廠。由於鳳梨工廠入門門檻不高,因此許多工廠人數不多,品質也不佳。狀況類似今日所說的「蛋塔效應」,因此1924年(大正13年)殖產局特產課成立後,開始思考台灣鳳梨未來的走向,最後決定採取「夏威夷模式」,這也讓台灣鳳梨罐頭產業走上另一條路。
ozisun3 wrote:
哇!原來釣出 mob...(恕刪)


哥你家是被拆嗎????
ozisun3 wrote:
恆豐街尾


這個街尾小時候都叫他鬼屋耶,當時宿舍應該已人去樓空了。
樓主還能找到日據時期地圖不簡單啊

實在不捨眾多異鄉遊子在返鄉時找不到熟悉的來時路
^^^^^^^^^^^^^^^^^^^^^^^^^^^^^^^^^^^^^^^^^^^^^放心啦,這個老部落應該比較期待重生
事實上那一帶就是老舊透天,當年的創新集合住宅新聞報社,先進的垃圾集中方式,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就是髒亂而已。
謝謝找到同鄉

新聞報社五層大樓 當時創新設計異於公寓
騎車可上樓直接回家

不過這是在
安寧街上 現在已改建成連棟透天店面 也就是後驛商圈的安寧街服飾商圈

有空歡迎回鄉時來走走
恆豐街尾 古色古香的三塊厝站旁
原來的鳳梨罐頭工廠大片土地 已全是太普集團包下

現在已是漂亮的太普新大樓
一期是15樓明日站
二期是三棟28-29樓明日匯
晚上點燈時讓街廓增色不少
旁邊還有一大片三期待建

的確是在老街坊老透天社區中 拔地而起
旁邊還有因鐵道拆除一半的透天老屋 形成強烈對比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