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ling wrote:
薪水還算可以呀!台灣...(恕刪)
~~~不是高雄人好逸惡勞,而是整個大環境都是這樣
至少當初問在台北一起走電子產業這條路的同學跟身邊的北上的同事,為何要遠離家鄉上北部就業
他們的回答都是"因為比較有競爭力跟前景"......

我北上的理由比較爛,只因為剛退伍不知道要做啥,剛好在北部唸書的朋友問說要不要一起找工作
想說在家閒著也是閒著,就跑去面試了然後就錄取了

我比較墮落一點,個人的發展對我來說不是那麼重要,反正爬的再高死了還不是都一樣,有飯吃就好
所以工作了幾年就受不了回南部找工作了,不過也找了很久才找到
有些老闆說的都很好聽,說啥待遇給的很好只是都找不到人,我只能說真的很唬爛(或許真的有)
我當初回南部事前還有查了一下薪水分布如何,刻意開的比較低以防面試時被打槍
結果還是沒被錄取,後來想說直接用新人的價錢去應徵,沒想到還是一樣......

不過後來發現......要是有認識的人幫你推薦,錄取的機會會提升很多

因為我在面試南科某公司時,一位自稱是某某經理推薦的,面試官還出來寒喧幾句就直接帶去面試了
讓坐在等候區等叫號的我當下想走人
printflbr wrote:
~~~不是高雄人好逸...(恕刪)
高雄欺壓勞工的狀況很嚴重
尤其是服務業、電子加工業等等
許多甚至不到法定最低薪資
時薪100以下的到處都是
加班沒薪水那叫做正常
勞健保等也是只有知名大公司才有
一般私人行號的很多都沒幫員工加保的
朋友許多作服務業的,每天看她忙進忙出
想說薪水應該至少有個兩萬多吧?
結果居然只有一萬七左右,剩下的要看獎金
這還是知名連鎖企業A+1呢
私人開的餐館、咖啡廳等
做許多年磨到店長等級,薪資也不滿三萬
比較正常薪水的7-11便利商店
時薪雖有100元,並有勞健保
但是老闆一人當兩人用
不是說年輕人老愛埋怨不耐操
而是這根本是壓榨了...
除非你有特殊專長,可以在南部找到薪水不差的工作
不然南部大多數工作都是低階層的職缺
薪水,是會令人吐血的...
搞半天,還要跟著外勞搶工作
真的滿可憐的
不過南部的消費比較便宜
房子無論是租是買也便宜
單身一個月賺個兩萬多
也不見得會過得比台北賺三萬多的差
我前面也發過一篇文
說明低收入戶的單親媽媽
月收兩萬多,還是可以買到安身的國宅
雖然郊區了點,但也緊鄰捷運
一戶不過兩百萬左右,每月分期付款六千多
多出來的錢還可以養小孩
也許沒錢買車,只能靠機車代步
極端奢侈享受是沒有,但是穿好吃好倒是沒問題
去年幫女兒買了全新機車,明年這位媽媽也要換台全新125了
住20幾坪的房子,又緊鄰捷運與都會公園
一點都不像低收入戶的模樣吧!應該還能羨煞一堆北部人呢
要我去北部工作,辛苦一輩子只能住小套房
那我真的寧可在南部賺少一點沒關係
至少能過品質更好的生活
要賺個幾百萬也許速度很慢
但也足夠買間坪數不小的家
甚至透天都買得起了
租屋的話,高雄市區小套房3000多就租的到
郊區一點的3000多還能租到老平房
朋友在加工區賣肝
但因為房租超低、生活開銷低
存錢存超快的
畢業沒幾年就衝破百萬存款
雖然那是賣肝換來的,升遷依舊遙遙無期
早晚班也不一定,單位也換來換去
做太久的也開始出現職業病
味覺與嗅覺都受到干擾
人也逐漸消瘦,滿為他擔憂的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高雄欺壓勞工的狀況很...(恕刪)
這位大大說的太好了...南部很多公司...在我看來跟壓榨員工沒兩樣,
同事的兒子去年底大學畢業後, 找的工作是活動企劃,
每天忙到晚上11,12點才回家, 也沒辦法固定休週休,
每月薪水才2萬, 更扯的是公司竟然沒提撥勞退金,
但想說剛開始工作, 先吸收經驗比較重要, 所以一直做到現在...(好辛苦...)
printflbr大大提到一點, 南部公司真的比較愛錄用介紹進去的,
親戚朋友成大畢業的女兒, 面試XX電沒被錄取,
結果經由已經在裡面工作的同學介紹, 馬上就過關,
還有同事的先生在XX鋼鐵工作, 公司說要徵人, 雖然有登報廣告,
結果還是用自己公司員工介紹進去的.....
