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好找

就在家敦就好了

高雄目前適合是樂活

懂得就懂

steve0608 wrote:
非也!台灣不是只有台北市
現在有新北市,台中市,桃園縣急起直追
這些縣市都認清事實,唯有創造就業機會,吸引人才,才是永續發展之計


中北部不要自我感覺良好了

高雄市長可是有去日本招商
一些重量級的日商都有來高雄投資
宋太宗訓示公務員:「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rickyHsu1979 wrote:
離開高雄市還有台南廣大的就業機會........
講白一點啦 [台北 + 桃園 + 新竹] 的工作&生活奢侈指數 被 [高雄+台南] 電假的啦....

嗯?怎麼你說的情況與實際上大部份人所選擇的不一樣?
台南如果有廣大就業機會的話那何以人口淨遷入&實際居住卻反被台北桃園新竹台中的任一個電假的?
高雄就更不用說了,其淨遷入與實居情況在南部甚至還比台南糟糕.
steve0608 wrote:
非也!台灣不是只有台北市
現在有新北市,台中市,桃園縣急起直追
這些縣市都認清事實,唯有創造就業機會,吸引人才,才是永續發展之計

瀟湘夜雨^^ wrote:
中北部不要自我感覺良好了...高雄市長可是有去日本招商 一些重量級的日商都有來高雄投資(恕刪)

台灣主要都會近十餘年戶籍人口&淨遷入人口&居住人口總觀察(另附五都改制前後比較)
1.台灣主要都會近10餘年"淨遷入"人口(1999年~2010年): 單位:人 淨遷入=總遷入- 總遷出
http://tinyurl.com/4vaayo

新北市(原台北縣) : +217716
台北市 : -137152
台北市+新北市(原台北縣市) : +80564
桃園縣 : +211041
新竹縣市: +70337
台中市(原台中縣市): + 99268 (原台中市:+99619 ; 原台中縣:-351)
台南市(原台南縣市): -2734 (原台南市:+21523 ; 原台南縣:-24257)
高雄市(原高雄縣市): -22523 (原高雄市:+9696 ; 原高雄縣:-322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來為96年行政院主計處實際居住人口遷徙調查
(實居人口主計處目前只有91年與96年兩份資料):http://0rz.tw/0Y4yn

居住人口>戶籍登記人口最多者依序為 1.竹市 2.北市 3.中市 4.北縣 5.桃縣 6.南市;
連結裡有詳細數據更加顯示有多少外地人在大台北桃竹與大台中地區活動與就業(這幾個地區實居明顯大於戶籍很多)
其餘皆為居住<戶籍(含高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為遷移增加(遷入-遷出)與實際居住人口之部分,
再把自然增加(出生-死亡)考慮下去的戶籍總人口變動如下
http://0rz.tw/HcioL ; http://0rz.tw/wO72N

1998年: 台北610萬; 高雄269萬; 台中238萬; 桃園165萬; 台南182萬; 新竹78萬
2011年: 台北652萬; 高雄277萬; 台中265萬; 桃園200萬; 台南187萬; 新竹93萬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內政部戶役政資訊為民服務公用資料庫
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x
---------------------------------------------------------------------------------

在這邊用嘴巴說誰某某自我感覺是否良好跟本無濟於補,實際上問人民的腳最清楚

瀟湘夜雨^^ wrote:
中北部不要自我感覺良好了

高雄市長可是有去日本招商
一些重量級的日商都有來高雄投資(恕刪)


這樣很好阿!只要高雄經濟能起來,就業人口一多,高捷自然能有第3/4/5...條
其它縣市不會有非議,反而是樂觀其成
有些回文很無聊。
就是覺得台北的生活方式好,才有人在台北工作,不是嗎?
就是覺得高雄的生活方式好,才有人在高雄工作,不是嗎?
有必要用批評的態度,看待他人的生活方式嗎?
總有人以為人多熱鬧就是好,但也有人認為生活悠閒、空間廣闊才是王道。台灣並沒有限制國民遷居,個人過個人喜歡的生活。
適者生存 不適者淘汰

這道理在每個環境都一樣

留下來或回來的有他的理由

離開的也有他的苦衷
真不知道那些住在首都邊境鴿子籠的奴隸們
對高雄的生活品質在眼紅什麼
宋太宗訓示公務員:「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kuoyuan1 wrote:
有些回文很無聊。就是...(恕刪)

對阿!
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有人從商業發展看台北
有人從生活悠閒看高雄
各有各的長處
無法評斷

要生活悠閒又要月入數十萬 當然有 機會不多罷了
lcn3338 wrote:
財政部統計處 單位:...(恕刪)


懂的找數據,但是也要懂的看數據
97年高雄營所稅是台中的三倍,綜所稅是台中的兩倍,比起十年前如何?數據上面根本看不出來高雄十年來越來越差,但是比較奇怪的是近兩年的稅收大減,值得探討


另外,如果十年前的高雄"曾經"繁華,為什麼稅收比"沒落"的現在還少呢?
97年營所稅是90年近三倍,綜所稅近二倍,為什麼?
到底你所謂的十幾年前,可以給一個確定的時間,我們來看看到底那段時間的營所稅跟所得稅有沒有比近十年高嗎?

97年高雄營所稅為歷史新高412億,為什麼之後會陡降呢?

高雄建設,中央買單有什麼問題嗎?還是高雄不屬於中華民國?還是高雄人不用繳稅?

samling wrote:
97年高雄營所稅是台中的三倍,綜所稅是台中的兩倍,比起十年前如何?數據上面根本看不出來高雄十年來越來越差,但是比較奇怪的是近兩年的稅收大減,值得探討



又如何?
高雄隨便一個月入兩萬的作業員
生活品質就已經足夠打趴北部的你

假如你真的住在鴿子籠小舊房子
那麼到外面走走散心吧
宋太宗訓示公務員:「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