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新機就是良品,二手貨有問題維修後再給一年保固,
炒福利品有甚麼意義?
美國apple整新機選擇更多更便宜

skiiks wrote:(恕刪)...
這種顯示無法擴充升級的產品 分水嶺不是CPU效能 而是影像顯示
2010 C2D+獨顯晶片 720P順暢 1080P不順
2012 i系列(內顯) 1080P順暢 4K不順
2014 i系列(內顯) 1080P順暢 4K比上2012勉強算順暢...(恕刪)
光以顯示晶片來評估電腦效能是否低落到該淘汰我是不認同啦!

Late 2012 Mac mini本來官方就不支援4K, 雖然有暗黑技法可以讓這台電腦輸出4K, 但限制很多,一般人應該沒有辦法接受,所以討論這台電腦撥放4K影片順不順真的沒有什麼意義(而且我認為會很順,因為其輸出4K的更新頻率和Late 2014 Mac mini完全相同)。

Late 2014 Mac mini官方支援4K輸出,可是更新頻率僅達30Hz(3840x2160)、24Hz(4096x2160),看看影片還可以,工作上使用如果說「勉強算順暢」的話,我只能說你定義的「順暢」必然和常人不同

skiiks wrote:(恕刪)...
這兩年4K螢幕普及(蘋果比win更快適用4K螢幕)
分水嶺會是與螢幕解析有關的顯示晶片 不在於CPU
以家用而言 i5效能就可順用10年沒問題 i7有點效能過剩 2012版4C8T對家用而言完全過剩
當4K普及 各種4K應用需求增加 顯卡不夠力時 只會想換掉跑不順的舊顯卡
對於無法換顯卡的機種 就只有換機一途

真得要能用久 顯示能力才是真正考量的重點
不是CPU效能與記憶體多寡 這些家用都不需要 過剩=浪費
以前會有CPU效能過低拖累顯示卡 才需要換新CPU
以intrl而言i5效能 並不會拖慢

因此2014 i5 8G 新款內顯(家用足矣) 會比 i7 32GB 舊款內顯 還要用的久的原因
在於顯示能力上的強弱 不在於效能與記憶體多寡...(恕刪)

配備i7 CPU的Late 2012 Mac mini強大之處在於它的多核心CPU效能屌打從現役入門款Retina 5K iMac在內以下與之前所有未將CPU升級成i7的iMac機種。記憶體升級到16GB、把硬碟升級成1TB SSD(500Gx2 RAID0)花費遠比現役任何機種便宜的多,所以特別適合預算不足以(或不願意)負擔Mac Pro的影像處理、音樂工作室、編譯大型程式等主要消耗CPU資源的使用者。目前影像處理軟體在OS X下對專業繪圖卡的支援依然不佳(FCPx例外),CPU多核心效能可說是影響轉檔時間長短的關鍵(當然是指RAM已經擴充到16GB、傳統硬碟已升級到SSD的情況下)。如果每轉個檔都要消耗幾分鐘,長久下來的差距十分可觀。對於音樂工作室、編譯大型程式這類用途,根本不要求繪圖卡的效能,即使拿頂級的Mac Pro來使用者也感受不到差異,Late 2012 Mac mini內建的HD4000繪圖晶片效能已經遠遠超過這類使用者所需了。

對一般的使用者而言,所使用的程式幾乎都不支援多核心,所以現役的Late 2014 Mac mini雙核心CPU已經很夠用了,更何況現役的Mac mini單核心CPU效能並不比前一代差,偶爾打打Game, 較佳的繪圖晶片效能會比前一代有更佳的使用者體驗。

以樓主那樣不做專業影像處理、不編譯大型程式、不是音樂工作室等的一般用途消費者,買Mac mini會建議現役款的較適合;如果是前述幾種專業用途,配備i7 CPU的Late 2012 Mac mini絕對是「神器」。不過別忘了,「神器」再厲害,效能上也絕非Mac Pro的對手,畢竟它們在價錢上就不是同等級的東西。

台股小散戶 wrote:
光以顯示晶片來評估...(恕刪)
兩個字 家用

當初mini跟MB是約相同效能或小贏的家用定位
2012款mini突然大勝 一舉突破家用效能 讓我很納悶 不符該款產品原先定位
2014只是回到當初家用能力的定位而已

