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bigman wrote:,
都廳苑的入住率,一直是個謎。
小弟前兩天去參觀都廳院,代銷小姐分享的訊息應該可以解釋您的疑惑。
她說都廳苑目前裝潢約一百戶左右,其中很多台商,北部客,
但實際"長期居住"的在地人約40,50戶。
以一個住戶的心態而言,入住率越低越好,沒人跟我搶公設,
公設自己用,其它投客幫我交管理費。
但以一個投資客的心態而言,入住率越低,代表自住客少,投資客多。
投資客口袋深淺不一,有的小賺五十,一百就殺出,有的禁不起政府打房,認賠殺出。
都廳苑,國王系列,這類建案本來銷售主力就不是主打高雄在地人,
從很多產品配置與銷售手法就可以看得出來。
五年前高雄人怎麼可能接受花總價兩千五到三千去買間"家塗四壁"的毛胚屋?
在台北設置銷售點,利用工商團體,醫師,律師,會計師,貴婦團相約看屋,
都可窺見建商鎖定的目標銷售族群。
elephant183 wrote:
都廳院失敗在哪裡?都...(恕刪)
(1)戶數太多,但大型社區建案的好處就是公設資源更豐富且成本、售價能更低很多
(2)學區非五福,但也不算差
(3)遠離捷運,但有民權、四維路
(4)非景觀建案,但有林蔭大道
(5)未經重劃,後方均為很舊的老透天,但前方有市政府辦公大樓
(6)屋齡有點高,但毛胚屋損失較小
(7)外觀不像豪宅,但整體建材、規劃及工法還是夠水準
(8)多年來沒有新的重大建設,但區域也不算沒落
(9)建商開價超過50萬,但中前期成交價普遍低於20萬不少,去年建商賣價最低仍有20出頭(比投資客貴)
結論: 南高雄的精華區及明星區太多,透天選擇又多,都廳苑的定位就是平價豪宅,戶數太多單價相對也很難拉高,地點本身沒有太多優勢
另外,都廳苑就整體規格而言,與灣區的國硯及凱悅還是差距不小,他最像帝寶的主要是基地面積夠大而已(台北市極少如此大面積素地,但高雄則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