太多太多了....
再度回到故鄉高雄
臺北工作時的薪水(只算我個人不包含太座薪資)
雖然有35000實領34000左右
但扣掉每月停車費3000、外食費約6000
通勤油錢每月約3000
房租7000(新店)房東佛心來的
手機費每月約1000
水電費每月約800
儲蓄險3000
爸媽還在上班有收入所以奉親費是0
-----------------
以上是低消不包含小朋友(千元鈔)的意外事故
每月差不多剩下1萬(這是宅在家裡的前提)
回到高雄後
工作薪水剩25000 實領也是約24000
停車費0
外食費0(中午公司供餐、晚上吃家裡)
通勤油錢2000
房租0
手機費1000
水電0
儲蓄險3000
奉親(說穿了幫忙付水電第四台而已)3000
------------------
以上EPS馬上跳到約13000
差別在哪大家很清楚,就是差在房租跟停車費。
其實會讓我痛下決心回來高雄的最後一根稻草
就是有了小孩,在台北...保母星期一到五的全天保母
行情約26000到28000 不包含尿布奶粉
這樣一搞連我老婆薪水吐出來都不夠付
我現在這薪水雖然低,但舉家回南部老婆薪水可以存。已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我也很清楚南部工作機會真的不多
因為是人求事 而不是事求人
相對工作薪資條件就會很苛刻 工作環境也相對差
但也只能期望等大景氣好轉,才能改變這職場條件了
寫了一堆啦哩啦渣的,不是抱怨整個大環境不好沒機會
也不是說政治環境(因為已經看破求人不如求己)太差
只是恭喜板大能回來故鄉生活,也期勉想回來還未回來的遊子們
可以早日達成心願。大家一起加油唄
不知道轉載在這邊會不會被告呀
原文出處==>
http://news.msn.com.tw/article_magazine.aspx?MagazineID=2349
國人低薪元凶:過度依賴服務業
7月1日,陸客自由行,帶動觀光服務業大躍進,彷彿許了台灣一個夢:高污染工業、低階工作外移,只要致力服務業與創意產業,就能享受經濟繁榮、又躋身高階工作的贏者圈。
事實卻不是如此。光有服務,沒有製造,不是美好的國家之路。過去10年,以金融業服務業為發展主調的經濟合作開發組織(OECD)先進國,從美國到歐洲都飽嘗製造業外移之苦。
風險1:製造業下探 GDP組成不夠多元
當一個國家製造業不斷外移,也就失去讓新興產業發芽的機會。台灣的製造實力,曾讓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讚嘆不已。但是,這榮景水波下,逐漸浮出警訊。跟美國一樣,台灣製造業對GDP貢獻也逐年下降,從1990年代的40%,一路下滑到09年不到30%的新低,去年才又回升到31%。台灣製造業未來如果一直往下探,降到美國、英國、日本的水準,GDP組成將落入不夠多元的風險。
風險2:就業與低薪
製造業就業人口佔比,從90年代的42%降至36%,專家指出,這也是造成台灣長期低薪的原因之一。台灣經濟研究院二所所長張建一分析,台灣服務業佔GDP約7成,雇用近6成人口,但對經濟成長率貢獻卻不高,服務業也很難為員工加薪。台灣去年經濟成長率超過10%,有7成還是來自製造業的貢獻。
先進製造 創造好工作
從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分析,台灣製造業前10名行業的平均薪資約6萬1千元,遠高於服務業前10名行業的平均薪資4萬7千元。服務業當中薪資水準較高的行業,也是屬於支援製造業的服務業,而不是受雇最多的批發零售業。
製造業對於工作機會的多重效益,是任何產業都比不上的。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精算,製造業相較於其他產業,有最大的多重效益。製造業生產每1美元產品,將帶動其他部門1.4美元的產出。
放眼經濟發展和搶救就業,全球各國都不得不加入這波搶製造的熱潮。不只美國,已經是世界工廠的中國,更不願意放棄。
台灣到底要什麼製造業?
今年,台灣勇敢拒絕國光石化在彰化設廠,如果這是台灣人民的共識,不要高耗能產業,那麼,台灣到底要留下什麼製造業?
「如果不努力轉型,一定會發生產業空洞化,」經濟部工業局局長杜紫軍憂心說。
杜紫軍接著說,拋棄單純靠投入資源與產量來提高產能的思惟。經濟部已經研擬具體的2020年產業發展策略,包括提高附加價值率、無形資產佔固定資本比重提高到15%、綠能佔製造業產值提高到30%。
以「產值」衡量產業存在價值的觀念,已經過時。新的衡量標準又是什麼?這不只關係到產業發展,更關係到台灣民眾明日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