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字有事實.某個上市建設公司它今天收盤價是100餘元,公司形象還不錯,若有人去看他的101年財務年報(from公開觀測站),它101年營收87.7E, 所得稅2.18E, 稅後淨利52.6E, 那麼2.18E/87.7E=2.49%,花蓮鄉親阿!你去年繳多少稅? 5%, 10%, 20%.....,人家是以E為單位,你我是以W為單位!!!不是每個建商都如此賺錢, 也許是本建商很有遠見, 古早古早就買土地.當然這原因很大,包括資本利得幾乎不扣稅,死薪水卻一毛跑不掉(包括公私部門的上班族),這議題可以聊天從古到今罵一罵,但罵爽後之後呢?事實,我愛事實,縱使臆測/預測也要基於事實,這樣我們這些房屋市場的小散戶才有比較可靠的判斷.
williamfly wrote:每天 有許多人在那邊...(恕刪) 你真的看過?既然每天都能看到最好有圖有真相,不然只是嘴砲!不要說龍鳳公園,其他如後備軍人公園,石頭公園,環保公園,石雕公園,北濱公園,..等等都沒有你說的現象!這邊不少美崙人別貽笑大方!
不知道建商耶,當初要找上美崙的房子,實在都買不下去,很多朋友買了煙波,我們下不了手,坦白說,現在看來,有點後悔沒買煙波面飯店那排。原因是那個地點的新房子,現在看來煙波是比較「和善」的。我們是小家庭,孩子們都還小,圖的是一個安靜又安全的居家,上學方便,就醫方便,容易接觸的好公共設施,有素質相對好的鄰居與環境而已,我們其實也不需要大房子,因此如果全部評分,總分最高的應該就是一千萬元以下的上美崙新房子(因為新房子也不用裝潢,也相對不用擔心,朋友們住煙波,建商還有保固,他們說服務還不錯,令我有點羨慕!)不過,看著隨便一間三十坪的中等舊房子釋出,隨便都要一千三百萬以上,我們後來決定,就租房子吧,以後再說。至於港務局那邊,我們打電話去問,一坪25萬,我們其實就不想問下去了,說實在,雖同是上美崙,我們還是喜歡離附小、花中、門諾、田徑場近的地方(大概就是煙波及附小附近),港務局那邊,我就覺得沒這麼優了(以我們家情形來說)。
有時邪惡地想"這些建案何時會崩盤?"這樣我就會以便宜價買入.有可能嗎?"何時會崩盤"的前一個命題是 - 這些老闆撐不住資金的壓力,撐不住資金的壓力的前一個命題是 - 利率調升或建商的安全邊際不夠(套用巴菲特的用語).利率調升是雙面刃,對買賣方皆有好有壞,但以普羅大眾而言,個人覺得可以調升一點,因為調升一點對賣方壓力通常較大,不妨以自己的小壓力,換取給予賣方較大資金壓力.第二點,資金的安全邊際,所謂邊際是相對概念,不是絕對概念,命題可以再細分:建商有沒有錢? 土地值不值那個價?建築成本是多少?利率拿的是多少? 再用巴菲特的概念,只要有價值,景氣的波瀾或一時的營收挫折,無法撼動長期價值升高的趨勢.但唯一要求,你是用自有資金,你的"氣"才可以比較長.兩者也有某些程度的inter-connection, e.g.有些建商對升息說不定不在乎,因為自有資金充分.舉個極端例子:若一塊地是鳥不生蛋的地,我低價買入,那天老天眷念,變更我這塊地為住宅/商業用地,我不是借錢買入那塊鳥地,我的安全邊際很高,我的"氣"可以很長,花蓮建國路與中山路底的比較,似乎就是老天眷念的成績.(?)而且縱使崩盤好了,再想一想經濟學的供需曲線,那條線down到某個程度,就被某人中間攔截,那裡輪到出價較低者?e.g. house A= $100,10人說太貴; $90, 9人說貴; $80, 8人說貴;...;$10, 1人說貴;這是打彈子game, 愈到下方,彈珠愈難滾入.當然別失望,上漲有大環境的哄抬效果,下跌也有大環境的棄保因素,否則SARS時台北市房價為何跌了點?正如股票,不要希望自己是神,買在$10,我只乞求買在相對低點,而且是符合我自己的安全邊際.p.s.崩盤是較誇大用詞,較精準是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