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旨,可有人分享真有渡假感覺或其他經驗?準備購入2房渡假宅
最質感的家像飯店;最溫暖的飯店像家∕

生活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慶祝的美好,在本質上伴著不同的羈絆而精采。下班回家就像回到渡假入住的頂級飯店,讓人終於可以長時間放鬆休憩,
與愛的人一起悠遊於日常,看見並觀察彼此的心。建築裡蘊藏著許多喜悅等著被挖掘,於是乎在家的日常即使是簡單的走路、吃飯、說話、學習、運動,
一呼一吸間都成了滋養生命的一部份。家是介於定居與渡假之間的生活型態,每每回家就像一場洗滌身心靈的微旅行。
看來好多人有不愉快受騙經驗,感謝不回覆,計劃暫緩了
三篇都給5分打打氣
等等也許有網友分享
Orion42A wrote:
最質感的家像飯店;最(恕刪)


樓主寫的感覺真的很棒
也是我對家的要求
至於為什麼比較少人回覆
我個人意見是度假宅不難,但是兩房的度假宅難度甚高
重點是大樓管委會的態度

以近期陪家人找尋農十六,美術館和巨蛋商圈附近的兩房為例
有些中古新大樓有著飯店管理的外觀
但是一進到大廳就看到管理員汗流浹背 兩三支電風扇對著管理員或秘書吹
整個大廳完全不開冷氣 想當然而是管委會要求省電 大廳都這樣其他公設一定是能省則省
地下室 梯廳的照明也常是較昏暗
(若是建商銷售期的新大樓當然就是整個舒適像飯店一樣)
所以問題出在兩房客群為主的大樓在意的不是回家像度假 在意的是能省則省
當銷售期過後大樓交給管委會後質感很多都走鍾了
當然大廳開不開冷氣也不一定是重點 有的不開也很通風涼爽
物業管理到不到位 對住戶的態度是否有禮 (不得不說現在很多連基本的禮貌都沒有)
包裹收發服務如何 這些都跟社區的質感有關
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最終還是取決於管委會的態度
(我們大樓的管理員如果對來往的住戶視而不見馬上就會被盯上要求改進)

以三房四房為主的大樓社區比較高比例會有回家像度假的感覺
或許你可以找慮找三房 然後改成2+1房
我以前住的大樓二房三房四房都有
我提案設置垃圾處理機免除大家每天要固定等垃圾車之苦
結果居然連續兩年被否決 管委會覺得這還好
所以道不同不相為謀 決定賣了它找了其他總價較高的大樓住
果然就是不一樣 現在每天回家像住飯店
FLYBOXT wrote:
樓主寫的感覺真的很棒(恕刪)


真的是這樣
住大樓得碰運氣
遇到理念相同的人是幸運
但如果多數人和你理念不同
就會GG了

大廳是否開冷氣
影響電費高低
管理費是否調漲
光是這個就能吵翻天了

還有設置環保垃圾機改善老舊大樓的缺失
有些人覺得非常必要
有些人則天天閒閒可以等垃圾車
最後又是一場唇槍舌戰

最近還聽到有個8年以內的大樓
地下室停車場地面竟然要花一百多萬整修
住戶的車子有兩個月無法進地下室
因為大多數住戶採取委託方式投票
且委託當下並未告知表決議案的意向
因此決議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諸如此類的管理問題
大大影響大樓居住者的心情
以及大樓未來房價是否能夠保值
中間是否有藏污納垢就更不為人知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