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bloIII wrote:
這些也是屁話
騎機車絕對比搭捷運便宜
來算一下好了
從左營高鐵站到獅甲站 ,沒記錯的話是 40元
機車40元大概可以單趟左營高鐵到獅甲3次
花40元跑3次 , 捷運40元一次
光上班來回就要80元
會有多省?
就算只搭一站好了 ,從巨蛋到凹子底, 也要20元,距離是從裕誠路到大順路
騎機車過去會有多遠?油錢花不到5元.時間大約3分鐘. 捷運省到什麼?
現在搭捷運的大部分是學生族,沒交通工具的,不認識路的 人居多
大部分還是騎機車, 看一下中華路跟中山路的機車量就知道,每天上下班還是那麼多機車
聽無 wrote:
透天型的房子因為自住換屋的人多,
連愛河邊(靠近中華路這頭)的社區型透天四層樓之前才六百多萬,
目前都漲價快一百萬了,
版上還有人要推廣"戒急用忍"的......非常地好啊~
美術館青海路附近透天,從1000多萬掉到800多萬, 又該怎麼說?
沒錯沒錯, 像我搭幾次捷運, 算算比騎車貴很多,覺得還是騎車好
高雄就這麼點大, 騎車也不難停,又不用等,愛去那就去拿, 還是騎車好
PandaTsai wrote:
我今年 40 歲, 見證過房地產至少一輪完整的興衰循環, 也見證過台股由不到 3000 點飆到 12000 點再摔回來的年代, 我的心得是:
1. 房價會不會回檔? 答案是一定會, 除非古今中外的景氣循環經驗通通失效...
2. 什麼樣的漲是實在的漲?? 什麼樣的漲是過渡炒作, 等著住套房被套牢?? 我覺得要看國民收入的成長狀況來對應, 不少人喜歡提民國 60 年代至今的房地產增加了多少倍來說明房地產的保值性, 但是 60 年代至今的國民收入也增加了許多倍, 所以就大勢來說, 購買力增加導致的價格上揚 (連帶的品質也會好一點), 是比較實在的上漲, 購買力沒有增加甚至下滑而房價卻飆漲, 我的看法是進場真的要小心, 套牢的機會不小...
3. 其實大家都在玩心理戰, 自住的或許感覺不太出來, 但是投資進場的人壓力是很大的, 畢竟以 3% 的利率來看, 2000 萬的財務槓桿操作一年就要 60 萬的利息, 平均一個月要 5 萬, 只要成交較不活絡, 周轉不靈的話, 那就像身上割了個口子血不斷往外冒一樣, 是很痛苦低, 這些投資客做出這樣的犧牲來換取可能有(也可能沒有)的高報酬, 也不算冤枉啦...
4. 近來也看了不下數十間的房子, 發現台灣在房地產上賠大錢的人真的是很多啊, 不少甚至是 80 年代初期房價高檔時購入一直閒置到現在都沒住過人, 那個時代的房貸利率可是高達 10% 以上哩, 大概光利息就賠了一個成本額以上了, 而當初購置的新屋已經變成 15 年以上的舊屋了, 更可怕的是, 現在同地點蓋的新屋價格都還沒再上升回到 15 年前的新屋價哩, 所以 15 年份的舊屋要怎麼賣??
5. 不過, 有自住的需求就買吧, 房價雖然有景氣循環, 但是某些東西是無價的, 只是, 如果需求還沒到, 不要因為只聽了 "現在不買, 以後買會更貴" 的話術而買, 也不要明明已經有需求也買得起了, 只因為一直等著他崩盤而撐著 (現在房價應該算是高點, 小撐是可以啦, 不要撐過頭), 以免損失其他更寶貴的東西 (親情, 小孩的成長等等...)
6. 現在市場上一面看好, 歌功頌德的聲音充斥其實一點也不奇怪, 在民國 80 年泡沫化到最高點的時候論調比這更誇張哩, 什麼要跌很難啦, 買就一定賺啦, 不買會更貴啦...等等的話術早就流行過了, 不是這樣的話股票怎麼會由當年的 11000 再漲到 12000 呢, 那要多大的能量才能做到?? 股票如此, 房地產亦若是, 美國從爆發次貸風暴至今, 房價跌了多少?? 怎可能就台灣的房產不會跌呢?? 人棄我取, 居高思危說來容易, 但是不容易作到啊...
非常贊同大大所言
10幾年前股市上萬點, 那時大家所得也高,工作機會也一堆, 不夠沒幾年房價還是崩盤了
現在工作機會少, 所得減少,房價還拚命漲, 可以說是抄作出來的,撐不久的, 一定會下來的
建議買屋者,再 等明年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