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美黛子 wrote:
你說的話這個版已經傳...(恕刪)


炒作房地產絕對不是進步社會的現象!

德國這麼進步...但對房地產管控十分嚴格!
呵呵
你也許太過焦慮了.把萬事都只看成一物
世界前進的事多著你要整日恍恍不安的掛著炒房這回事
無疑是犬吠火車...
只要能權衡輕重緩急我個人是守株待兔所以我對買房不焦慮
自然不會被投資客炒高價或看空者唱崩盤影響
不然你真以為只有投資客才會買其他買主都是盤子?
前幾年潮笑他人笨的就是這陣子焦慮不安的
我卻認為他們哪時都不適合買~因不買最大!

hwkuo wrote:
炒作房地產絕對不是進步社會的現象!

德國這麼進步...但對房地產管控十分嚴格!


基本上我也不認同炒作房地產,但連對房地產管控十分嚴格的德國,房地產近幾年也漲了不少,這又代表了什麼?

kgreen wrote:
呵呵...心靈豐富的...(恕刪)


有些人把吸人血來滿足自己當作理所當然!

別人的批判當作別人在焦慮,當作別人沒有能力!

安妮美黛子 wrote:
感謝近十位鄉親特地私...更有位願意廉讓小3房的新屋屋主單坪價格開價19~感恩那!
但因為學妹家要買50坪以上.要聯讓的新屋太小了(恕刪)


好吧,我來自首一下好了,
傳說中要廉讓的屋主就是我啦!
因為是急售,所以價格當然比較低啦,
物件為左營區R15生態園區捷運站附近的新成屋,
近圖書館、國中、國小
若有興趣的大大,可以私訊(PM)給我!
Thanks!
何來的漲了不少?請提供數據(我是數據一派),以德國現任總理梅克爾處理歐債危機的態度,會放任自己國內房地產漲不少?如果有漲也是內需產生的價格上漲,但至少現在不是。

實價登錄實施,臺灣房價透明度從33名進步到29名,這也只能代表台灣房價還不夠透明…

轉貼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globe/2010-03/19/content_13202440.htm

分析德國房價不漲的內在原因,簡單來說,可總結為八個方面:

其一,確保房屋充足供應,供求平衡仍然是穩定房價的硬道理。無論在聯邦還是州、市及村鎮層面,德國都有著詳盡的建房規劃,住房建設依人口需求而定,基本滿足每個家庭一套住房。此外,德國每年有25萬套新公寓竣工,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平抑房價的上漲。

實際上,德國也曾有過房屋極度短缺的時代。除了二戰後西德動員全民建房外,在1989年柏林墻倒塌後,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住房壓力,德國政府推行了“建房資金免交企業、個人所得稅”的政策,使得住房供需失衡問題得以一夕解決。特別是政府鼓勵所有公司修建居民住宅,建房投資將全額免交所得稅,甚至還提供部分補貼。這在德國掀起了一場“企業建房熱”。實際上一直到2003年,德國各行業公司擁有住房還超過260萬套。

其二,德國特有的“合同儲蓄”住房金融模式,以及房貸的固定利率機制,為穩定房價提供了金融制度保障。與住房抵押貸款模式或公積金模式不同,德國實行“先存後貸”的合同儲蓄模式。這種房貸的實質是“合作”而非贏利,合同儲蓄大約佔到德國房貸總額一半左右,另外20%為家庭儲蓄,僅有三成住房貸款來自于商業貸款。德國所有房貸(包括合同儲蓄和商業貸款)都實行固定利率制,儲蓄房貸利率低于市場利率且固定不變,商業貸款固定利率期限平均為11年半。這種長期的房貸利率周期,幾乎可以抗衡任何金融市場的波動,對房貸市場起著穩定器作用。與德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採取浮動房貸利率制的國家,無論是歐盟內英國、西班牙、愛爾蘭等,還是美國,房價都在隨利率波動出現大漲大跌的現象。

其三,德國發達的房屋租賃市場,也成為了房價穩定的“定海神針”。德國自有住房率為42%,租賃住房率達到58%,特別是年輕人中77%都是“租房族”。這主要得益于政府鼓勵修建租住房屋、保護房客權益等一係列政策。除了針對特殊群體的“廉租房”外,市場上同樣供應大量商業出租房,政府同樣對房租水平進行一定的規范。由于德國嚴格的租房法,注重保護房客的利益,租房的安全感並不亞于買房,數十年居住在一所出租房中的德國家庭不在少數。德國家庭樂于租房,並且有著大量而廉價的出租房屋供應,這對穩定整個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水平起到了不可忽視的平衡作用。

