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0556 wrote:
我看上眼的居然30/p
千萬元買鳥籠,擠得要命.
真的沒辦法接受.
只好找中古透天.

再飆上去沒關係啊.
我是要換的,不是沒殼的.
現在大約在我忍受邊緣.
我不一定要換~買不就繼續呆原處.

我還很怕價格買在高點附近.
新的買高,等搬好家要賣舊的時候價格崩跌.
如果發生這種事情,舊屋售出挹注新屋的資金超過想像的低.
那很可能會兩頭落空.新舊一起沒了.



正確的觀念!

在自由市場經濟模式運作中,買家的正常態度就應該是如此!

嫌貴就不買!等便宜再買!婆婆媽媽的買菜模式就是如此

(葉菜類貴就採替代模式,買根莖類,盡量節省)

房價高,能力有限,就暫時採替代模式用租的或和家人同住

(更何況大大已經有殼,更無須冒風險)

不過建議大大,既然會"怕"買在高點附近

(可見大大也是認為房價會鬆動了)


就無須考慮買中古透天

等你看上眼的那間(30/p)跌到可接受的價格再出手

(寧缺勿濫啊)
我只能說 現在真的1000萬 買房子 算小康人家了

我住鳳山 我家附近透天 都賣1200左右23平而以

但買了我看人家也都沒裝潢 就舊家具搬進去而以


也沒多的錢裝潢 所以買得起1200的透天 新屋 但也沒多的錢了


所以我個人 認為以前...買屋500萬的人現在要1000以上才買的到 以前只要500萬的房子

所以現在有1000萬以上的人 也不是有錢人了

驅風油 wrote:
我住鳳山 我家附近透天 都賣1200左右23平而以...(恕刪)

鳳山那裏還有1200萬的透天可以買?

驅風油 wrote:
我住鳳山 我家附近透天 都賣1200左右23平而以

但買了我看人家也都沒裝潢 就舊家具搬進去而以


就常理來看應該不會是整個鳳山都如此!

我"認為"都沒裝潢的還是少數

(因為我沒有跑去每一家看,所以只能說是我認為,

若哪位大大能提出統計數據,我願意承認自己的想法錯誤)


驅風油 wrote:
所以現在有1000萬以上的人 也不是有錢人了


至於有多少錢算有錢人,應該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數字

目前低收入戶的標準也放寬了

(高雄市:該戶每人每月平均收入低於11000元左右,不動產少於300萬元左右,動產少於30萬

都算是低收入戶,可以領取社會局補助,實際數字老人家記不精確,可能有些為誤差 )

所以理論上,小康與富裕家庭的標準也會隨之下降了

(若真的經濟像大家說的很慘!能有幾百萬存款的應該相對都算有錢人了)

重點是:

事實上,一直以來並非只有大家公認的"有錢人"才會買房子

關鍵在於能否付的出頭期款與每個月的貸款

會不會買房子與是不是有錢人沒絕對關係!



驅風油 wrote:
所以我個人 認為以前...買屋500萬的人現在要1000以上才買的到 以前只要500萬的房子


大大的看法似乎是點出和"以前"相比,房價已漲了一倍

所以呢?大大認為會繼續嗎?還是會回到"以前"??


cjames wrote:
我想要回到40年前的房價


我只要4年前就好
房價是回不去了,只有薪水在往回縮
lvin0128 wrote:
鳳山那裏還有1200萬的透天可以買?(恕刪)


到處都有.
只要別執著於買新的.或是騎樓店面.