超不超值 很超值
適不適用 (家用)不適用

所以一堆工作室爭相採買這款mini2012 用在工作

這類型無法擴充的主機 通常是物盡其用 能用多久算多久
看過的 想換的 幾乎都不在於效能或記憶體太小 大多都是顯示能力不足下換機

--------------------------------

另外一件事情 散熱方面 我自己有一台2012 i5其熱量與我2010 C2D相比 外殼非常之燙
拆開來看 散熱裝置一模一樣
這表示mini所沿用C2D的散熱模組 無法有效壓制i5熱量 更不要講i7那恐怖的發熱量
電子零件長時間烘烤會怎樣 心裡有數
                              彈幕濃!
台股小散戶 wrote:
配備i7 CPU的Late 2012 Mac mini強大之處在於它的多核心CPU效能屌打從現役入門款Retina 5K iMac在內以下與之前所有未將CPU升級成i7的iMac機種。記憶體升級到16GB、把硬碟升級成1TB SSD(500Gx2 RAID0)花費遠比現役任何機種便宜的多,所以特別適合預算不足以(或不願意)負擔Mac Pro的影像處理、音樂工作室、編譯大型程式等主要消耗CPU資源的使用者。目前影像處理軟體在OS X下對專業繪圖卡的支援依然不佳(FCPx例外),CPU多核心效能可說是影響轉檔時間長短的關鍵(當然是指RAM已經擴充到16GB、傳統硬碟已升級到SSD的情況下)。如果每轉個檔都要消耗幾分鐘,長久下來的差距十分可觀。對於音樂工作室、編譯大型程式這類用途,根本不要求繪圖卡的效能,即使拿頂級的Mac Pro來使用者也感受不到差異,Late 2012 Mac mini內建的HD4000繪圖晶片效能已經遠遠超過這類使用者所需了。

對一般的使用者而言,所使用的程式幾乎都不支援多核心,所以現役的Late 2014 Mac mini雙核心CPU已經很夠用了,更何況現役的Mac mini單核心CPU效能並不比前一代差,偶爾打打Game, 較佳的繪圖晶片效能會比前一代有更佳的使用者體驗。

以樓主那樣不做專業影像處理、不編譯大型程式、不是音樂工作室等的一般用途消費者,買Mac mini會建議現役款的較適合;如果是前述幾種專業用途,配備i7 CPU的Late 2012 Mac mini絕對是「神器」。不過別忘了,「神器」再厲害,效能上也絕非Mac Pro的對手,畢竟它們在價錢上就不是同等級的東西。..(恕刪)

正解

順便請教一下散戶大2014年版做雙 SSD raid0方便嗎
c1026yz
skiiks wrote:(恕刪)...
這類型無法擴充的主機 通常是物盡其用 能用多久算多久
看過的 想換的 幾乎都不在於效能或記憶體太小 大多都是顯示能力不足下換機
...(恕刪)
每個人的經驗都不一樣。除了打Game的使用者外,我還沒看過想換電腦是因為繪圖晶片效能不足。嫌記憶體太小的最多,再過來是嫌CPU太慢。

skiiks wrote:(恕刪)...
另外一件事情 散熱方面 我自己有一台2012 i5其熱量與我2010 C2D相比 外殼非常之燙
拆開來看 散熱裝置一模一樣
這表示mini所沿用C2D的散熱模組 無法有效壓制i5熱量 更不要講i7那恐怖的發熱量
電子零件長時間烘烤會怎樣 心裡有數
CPU只有在高速運轉時才會散發出高熱,閒置時發熱量並不大。我們可以來看看之前所提機種CPU每瓦可以提供的效能:                64-bit多核心 每瓦所得到
Mac mini機種    CPU型號        TDP 效能分數   的效能分數
Late 2012  i7-3615QM, 2.3GHz       45W  11691   259.8/W
Late 2012  i5-3210M, 2.5GHz       35W  5747   164.2/W
Late 2014  i7-4578U, 3.0GHz       28W  7114    254.1/W
Early 2010  Core™2 Duo P8800, 2.66GHz  25W  2667    106.7/W
註一:64-bit多核心效能分數引用自:Mac Benchmarks
註二:TDP=熱設計功耗,每瓦所得到的效能分數=64-bit多核心效能分數/TDP

