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版上超熱鬧的選舉到了從捷運輕軌討論到總圖還是支持和批評兩派在對抗小弟我是傾向藍營 不過我認為這些建設蓋都蓋好了不管哪一個都是中央和地方合作所誕生的建設(中央出錢,地方執行)其實還是有其功能和幫助提昇整個城市的質感下一屆當然還是花媽當選拉 恭喜不過花媽下一屆要趕快在招商及提升高雄產業規模這塊努力目前市府寄望新灣區的建設能增加產業投資和工作機會希望是真的能有其效果 甚至在新灣區以外的地方也能吸引大廠甚至外資投資這樣高雄才能真的翻轉因為都快被台中趕過去了起碼高雄子弟不需要一堆人一堆人跑到中北部找工作而沒辦法回來這樣才不會被人詬病只會做表面工夫了 (很多時後表面也是好的,不一定不好)表裡相輔相成 城市提昇
唉 唉 唉 .........你們這些人太壞了高雄人的喜事 也要來潑冷水就算知道高雄舉債2800億搞包裝 還要舉債來維修它(而大部份的建設都是中央出錢 )還是會以它為榮高雄人的度量和修養 絕對是台灣第一你們有看見高雄水不能喝 有人抱怨嗎?高雄的空氣最髒最毒 有人抱怨嗎?高雄的店面 有一半空屋超過10年沒人租 鐵門被畫的亂七八糟經濟有多糟 有人在意嗎?現在連住都害怕 感染登革熱的人 已破萬 而且這是每年都在發生明年第十萬個不幸者 就會出現 今年光噴藥 就花了五千萬 .....最離譜是氣爆那些罹難者屍骨未寒 我們阿菊姐 已經在籌劃 辦演唱會... 慶祝... 是要慶祝什麼慶祝她當選吧 套句他最愛說的 那些罹難者的家屬 情何以堪高雄人應該沒那麼冷血 但也是安安靜靜.........
Butterfly Effect wrote:台中歌劇院與市圖都是由普立茲克獎得主設計的 歌劇院就伊東豐雄...(恕刪) 大大可以google一下,"劉培森 伊東豐雄 高雄市立圖書館" 會懂怎麼回事了.這棟建築外型有伊東豐雄仙台媒體中心的味道也無須意外. 用四大支柱懸吊起的樓層結構設計手法來產生1F大跨度的空間是箇中門道所在,也有別於仙台多媒體中心採用的結構."全世界第1座懸吊式綠建築"這段話立足點在綠建築在2000年陸續被重視及認證以後沒有建築物採用懸吊式工法! 此工法假如像建築師團隊說的優點那麼多又好,該反思的地方是為何沒有成為主流結構!? 一定有甚麼缺點或是不好克服的問題. 希望有節目製作專輯從構想到施工到完工甚至日後養護做深入的介紹.
萬隆是個好地方 wrote:小小的台北市負債一千多億,我看不出來有屌到哪??我們來細數一下:花博花幾百億,世大運也花幾百億,敦化自行車道花一千萬鋪完,又花一千萬拆,...(恕刪) 我只針對自行車道做討論:請問閣下住哪邊?為何會知道敦北自行車道一千萬鋪完,又花一千萬拆???其實連我這沒騎過敦北自行車道的也知道,因為議員批很兇,然後新聞報很大。只要google一下,馬上跳出來一堆報導。但是高雄也有條叫東臨港線自行車道的,花了五千萬鋪好,2013年8月還沒驗收完,2014年初春節期間就開始拆掉,可是版上有人知道嗎?有議員質詢過或是媒體報導過嗎???幸福城市好幸福啊!為何我會知道?因為我偶爾在高雄南區騎自行車,這條路才剛聽市政宣傳說鋪好,騎沒幾次就又被封起來了。而這篇所提的圖書總館,其實附近也有一條西臨港線自行車道,也是剛整修完木棧道部分後,半年左右就又整條拆掉,只留下駁二這一小段給觀光客騎乘。但是媒體好像完全沒興趣報導,這也算是一種重北輕南嗎?
cruiser58478 wrote:東臨港線自行車道 那一條被氣爆搞掉了,本來應該沿著輕軌路線做,最近沒有經過那邊不知道搞的如何。cruiser58478 wrote:,半年左右就又整條拆掉,只留下駁二這一小段給觀光客騎乘 西臨這條以前就有了 不過後來因為輕軌要蓋整段拆掉。以前就是把台鐵西臨港線貨運鐵路鋪柏油與木棧道變成單車道,輕軌系統預算通過發包,轉換成輕軌。應該在旁邊會再搞一條單車路線。這段我騎過幾趟。
這邊我經常路過,白天真的很不起眼,昨天晚上經過第一眼真的以為是購物商場,看電視才知道是圖書館,別被燈光騙了,白天經過真的是沒什麼特別的建築物,還有夏天電費應該很驚人,高雄夏天沒太陽,一樣熱到35度以上,體感溫度45度,綠建築撐得住嗎?
看大家酸了一堆~今天去看了~分享一下感覺遠遠一看~嗯~有像新光三越到了一樓~有像大型商場的FU上了電梯進去裡面一看~喔~就是圖書館的門口逛上逛下走兩次~感覺很新鮮 空間寬敞~書櫃擺的也不錯~還有夜景可以看~整體蠻有設計感的在出去外面走走看看~發現~喔~很像超大型的誠品~裝潢漂亮~又有書看~又可以看風景一樓空間大~可以散步吹風~感覺會有大媽來跳土風舞的感覺(我會報警XD)總之不是傳統的圖書館~而是休閒活動+誠品風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