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73731 wrote:
這要透過都市規劃 當年阿扁要蓋捷運
國民黨不是一直奚落他 還戲稱劫運嗎?
現在呢?? 越蓋越多
台北捷運應該不是阿扁的功勞,
蓋好 跟 開始動工 差很多
臺北捷運緣起
1968年6月28日,交通部曾表示研究臺北都會區興建大眾捷運系統的可行性[5]。但當時因所需經費龐大且需求並不迫切而未執行。1970年代,由於臺灣經濟持續發展,臺北都會區交通量亦日漸龐大。為解決交通之堵塞,臺北捷運系統的實質規劃就此啟動[6]。
1977年2月,交通部運輸計畫委員會[註 5]初步規劃了U1、U2、U3、S1和S2等五條路線,為臺北最早的捷運規劃[7]。1981年9月,運委會聘請英國大眾捷運顧問工程司(BMTC)和中華顧問組成計畫小組,就初步規劃報告深入研究。其中BMTC的部分工程師曾參與設計香港地鐵的路線,故參考香港的同月台平行轉乘設計,將市區內的路線修正為L型交會;此外也解決路線過度重疊的問題。這些是和初步規劃最大的不同點[7]。
1982年,臺北市政府委託交通大學進行中運量捷運系統發展研究。1984年1月,隸屬市政府的中運量專案小組提出1號線和2號線兩條中運量系統路線的規劃[7]。
1986年6月27日,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籌備處成立
文:https://zh.wikipedia.org/wiki/臺北捷運
陳水扁 1994~1998
但我覺得台灣交通的混亂有很大一部份是來自機車太多及違規停車等,
而且有非常多人不遵守交通規則, ex. 高雄特有的兩段式左轉, 逆向等..
舉個例子...
我騎車通勤上下班, 在右轉的時候有對向車沿著斑馬線騎過來(還騎得理直氣壯,我必須讓他),
右轉過去後, 我被迫騎在快車道, 為什麼, 因為有太多違規停車及暫停..還必須閃這些車..
加上行人也不走斑馬線直接穿越馬路, 騎車有如作戰...假如被撞到有可能對方還不承認自己的問題..
以上, 不知道是不是有很多人有跟我一樣的想法;
我很羨慕日本, 他們電車, 火車交通網很密集, 街道上除了行人, 只有汽車,
我想有去過日本的都很有感覺, 這個跟整體的經濟有關係...
他們薪水高..自然就付得起電車的車資, 也願意去消費..
以我們薪資的水平, 當然很難去接受; 我想問題應該是要有方法讓大家接受大眾運輸,
汽機車太多對環境跟安全都有一定的影響...
經濟跟建設我覺得是一體兩面的事, 有了輕軌+捷運等交通建設,
會不會帶動企業的投資, 以我的周遭經驗看起來是有的...
高雄的產業結構跟十年前是有差的, 也許看起來不顯著..
ex. 我記得有動畫公司進駐駁二, 還有徵才活動等(雖然我不是這個產業的)
以上個人一點點想法, 只是有感而發, 不要戰我我會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