從上表可以看出,要完成相同的工作,誰的耗能比較多。散熱條件相同,誰會先熱衰竭,應該是很清楚的吧!
台股小散戶 wrote:
每個人的經驗都不一樣。除了打Game的使用者外,我還沒看過想換電腦是因為繪圖晶片效能不足。嫌記憶體太小的最多,再過來是嫌CPU太慢。
打電動不夠力 那也算是顯示能力不足了 在蘋果因為遊戲少 這種狀況是少了一點

為了使用新功能 升級系統與軟體 需要更高顯示能力時 就有差距了
影像解析的提升 1080P 2K 4K30 4K60這些不需要打電動也會讓顯示效能下降
像是2010年升級到10.7已經是很拼的狀態了 系統本身的操作都會有LAG了
2012年搭的顯卡升級到10.9都還好

台股小散戶 wrote:
CPU只有在高速運轉時才會散發出高熱,閒置時發熱量並不大。我們可以來看看之前所提機種CPU每瓦可以提供的效能:                64-bit多核心 每瓦所得到
Mac mini機種    CPU型號        TDP 效能分數   的效能分數
Late 2012  i7-3615QM, 2.3GHz       45W  11691   259.8/W
Late 2012  i5-3210M, 2.5GHz       35W  5747   164.2/W
Late 2014  i7-4578U, 3.0GHz       28W  7114    254.1/W
Early 2010  Core™2 Duo P8800, 2.66GHz  25W  2667    106.7/W
註一:64-bit多核心效能分數引用自:Mac Benchmarks
註二:TDP=熱設計功耗,每瓦所得到的效能分數=64-bit多核心效能分數/TDP
從上表可以看出,要完成相同的工作,誰的耗能比較多。散熱條件相同,誰會先熱衰竭,應該是很清楚的吧!
2012 i5不管任何狀態對比2010 C2D 在相同狀態下都比較高溫
看個網頁上個FB 不執行放著只顯示畫面 都是燙的
待機微溫的機殻也比C2D要高

還不用講大量處理下 散熱器完全發揮後 i5最高溫遠高於C2D

量表只是推測用 跟實際狀況不會一樣

-------------------

用上2012年的mini
我會建議 做好散熱機制
墊高架空mini 不要讓熱量淤積在底部 升高整體溫度
最好有外部USB風扇幫助金屬機殻再加強散熱
不然會像之前的 Apple Time Capsule
                              彈幕濃!

skiiks wrote:
打電動不夠力 那也...(恕刪)

我聽你在放棄
我用那麼久都沒有超過45度
一般情況下摸起來都涼涼的
你有這台機子嗎
可不可以量個溫度給大家看看
你的燙該不會是40度吧
c1026yz
我聽到什麼家用
工作用的
快笑死了
可以拿來工作用
竟然不能家用
是要給多少家用才夠
你敢打都不怕被人笑嗎
原本不想回的
看我的簽名檔就知道了
c1026yz
iPad小豬租租租 wrote:
我聽到什麼家用
工作用的
快笑死了
可以拿來工作用
竟然不能家用
是要給多少家用才夠
你敢打都不怕被人笑嗎
原本不想回的
看我的簽名檔就知道了
我是說家用不需要2012 mini那過剩效能

在不重視CPU效能與記憶體多寡的家庭用途下
反倒要重視2014的顯示效能 可以比2012多用幾年


--------------------------------

"2007接觸Mac 2009接觸iOS 智商130 不想嘴砲不是不會 不想理你而已"
簽名檔是吧 這樣就在比資歷
那這兩張照片看看多久前的東西吧 (藍白PowerMac G4太重 懶的搬出來拍照了)


                              彈幕濃!

iPad小豬租租租 wrote:
以後我要買多台一點
不然工作用和家用弄在一起就要被唸了
不行 不行 你這個要家用
你應該有看過周星馳東遊記那個唐三藏吧
好像喔
不想理還連碎碎念三四篇.....

只是以mini家用定位去探討他的適用面 不需要崩潰吧
                              彈幕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