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賽車手 wrote:在不考慮黑蘋果的前提...(恕刪) 剪影像我想你直接買ipad pro 可能會體驗更好。但要外接瑩幕的話只有MAC nimi可以選。新的規格也都不便宜。再加瑩幕(自己沒有的話)絕對超過四萬。而且體驗還不比IPAD PRO好建議可能預算要拉到七萬才可能有好月廿月田廿驗。堪用的話買MACnimi記憶體可以加要加到頂。不然會一直彩虹轉圈圈。
公路賽車手 wrote:在不考慮黑蘋果的前提,要組一台Mac 自己去蘋果官網訂製試算一下吧,現在的MAC能讓使用者自行更換或升級的部件越來越少了所以記憶體,硬碟(SSD)要多大,都是出廠就固定了(坊間改裝有影響保固的疑慮,就先別想了)不過以最低門檻的話應該是MAC mini.....
公路賽車手 wrote:黑蘋果就真的不要再這...(恕刪) 若只是單單打開Final Cut Pro這套軟體 或是 剪一些小影片,當然不用很高的硬體配置但樓主你有可能只是剪剪小影片嗎?? (或是說 只是剪剪小影片有需要用Mac + Final Cut Pro ??)預算只有4萬,我只能建議樓主再多存點錢吧
公路賽車手 wrote:黑蘋果就真的不要再這邊討論了,尊重正版。我從不認為要買到5萬6萬的mac才能跑得動FCP,這是一般人的迷思。有編輯影像的朋友應該知道16:9 跟21:9螢幕的差別,很遺憾目前蘋果就是沒超寬螢幕的產品。補充一下,FCP運行不需要很強的硬體配置,用過的人就知道。 跑得動,跟能否提供好的使用體驗是兩回事。若只是要跑得動,那你真的可以買最便宜的apple產品,想做什麼都可以。我不算是影像編輯人員,只是寫寫code,自己的配置是筆電螢幕 + 21:9螢幕 + FHD螢幕(直立)3個同時使用。我可以理解ultra wide的優勢,只是你的預算不大能夠一次到位。如我前面所說的,建議拉高預算。你提到的幾個設備是配備傳統硬碟,或是hybrid的,這些速度跟一般SSD差距太大。在你使用上,不會有"順暢"的感覺。蘋果使用者所說的使用體驗順暢,有很大原因是跟蘋果幾個產品搭載非常快速的SSD。但SSD價格不便宜。你的預算要同時有螢幕跟mac產品,除了拉高預算,真的無二解。你也可以比較搭載傳統硬碟的imac跟隔壁MBP的運行速度,開網頁或只是跑簡單軟體可能還不夠明顯,跑大型一點的程式或讀取大資料,差異就會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