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0年,亞洲新灣區或許真的就像天邊的星星一樣,不切實際。
但最近中央與高雄市政府做出關鍵決議,區內住宅比例,從原本最初不得興建住宅,提高到50%。
八九月即將要開標的中石化與台電特貿三應該可以終結過去20年,招商不停流標的命運。
不要以為只有南高會發生,北高舊左營國中BOT案,由於之前也是限制不得興建住宅,因此連續5年招商,5次都以流標收場。最近市政府有意要開放興建住宅的比例,結果遭到許多民間團體的杯葛抗議,若往後20年仍然限制只能興建旅館,繼續流標20年也不令人意外!
不只高雄,台中許多捷運聯開案都能夠興建住宅,不像台北,捷運聯開案幾乎都是興建商辦,畢竟台北跟台中高雄的商辦需求差異太大。
就等八九月即將要開標的中石化與台電特貿三,亞洲新灣區是天邊的星星?還是蒙塵的鑽石?市場資金自然會給出答案。
最早喊出自由貿易港,接著又規劃自由經貿園區(亞洲新灣區的前身),然後呼口號說要成為亞太營運中心,被罵不切實際後又列出幾個發展方向:金融、知識產業、城市軟實力.....
請問以上幾種定位與方向要對誰招商?如何招商?
結果當然通通不了了之!
現在提出的5G AIOT產業,雖然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但以總圖,展覽館,流行音樂中心,旅運中心與輕軌,當成實際驗證場域,至少招商方向也比較明確一點,而且實際上也已經有不少廠商願意投資並參與。
若成功,可以帶動整個高雄的產業轉型。
若不成功,不只亞洲新灣區發展受限,整個高雄的產業轉型之路也將更顢頇難行!
(目前確定進駐橋科的,大部分都是本來在高雄就有設廠的,例如日月光,國巨等,對高雄的轉型幫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