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c觸電觸電之我快哭出來了~~

謝謝各位的補充, 再把案發現場再更加說一下.
我的電腦是iMac24 , 從來沒有漏電的問題過, 現在呢 買了一棵瑞X 1000的 UPS 插上後好一點.....一點喔
腳抬起來不觸碰到地面的使用電腦完全不電, 但是腳放地上就電了, 該死..
我家的壁插是沒有第三孔的, 所以我的電源分享那個插座也是把第三孔拔掉變成兩孔才能插入壁插, 所以現在應該是把我iMac的插頭
接上一個大賣場三個頭轉兩個頭邊邊有付一棵可以接地線的插頭轉接, 然後再把那棵螺絲索上地線連到家裡的鋼筋或是地板嗎?
還是電一整個就是很累....真的很煩阿 拜託幫我解決一下.
還是工作面積的地上放塑膠地毯? 萬分感謝阿 我是電子白癡......
HIS
sk869453 wrote:
這是國中理化問題 別來騙不懂的小鬼吧


|110 - 0| = |0 - 110|

這是國小數學教你的沒錯。
但是就算你讀到大學,你也不見得知道,台灣建築通常是把所有住戶的水線接在一起當做地線。
但是就算你讀到博士,你也不見得知道,電源供應器的外殼是和地線接在一起。
換句話說,水線間接和外殼相連。
當你水線火線接反,我想沒念過國中的也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同學,學海無涯。下面這篇文章給你參考:

http://windgo.pixnet.net/blog/post/5915840

yahoo86125 wrote:
那220V的不就不管怎接都會漏?


220V 的情況和上面講的火線水線接反不同。
水線火線接反的後果就是裝置接地的電位和真正大地的電位不同,亦即機殼本身帶電。
而 220V 系統的「電人」則是因為耦合電荷和漏電產生的電荷累積。

所謂的「220V」是兩條相位差 180 度的 110V 火線,中間的電位差就是 220V(嚴格來說,是 311V 峰值)
換句話說,進入 220V 電器的兩條線就是兩條火線,沒有水線。
此時外殼連接的就必須是真正的「地線」。

實際上任何一種使用交換式電源的電器產品,或多或少都會有漏電現象。
交換式電源本身是用高壓二極體橋接來分離相位,之後再靠切換迴路整流。
這些電路都透過電容與地線相接,亦即在地線端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一些耦合電流。
同時真實世界中電容器的阻抗並非是完美的「電容」,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電阻成分。
而且電路板的塗料在和空氣水份化合後也會產生電離,這也導致電荷流向地線。
因外殼必定是和地線連在一起,如果沒有接地,這些電荷就會分散在機殼上。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就不必多說了。

所以說,基本上你講的沒錯。220V 的不管怎麼接,一定都會漏電。
而預防使用者因漏電而觸電的正確作法,就是接地。
sk869453 wrote:
這是國中理化問題 別來騙不懂的小鬼吧

會被電就是機殼設計不良而漏電 地線只是一個保障而已 可以用來預防電器用品的漏電
這跟水火線接反有何關???????



身為擁有電工乙執照的人,
看到這段話, 覺得整個部門的人都可以砍掉了,
去國中招募幾個成績優秀的人就可以了.

該怎麼解釋呢?

去書店買一本基礎電力工程就會知道了, 很薄的, 才200頁不到,
我桌上那一本已經用了快20年了, 還是很好用,
懶一點, 或是完全沒有概念的, 可以買一本電工丙級考試用書,
那本只要國中有畢業就看得懂了,
很多高中跟專科都拿丙級考試當做畢業的門檻,

裡面講得真的很簡單易懂, 圖文並茂, 拜託看一看再來講好嗎?

PS : UPS撐不了多久的, 很快控制晶片就會壞了, 那是電子類的產品, 不是電機類的產品.
fleather wrote:
討論電源之前應該先把極性名稱跟位置釐清:
火線(正極),短邊
水線(負極),長邊
地線,半圓孔
(恕刪)

交流電哪有在分正極負極?? 照你po的圖來解釋,
水線和地線同樣都是接地線

Alexnader wrote:
交流電哪有在分正極負極?? 照你po的圖來解釋,
水線和地線同樣都是接地線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E%B6%E7%94%A8%E4%BA%A4%E6%B5%81%E9%9B%BB%E6%BA%90%E6%8F%92%E9%A0%AD%E8%88%87%E6%8F%92%E5%BA%A7


01應該可以PO網址吧,

直流電才有分正負嗎? 其實不然,
交流電雖然是正弦波傳輸, 但是還是有一去一回的"迴路",
任何的電都要構成"迴路"才可以工作, 沒有例外,
若是以迴路的角度去看,
火線稱正極, 中性線稱負極並無不妥,