其四,德國鼓勵自建房、合作建房,打破開發商對房屋供應的壟斷,同樣也是影響市場房價的重要因素。德國住宅合作社的出現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合作社共同建房已成為德國住宅建設的主要組織形式之一,合作建房佔每年新建住宅總數的比例超過30%。

政府對合作社建房給予多方面的政策幫助:一是提供長期低息貸款;二是給予借款保證;三是提供合理價格的土地;四是減少稅收,對所得稅、財產稅、土地轉移稅和交易稅等均以較低稅率向合作社徵收;五是補貼租金等等。通過鼓勵自建房、合作建房,建立起多渠道的住房獲取渠道,就擺脫了聽任開發商任意定價的局面。

wh22tw wrote:
基本上我也不認同炒作...(恕刪)
來源:2010年3月16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6期

其五,德國建立了地產價格獨立評估機制,對地價、房價、房租等實行“指導價”制度。各類地產價格並不是由房地產商說了算,也不是由政府說了算,而是由獨立的地產評估師來評估認定。評估師對自己的評估結果負責30年,對評估中的錯誤負有法律責任。

除了私人評估師外,德國還按照聯邦建築法成立了各地“房地產公共評估委員會”,其職責之一便是負責制訂當地“地價圖”的“基準價”或者“指導價”。這為不同地段、不同類型的住房制訂了詳細的“基準價格”,這類指導價具有法律效力,所有房地產交易有義務參照此執行,在合理范圍內浮動。雖然指導價的制定必然參考歷年市場房價,但任何不具備壟斷勢力的開發商或炒房者,都不可能單獨影響“指導價”的制定。

其六,“指導價”之所以能夠得到執行,還是緣于其有效的“執行威懾機制”。德國法律規定,對于房價、房租超高乃至暴利者,地產商和房東甚至要承擔刑事責任。如果地產商制訂的房價超過“合理房價”的20%為“超高房價”,根據德國《經濟犯罪法》就已經構成了違法行為。購房者可以向法院起訴,如果房價不立即降到合理范圍內,出售者將面臨最高5萬歐元的罰款。如果地產商制訂的房價超過50%則為“房價暴利”,這已經觸犯《刑法》構成犯罪,出售者將受到更高罰款,甚至最高被判處三年徒刑。這對某些妄圖謀取暴利的開發商、炒房者而言,其威懾作用不言而喻。

其七,稅收手段同樣是德國政府遏制房產商、炒房者獲取超額收益的有效武器。在德國,自有自用的住宅不需要交納不動產稅,只交納宅基地的土地稅。用于出售的房地產首先要繳納評估價值1%-1.5%的不動產稅,房屋買賣還要交3.5%的交易稅。如果通過買賣獲得盈利,還要交15%的差價盈利稅。自有房屋的出租除繳納不動產稅外,租金收入還要交納25%的資本利得稅。此外,房子的管理、維修等費用也很高。重重的稅收限制,已經大大壓縮了炒房者進行“低買高賣”的利潤空間,對于炒房者而言可謂釜底抽薪。

其八,德國政府政策並不把房地產特別是住宅建設,作為德國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而是作為社會福利機制的重要一環。德國憲法明確規定了“德國是一個高福利國家”,與醫療、教育等一樣,保障居民住房也是聯邦政府首要的政策目標之一。這是德國政府制定所有房地產政策的核心出發點。因此,雖然德國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掌握了大量公有土地和公房,但任何人都不敢通過抬高當地地價、房價,來增加當地政府的房租收入或稅收收入。房地產政策同樣是德國政黨競選的主要辯論議題。無論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任何人提出的政策如果不是保障民眾的住房福利而是會抬高房價,甚至使購房者淪為“房奴”,他們喪失的可能就不僅僅是選票,而可能會是整個政黨以及政治家的政治生命。


frack wrote:
好吧,我來自首一下好...(恕刪)


既然是因故不想買了
為甚麼不用購入價格直接轉讓給板友?
是還要賺一手嗎?
轉眼就10年了
天化 wrote:
frack wrote:
好吧,我來自首一下好...(恕刪)

既然是因故不想買了
既然是因故不想買了
為甚麼不用購入價格直接轉讓給板友?
是還要賺一手嗎?...(恕刪)


cablestayed wrote:
來源:2010年3...(恕刪)


拿2010年3月的資料會不會有點太舊了啊?

您要不要用「德國 房地產」當關鍵字google一下最近的新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