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 bear wrote:買房子不要買在捷運附近? 捷運附近不好? 捷運附近的房子不能是豪宅?...(恕刪) 這三句我都沒講,不要扣我帽子那我也可以用同樣的語氣反問你買房子一定要買在捷運附近? 捷運附近一定好? 捷運附近的房子一定是豪宅?不是這樣吧我說過見仁見智,ok?我只是提出一個不同於所謂專家的意見而已再說原本捷運旁可增加容積政策就是為了讓普羅大眾可以多利用捷運的用意豪宅不應也不該蓋在捷運旁這是社會成本的浪費
johnny7410 wrote:這三句我都沒講,不要...(恕刪) 不同於專家的意見? 我不看電視, 所以不知道是哪位專家.捷運, 有需要的人就會考慮, 但至少他不是厭惡設施, 你卻講的一付捷運是扣分因素一樣.
johnny7410 wrote:我說過:不要扣我帽子...(恕刪) 現在來到價格問題. 捷運附近會不會賣比較貴? 問題是, 跟哪裡比? 跟沒捷運的地方比嗎?買房子不是都說"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有捷運跟沒捷運根本就是不同的 location. 要怎麼比? 建商要加價的步術太多了, 甚麼崗石外觀, 建材用的比較好(我哪看得出來?), 多一台電梯, 有豪華的大廳, 游泳池, 健身房, 當然最重要的: 地點.沒有兩棟房子是一模一樣的, 要比也很難比, 更何況是不同地段.
White bear wrote:那棟沒有景觀, 當然是平價住宅...(恕刪) 大大的白熊堡至少也要2000萬吧...這還叫平價住宅喔,其實大大不買白熊堡同樣的錢應該也可入住農16第一排,可見當初大大買房也沒把近捷運列入優先選項,
White bear wrote:買房子不是都說"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恕刪) 來源:張金鶚的房產七堂課只注意「區位」就可以了嗎?不要一窩蜂搶進古有孟母三遷,現在許多想讓兒女贏在起跑點的父母,即使負擔再沉重的房貸,也甘願搶進明星學區內居住;除了明星學區周遭,公園、捷運、交通幹線旁的房子,也是房地產的熱門區位。不少人更打從心裡相信,沒住在這些熱門區位(或稱地段),就彷彿矮人一截!幾個靠房地產致富的大亨,總愛像傳教般宣揚:「購買房地產時,只需要注意三件事:『區位、區位、區位』。」也不斷有所謂的財經名嘴、作家,斬釘截鐵的說:「寧可買好區位的爛房子,也不要買爛區位的好房子!」如果以投資來論投資,「有土斯有財」「不景氣時投資房地產,最為穩當」「高通膨或低利率時,租不如買」等三個神話,在邏輯面、實務面上都站不住腳,但區位好壞,仍是決定房地產獲不獲利、獲利高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那麼,為何我也將「購買房地產,只需注意『區位、區位、區位』」的說法,視作另一個房地產神話呢?原因有以下五個:其一,買房子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而區位只是其中一個;其二,購屋者誤將「投資區位」當成「消費區位」,一窩蜂搶進「投資區位」,造成房地產泡沫;其三,如果把買房子當消費,應當重視「現在的區位」,如果把買房子當投資,應當重視「未來的區位」,購屋者常將兩者混為一談;其四,大多數人購屋是為了消費,所以應該是:「寧可買爛區位的好房子,也不要買好區位的爛房子!」最後一個原因:由於每個人對好區位的定義不同,因此「你的好區位,不一定是我的好區位」,更重要的是,「建商的好區位,不一定是消費者的好區位」。小心未獲利先受害首先,我一再重申,大多數人買房子,百分之七十(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消費自住,只有百分之三十(次要)的目的是為了投資,所以必需考慮的因素極多,包括房價、利率、區位、房屋品質、鄰里關係、社區規模、家人的好惡、距離上班地點遠近等等,如果只重視區位一個因素,可謂見樹忘林,通常還未享受到投資之利,已先嘗到諸多苦果。公園從清晨五、六點起,就有各種團體進行不同活動,有些人打太極拳,有些人跳韻律舞,更有些人將音響放得震天價響,就算周遭住戶抗議,恐怕也不得安寧;捷運、交通幹線附近的房子也不例外,時常晚上十一、十二點馬路上依然車水馬龍,住戶根本難以入睡。而近年來,一直有建商推出與捷運站共構的大樓,居住品質卻堪憂;住在這種大樓的住戶,除了無一日可安寧過生活,捷運站來來往往的人太過複雜,則不利居家安全;對注重風水的人而言,這種建築物的底部是空的,更是大忌。消費活在當下,投資想像未來再者,消費者要求的是「活在當下」,投資者大多寄望於「想像未來」;所以,也可將區位分為「現在的區位」與「未來的區位」兩種。如果將「現在」「未來」「投資」「居住」四者加以排列組合,就會出現「現在的居住區位」「現在的投資區位」「未來的居住區位」「未來的投資區位」四種區位;對一般自住型的購屋者而言,應該選擇的是「現在的居住區位」。「現在的居住區位」及「現在的投資區位」優缺點前文已詳加比較,不再累敘。而都市更新區、都市重劃區,則可視為「未來的居住區位」;未來,也許這些房子的居住品質令人嚮往,但未來可能遲到,可能走樣,甚至也可能不會來,購屋者不必進行賭注。好比建商在重劃區裡推出新產品,總愛以「百年大鎮」為廣告詞;實際上,這些百年大鎮,說穿了就是「經過百年後,才會成為大鎮」,工期非常漫長,甚至可能超過十年,住戶彷彿住在工地裡,根本沒有生活品質可言!至於「未來的投資區位」,自住型購屋者不宜,投資型購屋者也要考慮。例如,不少人熱中購買捷運預定路線旁的房子,只是以居住而言,日以繼夜、年復一年的施工噪音與交通堵塞,很少人能忍受;以投資而言,捷運完工日期動輒拖延經年,不少人因買屋而套牢,難以脫身。即使以投資角度而言,「好的投資區位裡的爛房子」也並非全然沒有風險,一來,如果沒有在低點買進、在高點賣出,根本不可能獲利;二來,為了賣個好價錢,購屋者通常得投下大筆金錢改建、裝潢,但不見得真的可回收。所以,我才認為購屋者的信念應改為:「寧可買爛區位的好房子,也不要買好區位的爛房子!」最後,我要強調的是,人各有志也各有所好,消費是基於喜好、需要,而不是算術與投資報酬率,買房子亦然;所有區位的分類,都僅供購屋者選擇時作參考,不是真理,也不是鐵律,區位之好壞,存乎消費者一心。
ophlin wrote:可見當初大大買房也沒把近捷運列入優先選項...(恕刪) 是沒有"優先"啦, 但要是有捷運更好. 農十六找不到適合我的(其實農十六的別墅也離捷運有些距離了), 美術館讓我檢到最後一戶我要的johnny7410 wrote:來源:張金鶚的房產七堂課...(恕刪) 敗給你了, 不過隨口說三個字你就可以生這麼長一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