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shin wrote:這個比較好笑:.....(恕刪) 北捷3年2條(木柵/淡水) 19萬人日次高捷10年2條(紅/橘) 16萬人日次北捷板南線開通,次月均人日次28萬人現在14條線200萬人日次高雄多了C1-C8輕軌站,現在17萬人日次,全線37站,屬於密集的站體高雄市府規畫這兩條線,我想應該沒料到10年空白(捷運),若是比照台北1988年7月22日六線齊發,預估人次應該是不會差太多。
這種文看多了給大家貼高捷賺錢的文章,就說是作帳,87文給大家貼北捷虧損的文,就說別人惡意攻擊,北捷早就賺到翻不然就酸文,左酸一句幸福城市誰敢嘴,右酸高雄不配做軌道建設賠錢貨,再來一句睡菊還沒起床這種情形高雄人聽習慣聽很多都放心裡,幸福城市,高雄不是幸福城市,很多人包括我都要為生活奔波,住在這裡有辛酸,也有偶爾的幸福,台北難道不是一樣嗎?所以我說道地高雄人絕對不會說「幸福城市誰敢嘴」這句話,因為大家一樣要汲汲營營,忍受生活中的種種壓力,台北難道不是一樣嗎?現在高雄人連驕傲著自己的城市有更好的建設都要如此委屈,都要被狂酸,其實也不放在心上了,這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沒甚麼好戰的,各自有各自的汗水與努力就是了,哈哈
陽光快遞 wrote:我是一個在台北工作的...(恕刪) 錯,高雄捷運是只有3節車廂,8成時間都空盪盪,然後除了車廂,站體幾乎沒在開冷氣,為了省錢,然後清潔工作不知道是人手不足還是怎樣,站體內部舊的很快,尤其廁所
用真實的數字攤開連從事過高捷內部員工 都點出了現實跟預估的諸多不合理之處...關鍵節錄於下:近日新聞才指出高捷紅橘兩線創下日均運量「18萬人次的高峰」(ps當初高捷預估紅橘兩線運量要達到45萬人次,票價收入才能平衡 )分析其行經地區人口,鳳山區人口約36萬,大寮區11萬人,且現行已有橘線通車營運至大寮的情況下,顯然運量不可能等比例的線性成長,明顯有運量灌水的問題單憑一條黃線就能如何創造出3.72倍的日均運量?這個67萬的日運量倒底是怎麼算出來(ps難道是鳳山人口36萬+大寮11萬=47萬+18萬=65萬 再灌一下數目到67萬??? 依據???)(ps現行18萬日均運量中 - 就有中鋼集團的員工、眷屬搭乘的折價甚至是免費搭乘的優惠來創造運量)而高捷營運至今以配合高雄車站施工為名,營運車廂數只有原本規劃時的6輛一半,也就是3輛,即便在營運車廂數僅有一半的情況下,往往都還能有座位可坐。而高捷號稱在2015年的盈虧打平,也是靠著財務清算的方式作出帳面上的好看數據;而2016年的開始盈餘也不是官員說的「呈現民眾使用高捷頻率不斷提升」。實際上是靠著維持目前撙節的情況下,另外出租土地給財團建設大型遊樂購物中心所收取的租金為主,而未來還要「開發」大寮車站週邊閒置的土地。當高雄面臨產業衰退、人口外移逐漸下降、平均薪資低情況的同時,以高雄車站到小港為例,單趟即要35元、來回就要70元。而70元讓100或125CC的機車加油,單就同樣距離通勤來說,最少可來回2趟以上,若是考量到站後轉乘目的地問題,捷運原先的優勢更是完全被抵銷掉引用出處:一個土生土長高雄人的心聲:我們真的不需要再多一條捷運**********************************************************************另外:高雄捷運在2012年之後,運量已沒有顯著的增加,大多維持在450萬到580萬之間。而過去的運量增加,可能大多來自觀光人數的增加,而不是高雄市民的使用率增加。而實際上高雄市民在大眾運輸的使用率,也一直未見上升。根據交通部的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高雄市2013到2015年,這三年的公共運輸使用率,分別是7.2%、8.2%與7.9%,沒有明顯的變化;而相比之下,台北市、基隆市與新北市的使用率都超過30%。引用出處:高捷都沒人搭?三張圖看高雄捷運過去九年的運量變化其中矛盾:而2016年的開始盈餘也不是官員說的「呈現民眾使用高捷頻率不斷提升」。vs高雄市2013到2015年,這三年的公共運輸使用率,分別是7.2%、8.2%與7.9%,沒有明顯的變化所以高捷紅橘兩線日均運量18萬 + 黃線...要拚出67萬日運量(3.72倍)的日均運量?還是換來更多的虧損數字???(提醒目前舉債2600億 + 只剩500億舉債空間 VS 蓋黃線須自籌800億尚有不足的200~300億缺口)在感性的凝望天邊炫麗的晚霞...別忘了理性的看看腳下即將踏入的懸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