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f000 wrote:
因為你被他混淆了,這是通稱和學名的問題..


每次有通稱和學名的問題,我都還是一句老話:自己去翻教科書。上面寫什麼就是什麼。別名詞拿出來亂用。

另外到底誰移花接木呀?
原 Po 寫 IPS 面板不是嗎?
一下說移花接木一下說把 TFT-LCD 拿去講 Panel,也不自己看看到底原本的是寫什麼。我就是說 "面板" 呀...
那怎麼會怪我寫 LCD Panel?面板不是 Panel 不然妳要怎麼翻譯?更何況妳講 TFT-LCD Panel 我又更沒錯誤了。因為 LG 單子上就是寫那個面板為:TFT-LCD Panel。

Display 中改掉任何一個,只要面板不改,面板特性還是一樣。例如黃色問題這兩張 LM270WQ2 跟 LM270WQ1 就發生一模一樣的問題。這個問題也不是換 backlight 可以解決的...

lovebean wrote:
天~~這位大哥您才是...(恕刪)


抱歉,妳說的整個 Process 完成叫做 "Display",不是 "Panel"。
以前在做實驗時拿回妳說的這個東西(Timing Controller、Module Connector、EEPROM、Flash Memory、Source Driver Circuit、Back light Assembly、TFT-LCD Panel、Power Circuit Block),單子上面寫的是 "Display"。

另外,妳說同一個 model number 的 Display 前後產品東西就差多了...
差多了?妳說類似只是 FI-RE51S-HF 換成 FI-RE41S-HF 或 VF 那種嗎?
還是換了一個 Panel 結果沒重新 Approve?還是更新 EDID?換 Timing?

如果要是因為這樣而說 Display 不同,那我也沒辦法說什麼。畢竟是的確不能講完全一樣。可是這樣也未免太細節了。我不認為有必要因為這樣就講說是不同的 Display。

相同的放到 Panel 上。
如果妳說一些細微的東西就可以說是不同,那或許是的確 Panel 有不同。資訊不夠多我也不知道,畢竟我相信 LG 肯定也有從之前黃色事件中 update 過一些東西。可是太細節的部份拿掉的話,還是不能否認 Panel 是一樣的呀。因為廠商因為細節要改的話,很多其他外在的東西就可以改了,沒必要動 Panel。這就像 Focus 和 Mazda 3 的底盤相同。細節改了什麼或有什麼不同我們也不清楚,可是還是改變不了底盤相同的事實。
我的 Blog http://snowmen-world.blogspot.com/
Ryunosuke wrote:
受教了,我一直以為都...(恕刪)

ifixit iMac 27"分解的照片與資訊太少, 可參考一下ifixit iPhone 4分解,
下面這一整個就是完整的面板模組, LG做完就是以這樣的成品出貨給apple,
--------------------------------------------------------------------------------------------

正面這一大塊是cover lens, 用的是康寧的gorilla glass大家都知道,
cover lens下就是touch panel, 因整個面板模組厚度很薄只有3.05mm,
所以有可能是on-cell touch(不確定), 觸控線路直接做在color filter的玻璃上方,
而非像iPhone 3G/3GS的touch panel是用外掛,

iPhone 4的cover lens跟touch panel是用折射率接近玻璃的光學膠黏死,
填補兩塊玻璃間的空隙(air gap)避免造成某些角度的環境光源全反射(閃到瞎),
color filter(彩色濾光片)基板下方是TFT基板, 兩者夾著液晶&對位密封,


背面看到的是整個完整裝好的機構外殼,


近看可以看到6顆LED背光源, 發出的光線經由銀色殼裡的反射片&導光片&增光片&擴散片&偏光片,
導入TFT基板, 經該sub-pixel點位的TFT決定液晶是否轉動允許背光通過及其通過量,
來決定由color filter上方偏光片穿出之光的顏色與灰階,

IC是bonding是在被遮住在裡面的TFT基板上看不到, 但可見到FPC延伸出來的PCB軟板,
是接到手機主機板上的電源與控制訊號源, 小根的那條則是touch panel的訊號源,
另外還看到臉部接近/環境光源偵測sensor也整合在一起,
---------------------------------------------------------------------------------------------

上面這一整個模組才是一個完整的"面板"產品,
因為很複雜(已經講得非常簡化了), 不是隨便google個幾張LCD分解圖或簡單的ppt檔,
然後沒有實務經驗就可以全盤了解的(實務經驗還要看性質跟部門, 差很大~~),

如果有興趣的話, 歡迎加入面板業的行列, 包你學到更多~
snowmen wrote:
抱歉,妳說的整個 Process 完成叫做 "Display",不是 "Panel"。
以前在做實驗時拿回妳說的這個東西...(述刪)

snowmen大感覺似乎是EE那邊的人?

