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在乎外在的經濟、房價的變化,因為這些都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只要做好自身的財務規劃及資產配置。
歷史會不斷的重演,一個城市的進步,伴隨而來的就是房價的上漲。根據莊孟翰教授針對台北市(1968-2012年)房產的調查研究,總共出現6波(2-3年)的井噴行情(幾乎都是經濟成長快速或通膨效應所造成,每次漲幅都是以倍計算,而且房價有其僵固性,大漲後幾乎呈現小跌或盤整),其中僅分別在1991年-10.35%、2009年-5.62%出現較大跌幅,其餘時間則維持在0-5%漲跌幅的橫盤整理格局(尤其1990-2002年,每坪33-36萬,整理12年)
1967-1968年分別漲幅為25.68%、62.58%
1972-1974年分別漲幅為14.1%、113.48%、31.05%
1978-1980年分別漲幅為15.38%、33.91%、64.72%
1987-1989年分別漲幅為29.11%、148.54%、46.4%
2007-2008年分別漲幅為18.26%、12.81%
2010-2012年分別漲幅為22.4%、26.74%、37.15%

這次高雄房市大漲,以各家房仲統計2021年全年,不論漲幅、均價,高雄市都不是前段班。總觀全球走勢,台灣(台北)房市也只漲了6%,排名三十名以外,和第二名的韓國(首爾)23%相比,真的還算正常。
高雄房市漲真的是台積電效應而已嗎?高雄房市均價目前低於台南,你們覺得合理嗎?高雄和台南的發展,誰成長機會比較大?
HWT2013
看完台北市數十年來的房價走勢,還認為房子可以像股票一樣,趁價位好的時候先賣出,去租房子,過幾年下跌至低檔再買?恐怕是愈住愈偏、愈住愈小吧!
遠見春豐這件案嚴格來說,不能算是高鐵特區,在自由四路上應該算是「榮總生活圈」,在這幾個左營這幾個生活圈,生活機能還輸給巨蛋、崇德、生態園區及凹仔底附近的大順商圈,但是這幾個月來漲幅卻是最高,有點不合理。今年初站上4字頭有點....,相信若不是全誠,大家也早就沒興趣了

圖擷取於 樂居創辦人李奕農丨奕起看房產網站
這個案子應該剛性需求比較強烈吧!
會選擇這裡高鐵生活區應該不是必要的考慮點,而是學區宅(國小,國中,高中相對而言都是明星學校
價錢如果不是太誇張,自住客應該不少

酷達 wrote:
這不一樣當時那年代房...(恕刪)
豆豆3108
你們家好漂亮~聽說有1000戶[大笑][大笑][大笑]
roadman520
一棟一千戶
房價漲的時候,空空被嚇呆,覺得房價太高,高到不合理
房價跌的時候,空空也被嚇呆,覺得還會再跌,覺得應該再晚一點買
等著等著~~等到孩子都生出來了,都上小學了,小學都畢業了~~還是沒買房

回到這討論串,全誠口碑本來就不錯,遠見春豐這案子若是一個月內賣完我也不會太意外~~


HWT2013 wrote:
每年都有空空在提房價(恕刪)
豆豆3108
一個月?不要開玩笑了~大概1週就清光了[大笑][大笑][大笑]
酷達
一周清光當然不難,因為開賣前就幾乎賣完了
遠見春豐(42-51坪+200萬車位)總價猜測約落在1800-2100萬上下,應該會是換房的剛性需求的人居多。以銀行貸8成換算,首購族除非有家裡幫忙拿頭期款及裝潢費出來,或是本身收入高,不然很難入手。
今年又有升息風險,購買前都要先計算好要繳的費用⋯,千萬別開心買房,最後淪落到法拍屋!!
關注這全誠案子也一段時間了,目前住在R15附近舊房,跟家人也在評估中。重點還是成交價是否負擔的起!!
krv
我比較喜歡春豐的點,不過這裡戶數太少,又是高雄厝!我等這個案子很久了,有點失望@@
kevin10005
遠見春豐(42-51坪)x戶數x每坪管理費=大樓每月收入。 以我目前住的大樓為例,保全、電梯保養、消防申報等,每月平均開銷約15至18萬,當然保全品質取決薪水,想請好一點,大樓開銷可能會高一點⋯
kevin10005 wrote:
遠見春豐(42-51(恕刪)

認同
買2000萬的房子
自備+裝潢+家電至少要準備800萬
若貸款八成,30年期,月付要5.5萬左右
單身貴族或夫妻雙薪是還負擔得起
買房量力而為才是上策
豆豆3108
我也是習慣住四房~很舒服[微笑][微笑][微笑]
lvin0128
我還是習慣住透天[微笑],不過很想買大樓投資
豆豆3108 wrote:
買2000萬的房子
自備+裝潢+家電至少要準備800萬

2000萬貸八成的話,自備+裝潢+家電應該不用到800萬啦
寶貝好壞
我家輕裝潢, 大概 100跑不掉, 家電家具看需求 50應該可以搞定2021/6 交屋, 2022/1 月底入住裝潢節奏慢, 沒有時間壓力, 這樣可以省一些如果都要趕工, 那就是提錢來見
HWT2013
你的邏輯很另類,家具、家電價格跟快慢沒關係,裝潢木工最大的成本在工資,所以反而工期拖愈久花愈多錢。慢工出細活是有錢人在做的事,哈哈😄
建議自住者評估自備款及房貸時應保守些,那溫和的升息循環壓力就能承擔。
自備款3成以上,貸款以20年月付款為上限,另外準備100至200萬左右現金,依個人財務規劃裝修。
地點市區市郊每個人考量因素不同,也各有其利弊,財務負擔不起新房、大房就量力而為,核心區舊房也不錯,關鍵空手者趕快買,先求有再求好,才有機會享受到下波房市井噴行情。
louis9235
我也這樣建議親友~在自身財務許可下,真的是先求有再求好。房價繼續漲,沒買房子的會怨恨,有買房子的會很興奮!
kevin10005
認同「先求有再求好」,自己也是從10年幾年買公寓,接著再換10幾年的舊大樓,好不容易存一些錢,想再換一次房子⋯

豆豆3108
全誠真的是一間愛惜羽毛的公司,不容許任何不實言論敗壞公司名聲![拇指向上][拇指向上][拇指向上]
malissa0527
全誠很辛苦⋯老是要為沒有的事出來澄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