買新的也有.
鳳山也不是到處都很熱鬧,蛋白裡的蛋白就有.

whaterr4 wrote:
如果要繼續後悔,就先...(恕刪)

你當這這裡是台北呀,
分享一下,
最近看到鳳山名牌建設公司的老大樓(約有15年),
格局地點都不錯。

向附近鄰居打聽之下,
該房原本是法拍,
約一年前拍價約500…
被投資客買下、也沒整理也沒裝潢,
直接要開800賣

面對高雄這樣的房市…
只能望樓興嘆了~

有錢的人不缺房自住,
拿閒錢來投資房…
需要房子自住的人,
卻得背多個幾百萬的房貸來圖個自住房!
讓投資客荷包滿滿、
銀行業績滿滿、
房仲笑容滿滿、
需要買房有個安身立命之所的我們…
只能辛苦工作當投資者30年的奴隸…
neni wrote:
從幾個月前開始陸續有...(恕刪)


我最近也開始供樓,交屋沒多久,剛開第一次管委會,集結每個住戶要投票選管理委員,但大家根本都不認識,只是互相簡單交談,投了一些有意願當委員的人選,被選出來的管理委員在自我介紹的時候,一定會提及的是:管理一定要做好,我們這個大樓的聲譽才會好,房價才會上漲。毫對不誇張的說,五個選出來的管理委員在自我介紹的中間或結尾都會提到這一點,說到底一旦錢花下去了,沒有人想買到會跌價的房子,這是個無解的話題,對於"未出手"和"已出手"的人心態永遠不同,你問未出手的房價跌到什麼情況才叫合理:越低越好,最好低到難以想像。你問已出手的人房價漲到什麼情況才叫合理:無上限,沒有預設立場。

如果一個200萬的房子賣20萬,但不論用多久,物價怎麼翻漲,你賣的時候也只能賣20萬,到你出售之前這房子就是你的名下財產,這期間你要繳交擁有房屋所產生的所有費用,我敢說這房子沒人要買,說穿了大家要做一個投資的時候都有想要一搏的心態,每個人都想買到未來的黃金地段,不然就無需看房子在什麼位置了,只需研究建築的品質,一個不會輸但也不會贏的房子,沒人想要

高雄的中古屋是很有空間的,CP值很高,而且高雄的房子貴是貴"地段",不像台北是整區都調漲,我之前去新北市看了一些"便宜"的區域,但均價沒有低於40萬的,那個就是整體行情已經如此

但高雄,以美術館來說好了,中都就在他隔壁,中都的房價尤其是中古屋,1~2年前和美術館區不是同一個級別,落差很大(現在也有落差,只是沒有前兩年那麼大),但中都離美術館有多遠呢?現在說這個有點晚了,因為中都現在看來也要漲,只要你不要有太多莫名的堅持,例如一定要離工作的地方多近,旁邊一定要有捷運站,假設說你在漢神巨蛋上班,你如果要找附近的房子,二十幾三十幾萬一定要,因為那個地段現在已經是黃金地段,旁邊就是豪宅區農十六,更不可能去買那裏,但若你買在內惟呢?高雄就這麼一點地方,他離那些所謂的黃金地段能有多遠?十多萬甚至十萬出頭的二手房很多,只要你仔細找,看到合適的就用力出,看能出到多少,中古屋沒有訂價的,看屋主高興賣多少,自己試算一下,每個月貸款供多少是自己可以負擔的,就去買什麼價位的房子,只要這個是買來"自己住"的想法,高雄哪有多貴,只是多數人還是要往好的地段擠,因為每個人都想住下來順便投資

很多人買之前怨恨政府無能控制房價,讓房價過高,但若你買了之後你的房子跌價跌得很厲害,你一樣會砲轟政府無能搞壞經濟,讓房市一蹶不振

我們台灣人似乎嫁娶有買黃金的習慣,且不論當時的金價高或低,都會買(我不知道是只有高雄有這個習俗還是全台灣都有),這個就是需要用到了,一定要買,不論現在黃金價格是升值或跌價都得買,因為結婚要用到,你大可把買房當成結婚買黃金一樣,覺得時間到了,資金也有,確定要用,自己住,能力範圍之內,該買就買,因為你不是炒房的,無需太在意房價跌或升,不論他漲或跌,你也不會賣,你反而需要更在意房屋的"建造品質",多研究這方面的事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