中性線所指的地是電廠提供的地, 並不是真正的接到"地",
而圖中所指的接地則是真正的接到家裡的地,

一個是地球的地, 一個是電廠所提供的地, 常常會有人弄不清楚,
而電廠的地並不是真的地, 只是供電系統所必須產生電位差的地,
中性線與地線有時候會有電位差,



電都是靠"電位差"才會運作, 也就是說要有參考點, (國中物理)
像是溫度, 把水結冰定在零度, 這樣才有我們現今的參考溫度,
電廠發出來的電是幾萬伏特, 傳輸到變電所再降到幾千伏特,
到各位家外面大大的箱型變電器才變成110V,
傳輸的途中最少有三次轉換, 每一級的轉換都有各自的參考點,
電力公司也無法保證每一級的轉換參考點都相同,
但是能保證的是"火線"跟"中性線"中間的電位差是110V,
(應該不用爭110V是rms值吧?)

ulyssesric wrote:
換句話說,水線間接和外殼相連


所以說這就是機器的設計不好了...
如果是3孔 水火地線的位置是固定沒錯
但是都有地線了 外殼當然接地線 不該接水線
如果是2孔.... 有人插2孔的插頭時會去分水火線嗎
就算看插座分得出來水火線 那插頭呢... 2根都馬長一樣...
這時候更不能貿然把外殼接水線
哎呀壓 不管怎麼做 只要我腳碰在地板上 我的iMac 就是會麻麻的...
算了 反正死不了 放棄.... =_-!

HIS

yahoo86125 wrote:
所以說這就是機器的設計不好了...
如果是3孔 水火地線的位置是固定沒錯
但是都有地線了 外殼當然接地線 不該接水線
如果是2孔.... 有人插2孔的插頭時會去分水火線嗎
就算看插座分得出來水火線 那插頭呢... 2根都馬長一樣...
這時候更不能貿然把外殼接水線




電力插座問世的時候, 並沒有所謂的電子產品,
自然也不會特別去注意, 採A型插座,
民國88年政府通過<屋內線路裝置規則>,
正式將新建築規定成所謂的B型插座, 以因應日益成長的電子產品,

同時間國際A型插座也有了變革, 改成一大一小,
如果有整修舊房子的, 在無法接成B型插座之下,
(B型需要建築有根銅柱深入地層3公尺<記憶中>)
需改成新型的A型插座,

電子類低功率的直流型產品, 仍然採用舊型的A型插座, (烤箱)
電器類非直流產品, 也採用舊型的A型插座, (電風扇)
電子類高功率的產品, 改用B型插座, (PC類)
電器類直流產品, 改用B型插座,(110V DC直流變頻XXX)
(220V沒這些問題)


並非是機器設計不好, 而是時代在進步, 電力設備也跟著更新,
以PC來說, 光是主機板要不要加"紅色墊片", 就有一堆理論了,

看看Wiki裡怎麼描述
因為下述幾個理由,電機工程師會將電路連接到接地:

當絕緣體損壞時,易與外界接觸部件,會因為累積電荷,而使得電位升高。為了安全目的,主要電力設備必須連接到接地。

保護電路的絕緣體,會因過量的電位而遭到的損壞。所以,必須限制電路與大地之間電位升高。

當處理易燃物或修理電子儀器時,靜電很容易會引燃易燃物或損壞電子儀器。因此,必須限制靜電的增長。

有些電報器材或電力傳輸電路會使用大地為導體(稱為地回幻路 (phantom loop))。這樣,可以省去安裝另外一條導線為回程導體的費用。

為了測量目的,將大地當做一個固定參考電位。根據這個參考電位,可以測量出來其它的電位。為了保持參考電位為零,一個電氣接地系統應該擁有足夠的電流載流能力。




電子類的產品因為<電位差>忍受程度較低,
過高的電位差會損害電子零件, 所以會將中性線與接地線連接,
特別是限制靜電的增加, 所謂的ESD對電子元件傷害最大,
用三用電錶量一下pc外殼及鋁門窗看有沒有電就知道了
不用再那邊猜來猜去
特邁通訊科技--專業電子電路設計 http://www.temai.com.tw
yahoo86125 wrote:
如果是3孔 水火地線的位置是固定沒錯
但是都有地線了 外殼當然接地線 不該接水線
如果是2孔.... 有人插2孔的插頭時會去分水火線嗎
就算看插座分得出來水火線 那插頭呢... 2根都馬長一樣...


你弄錯了,不是說外殼直接接到水線,
而是台灣大多數房屋是把水線接在一起當做地線,而不是真正接地。
所以實際上外殼等於間接和水線相連。

這裡有一篇交換式電源供應器的簡介:

http://www.earth.sinica.edu.tw/~crlin/swpower.PDF

看電路圖就很容易理解:交換式電源供應器的作用原理和線性電源供應器不同。
線性電源供應器的兩條線進來是直接進線圈(即負載),然後在另外一邊產生電位差。
這時另外一邊相對於大地的電位和交流電端就沒有直接關連。
所以說一般那種黑色拉條老鼠尾巴出來的線性變壓器,火線水線接反沒有影響;
但是交換式電源供應器那就不一樣了。

只要是交換式電源供應器,必定會發生漏電或靜電荷累積的現象。
唯一的解法就是確實接地。很多你所謂的「優良」設計,只是用塑膠殼包起來,讓你不會直接接觸到而已。
但是設備長時間在不正確的準位下工作,沒人敢講說設備會不會提早掛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