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iks wrote:哇咧 iMac都線...(恕刪) 如果真有主角,當然不會這麼早公佈Mac Pro 還沒登場 iMac 使用這麼多年,除了螢幕下方2角灰塵保固內換過螢幕,其他倒是沒什麼問題外型不改也是能接受,螢幕下方那塊鋁板貼3M便條紙超好用工作機要求的是穩定度,不穩定擺乖乖也是沒用
其實激動過後,注意到了一點,這次 iMac 沒有上 T2 晶片的樣子?還是說其實有,是官網沒有寫,但連 Mini 都上 T2了,而且是重點行銷的點這樣這次的升級真的有點感到一股"過渡"的味道iMac 這樣就幾乎是 Mac 產品線中唯一一台最近更新過後卻沒有上 T2 晶片的新 Mac 了( 另兩台沒有 T2 的是 MacBook 跟 MacPro,其產品發布時比 T2 還早,自然沒有 )為什麼,難道是為了節省成本,好讓換裝了8代、9代、新12nmGPU後不加價嗎?!而且藍牙還是 4.2 ,這邊也就同樣奇怪了,因為最近的 Mac 最低階的 Mini 都是 5.0 了還以為你從 Mini 之後的 Mac 升級,都會全線換裝 5.0 ,結果還是 4.2 啊?!又多了一絲"過渡"的味道啊
nt1 wrote:入門機型給你唉三售...(恕刪) 這是 AIO ,這是 AIO,這是 AIO,在 AIO 裡蘋果已經是 CP 值最高的了!你要不要去看一下別人的 AIO 長怎樣、賣多少?如果是 Mini 你怎噴我都沒意見,因為 Mini 也是一台主機而且跟 NUC 比只贏在 Mini 有 MacOS,NUC 要黑XX難度不低但是 AIO 就不要再跟"純PC主機"比了,那如果真要比那就來"公平的水平對比"的算吧!iMac 螢幕 23390 (8Bit色、10Bit 色的差異就當不存在)、喇叭算 1000磨擦焊接工藝全鋁機殼,破盤賤價當塑膠做的,算 2000鍵盤 2990、滑鼠 2290設計、裝配、品牌溢價、服務等布拉布拉的附加通通算功德41900 扣掉以上,然後請你在剩下的 10230 的預算內組一台 I3-8100、帶Wifi跟藍芽4.2 的 STX 主機板(ITX也行)SK海力士 8GB 2666 Ram(4GB X2) 筆記型記憶體(桌上型也行)HGST 1TB 5400RPM 2.5" HDD、AMD 2GB Vram RX 550、300W SFX電源正版OS、正版Office、不用含機殼最後還要一片至少要有兩孔的 Thunderbolt 3 PCIE 轉接卡、SD 讀卡機USB 3.2 Gen 1 也要湊齊最少四孔請開始你的表演。
ComicsNic wrote:其實激動過後,注意...(恕刪) 2019 imac 沒上T2,搞不好會在第二波小修改款後放上畢竟這次imac放了太多好料,T2再上去定價就爆了爬文T2晶片好像有些問題,或者還在修改中?還是真正的全新款imac,會在明年上市2020...這款是用舊料試溫度報導說蘋果2020年轉用自家晶片生產Mac!
sk23746 wrote:2019 imac...(恕刪) T2 我也覺得是成本考量,不過我會寧多花幾千,這代上 T2Bug 修正的話,已經連上四台 Mac 機器了,也經歷幾個版本的 Mojave,應該早就修好了Mac on ARM 這我就非常期待了,希望能有一天在 MacOS 上無縫使用 iOS App
VitusMac1398 wrote:1660,1660ti...(恕刪) iMac 上的GPU,貌似都是耗電相對比較低的版本光看 GPU 性能書面是沒差但根據很多網路的實際"遊戲表現",都會略低於 PC 組裝的同號版本(應該是散熱害的)但現在的Radeon Pro 580X,應該是同樣12nm製程進化的版本,功耗與發熱應該會改善我想應該是可以當成是跟 PC 組裝版本的 RX 580 同等了,甚至是 OC 過的 580期待上市後的實測遊戲效能表現~Vega 的部分Pro Vega 20 約超 1050Ti 、Pro Vega 56 約略遜 1070Ti、Pro Vega 64 約 1070Ti~1080中間所以可以大概推斷,Pro Vega 48 就是再約遜於 Pro Vega 56 ,但又強於 580X處在剛好兩者中間的位置,對比 N 卡的話,大概就是落在 1660Ti ~ 2060 左右基本上大多數主流遊戲 2K\60FPS,是沒問題的優化差的 AAA 大作,應該也是可以全開 1080P \60FPS的但別忘了,說實在的 Mac 的內建 GPU 其實都主要不是拿來打遊戲的,精準說,CP 值不高要用 Mac 打遊戲,Mac mini + GPU + 外接螢幕,在性能 PD 上應該是目前最優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