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500來整天盯在這版上也太不好賺了吧。不解註冊時間跟代銷有什麼直接關係我覺得版上誰是代銷重要嗎?重點是你會沒看現場參觀版上看一看就直接下訂嗎?看了現場都騙不了誰的不是嗎?如H大說的。住戶人真的都很nice Michael_0727 wrote:認真你就輸了這裡的發...(恕刪)
vincent19851212 wrote:領500來整天盯在...(恕刪) 買房實在是靠緣份,買貴買便宜固然重要,鄰居是否好逗陣,住得舒服、住得平安、住的會賺錢更重要!還沒能見上傳說中的文森大一眼,希望有機會能相遇。
Bimmerfly wrote:h兄不是好幾間嗎?加一加都可以住御桂園林合併戶了. +1H大惦惦吃三碗公能住進來就是好野人amoma wrote:那垃圾桶不知道是否會因為入住戶增加因而更新不鏽鋼冷凍垃圾設備(建商支付)建商不要連這都想省 資源回收室目前是簡單了點...就擺個幾個空桶不過看規劃是有再增加冷藏垃圾儲藏櫃的空間Bimmerfly wrote:美術管區50~60坪的房子,以現在的價格+車位+家具裝潢,也將近1500W了,怎麼聽起來買房像買菜一樣. 就跟假日去吃個包肥一樣的輕鬆自然好野人真的很多看過心得跟帝品苑的FU很像(建材/規劃/VIEW...)都一樣有空地的不確定因素
同事有在議價這個案子,幫忙關切一下,個人覺得豪宅一分錢一分貨,建商永遠比住戶精算,大牌建商的優點敢花建築設計費,施工品質見人見智,倒是豪宅都是一流監工,再看看這幾年搶蓋大樓,工人素質越來越差,漏水掉磁磚司空見慣,建商比的是售好服務,不是施工品質,年輕人閒辛苦,低單價和低總價的房子都要很謹慎挑選,正常的地上15樓地下2樓多看多比較,超過15樓,省土地成本,在台北市或許有需要往上蓋,房子以自住需求,公設建材配備都是其次,主建物結構才是要長遠考量,不管rc,SRC,sc蓋15樓是個人覺得住在台灣地震帶島國可以承受的高度。
ludidi wrote:同事有在議價這個案...(恕刪) 是有一派認為15樓以下的建築在地震會發生的地方是相對安全的。但其實在蓋房子的時候,整棟建築的設計(樓高、面積、地下層....),會加上地質鑽探、背景資料蒐集、設定安全係數,一起去跑模式,然後建築師、結構土木技師簽字,大概就是保證在某些條件下,大樓不會倒這樣。據說現在普遍來講,建築師跟土木技師都會在安全係數上的設定更嚴格,否則樓倒了,簽字的人要負責,所以把安全係數調高一點,他們自己也保險。總之,在建築設計上,理論跟模式都不會把建築物算去倒的。即使是土壤液化潛勢高的地區,算出來要做地質改良才能蓋,那就地質改良再蓋。所以最後的關鍵就是建商啦,別偷工減料大概就沒事了。至於幾層樓要用什麼材料,也不是那麼一定,RC的關鍵可能在於混凝土、灌漿跟箍筋的品質,SRC的關鍵可能在處理鋼筋、鋼骨之間的連結跟綁法的熟練,有人說,RC工法技術比較純熟,SRC要綁鋼筋的技術較高,有另外的門檻,這要怎麼說呢?所以最後還是會回到施工品質,但這些又幾乎看不到,結果就變成要從建商信譽或是在建物還能看到的細節去判斷了....
同意BP大的說法,但是除非口袋馬克馬克,像周董買豪宅,市井小民還是實再點,選擇低風險的建案,之前都看楠梓,同樣是24樓,悅龍灣優於豐花園,豐花園優於全民萬歲,全民萬歲近巴黎行館,不好意思那差這麼多的建案比較,自己也好奇這些建商24樓蓋鋼筋水泥的想法,期待除了cost down外有令人激賞的看法
ludidi wrote:同意BP大的說法,...(恕刪) 扣死當這東西真得很夭壽。。。畢竟建商言商。。這三年為了搶蓋搶市搶銷搶利。。扣死當真的沒有太多只有更多。。有人說計較CP值的往往買到最貴的。。現階段建商沒在怕降價/讓利的。。他門知道只要降幅有比去年同期實價登錄多一成到一成五。。很多人就爽爽買單了。。至於這個空間。。早就扣死當了拉。。知名建商採購高層自己都良心勸告。。非不得已。。這幾年的房子還是慎選。。至於怎麼選。。我們沒門沒路的。。就真的只能看信譽。。看不懂信譽的。。只能賭命運。。。 命運不好的。。。幾年後你就會知到。。ludidi wrote:同事有在議價這個案...(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