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740419 wrote:
在天下雜誌看到一篇文...(恕刪)


很久以前就有類似說當服務業逐漸升高並高於某個比例時是國力衰退的開始,但是前一陣子又有網友說服務業比例高是榮景的象徵,我自己就納悶說,難到是時代不同了,所以情況不同了嗎?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才知道我的印象並沒有錯。不過經濟不是我的專長,我也只能聽聽別人的講法。
對於高污染的製造業,我想政府應該不是附和地要求停工,或是一眛維護資方,而是要盡全力協助在環保與安全的設施上與廠商一起共同做最好的安排,這或許才是長久之計,否則,工廠倒了,地方首長獲得喝彩,贏得選票,然後呢?
當然了我的意思不是要一味扶植製造業,而是各行各業能夠取得一個平衡,某個專業的過度衰退或過度成長都不是一件好事。
想請問一下,
務農的農民有需要交所得稅嗎!?

js740419 wrote:
的確生活費用在租屋費...(恕刪)

如果待遇合理,工作內容可以接受,又何必一定要升遷?
公司上層的位置其實沒有那麼多,但想爬上去的人卻一堆
看過太多爬上去,面子有了、權力有了,但卻少了跟家裡人相處的時間
得到的金錢跟責任與失去的時間不成比例(當然升官後擺爛不做事,美其名磨練下屬的爛人就不提了)
安分守己、知足常樂的生活不是更好嗎?

pda4700 wrote:
我不會用"下港人"這個名詞去稱呼或自稱,感覺是個貶低的詞。曾經問過一個喜歡以"去下港"稱呼往南行的台北人朋友其"下港"的定義為何,回覆是"新竹(含)以南都算"。

下港的說法是來自於台灣開港,
中英法天津條約之後台灣開了兩個港,
北部是滬尾港(今淡水、南部是台灣港(今台南),
然後這兩港又各有副港,
台灣港的副港是打狗港(今高雄),
滬尾港的副港是雞籠港(今基隆)。

從此,北部人稱「頂港」人,南部人稱「下港」人,
好的東西說是「正港」的。

下港根本就沒有貶低的意思,
不要自己對號入座。

pgc wrote:
個人愛看演唱會,除了台北小巨蛋才有的如王菲才會北上
其它高雄巨蛋有的我都去看,感覺高雄巨蛋大一些,座位也比較大

其實兩個場館差不多大,
主場館座位數都是15000人。
台北小巨蛋有分兩層,
所以空間利用上比較緊一些,
不過主場館本身佔地是差不多的。

lulalla wrote:
其實兩個場館差不多大...(恕刪)


我比較關心花了一堆錢蓋的世運主場館
何時才會被好好利用....

高雄巨蛋雖然有取代舊世貿展覽館的趨勢
但是展出內容的素質仍然不脫俗套,很糟糕...
成功路旁的會展中心在開工

沒啥

反正 花納稅人的錢

千錯萬錯都是中央的錯

也不用管歷史如何評論

反正現在是號稱南霸天

爛攤子以後的人去承擔

高雄的鴿子既然管不了 飆車族

不要在半夜猛響警笛 製造噪音

叫那個蔡先生出來值夜班

只會開記者會嗆

最好不怕被關老爺劈
nondevil wrote:
成功路旁的會展中心在開工

沒啥

反正 花納稅人的錢

千錯萬錯都是中央的錯

也不用管歷史如何評論

反正現在是號稱南霸天

爛攤子以後的人去承擔



天龍國花了150億辦了一個號稱國際花博
現在除了殘花敗柳隨風而逝,還留下些甚麼
比起天龍國有錢沒處開,揮霍無度
高雄市還是建設不足,不要妄自菲薄

高雄幾乎沒有硬體的問題
要捷運有捷運 要公車有公車
要展覽館 要表演場 通通有
規模 人氣 內涵 自行判斷

一般而言 服務業要提升比製造業難上千倍
服務業看的是當地市場 要消費力支撐
製造業看的是外地 或國外的市場

adocstudent wrote:
很久以前就有類似說當服務業逐漸升高並高於某個比例時是國力衰退的開始,但是前一陣子又有網友說服務業比例高是榮景的象徵,我自己就納悶說,難到是時代不同了,所以情況不同了嗎?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才知道我的印象並沒有錯。不過經濟不是我的專長,我也只能聽聽別人的講法。
對於高污染的製造業,我想政府應該不是附和地要求停工,或是一眛維護資方,而是要盡全力協助在環保與安全的設施上與廠商一起共同做最好的安排,這或許才是長久之計,否則,工廠倒了,地方首長獲得喝彩,贏得選票,然後呢?
當然了我的意思不是要一味扶植製造業,而是各行各業能夠取得一個平衡,某個專業的過度衰退或過度成長都不是一件好事。

若是如此,那是不是日本,德國都開始衰退?因為日本德國也是漸漸以服務業為主以及國內接單,國外生產狀況;新加坡,香港這種城市國家更不用說了

傳統產業該引退就引退,產業升級才是升格已開發國家王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