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ine01986 wrote:
最近陪朋友去看了A+...(恕刪)
採光通風好壞主要看採光面多寡,座向及棟距,
北高現狀中因住商合一高度開發後出現擁擠感的也只有河堤、25期(R14)、29期(R15)、農16這幾個及它們的外圍區域,
最大因素就是普通商4、商5用地建蔽、容積率偏高,
但建物實際臨路退縮以及與鄰棟間距的法規標準還是跟舊市區差不多,
農16稍微好一點點,但同樣允許騎樓退縮(僅神農路等少數首排路段例外)取代實際建物退縮,
退縮規範全台目前只有台中七期是較接近高美館特定區的標準,
但高美館土地分區多了特定2字,除能有效杜絕八大行業進駐外,
另外任何的公、私有土地上的建築開發,除了建蔽率、容積率、使用分區等基本土地使用強度限制外,其高度、外觀、造型、色彩、材質、屋頂、公共開放空間、臨街退縮地設計、人行步道尺寸、舖面、景觀性元素、植栽綠化種類、燈光照明、圍牆、停車空間,招牌廣告物、垃圾分類環保…等項目,皆須符合【都市設計審議】中之特定區規範;以期能達到國際性都市的水平
北高雄區域中類似南高舊市區主要建築以產權單純易整併老透天為主的區域也不少,
大樓不太可能重蓋,但透天、鐵皮屋會賣掉改建大樓機率很高,
高雄很多整體容積利用率偏低的市區看似發展早而沒有空地,
但是以都市發展的角度來說也只能算中前期,
透天店住多的區域有利於發展商圈,
但買大樓其實相對很不划算,
且房地產受到景氣因素影響特別大,
只要是暫時棟距,
未來因樓層不夠高而被擋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