我說的整個process完成後, 正確來說應該要叫display "module",
業界出到客戶端一定是以module為單位,
自己內部從cell段對組完, 在module段從sheet切裂為panel (piece),
這時還只是半成品, 沒有function, panel這名稱在內部正式來說就是半成品而已,

所以我才會一直強調"模組",
出到客戶端一定是已經組好backlight unit & IC等, 這才有意義,
如果你硬要爭display這個字面上的東西, 說沒冠上module, 我只能說就把它當簡稱好了......... @@

另外關於model name, 可能不一樣的東西太多了, 如前述這裡沒有產品相關owner,
細節真的不知道, 除非您身邊有人做了這兩台螢幕的逆向工程???

出的客戶(apple & DELL)不同, 在規格上很可能會不一樣,
這裡不單指解析度, 亮度&對比&開口率&色度/色域 & response time & power consumption等,
甚至會決定TFT & Color Filter的設計細節 & 使用液晶型號,
但就是不知道, 沒有足夠data, 所以也沒有辦法說底盤一定一樣,
不論是在面板業還是在科學上, 本來就是細節不清楚的事情就不能說我很確定云云,

例如iPhone 4 & iPod Touch 4,
不是一樣都是3.54" 960*640 retina display嗎?
(display..............再次強調沒做成module就沒function...)
但一個是IPS(廣視角技術), 一個是ECB(液晶種類與形式),

TFT規格一樣, 但有好幾個source, 連不同source的TFT layout都不一樣,
(同樣iPhone 4還出現不同色溫的螢幕版本, 前陣子也吵得沸沸揚揚)
請問您覺得它們底盤可以算是一樣嗎?
lovebean wrote:
如前述這裡沒有產品相關owner


iPhone4 的螢幕不應該有色溫不同的問題。
色溫不同的問題搞不好是 LG 在 QC 上沒做好,並不是用了不同型號的 Display。

另外... LM270WQ1/2 都可以買到來玩... WQ2 的 Panel 上多的 Port (接到 CN1 的 #24, 25, 40, 41)是用來控制 A-FRC 的,要是要跟 iMac 一樣不接維持 8bit 也不會有問題。

其實... 知道是不是一樣兩個拿來換一下就知道了...
去年 WQ2 出的時候身邊的朋友就有在想換 WQ2 的 Panel 上去 WQ1 會不會解決黃色問題... ...
結論根本就一樣呀
我的 Blog http://snowmen-world.blogspot.com/
snowmen wrote:
iPhone4 的螢...(恕刪)

其實真的不知道耶~但apple有灑不同的source是確定的,
因為也沒有把幾個不同色溫版本的螢幕拿來切,
測LED色座標, 確認pixel & layout, 每層都去切TEM打EDX, 每層organic都去做ATR,
所以也不確定差異精確來說到底是出在哪個環節,

這情況跟LM270WQ1/2一樣,
精確來說, 我只能說兩者的螢幕所顯示的"尺寸"、"解析度"、"視角"規格差不多,
但背光源不一樣, 色座標就差很多,
輸入的訊號源與規格一樣, 可能代表它driver IC甚至線路設計是相近or相同的,
可是沒有整個詳細拆解, 我沒辦法給出他們兩者除背光源外完全一樣這個結論,
(而且他們並不是出給同一個客戶的同一台螢幕, 不同客戶所需求的規格都不知道勒~)

也許是我比較龜毛, 但沒有足夠data時我只敢跟老闆說"可能", 而不是"一定"...

又例如HTC HD2從最早版本到後來, 一直到Desire HD,
一樣都是4.3" WVGA 800*480, 就顯示出來的效果差異也沒iPhone 4這麼誇張,
(所以apple為了出貨量把規格放寬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從最早的版本一路到現在, 變動了很多東西,
還有去年Samsung一台廣告打蠻大的消費型DC, 前後版本變動可大了~
我也只敢說他們是同平台同系列& final顯示效果相近而已, 不敢說他們是一樣...
雖然我現在是macbook裝win7來用,且不說蘋果機體使用windows其實執行效率蠻快的,

就單論我在OX S 雪豹的幾次使用當中,純粹系統的文件拷貝...大容量文件磁碟對拷.刻錄DVD....使用liquidCD..這些執行的速度都比windows本身的系統快太多.........windows7 真的沒有OSX 快....而且就算和其他筆電比..裝OSX 都比windows筆電來的靜音........無法無視的優勢.....希望有一天對岸的使用環境更寬鬆(網銀)...我會更愛用OS X系統!

而且,就當下來講,蘋果電腦的工業設計一直是最前沿的,也很關注細節...一體化機身也不是其他品牌可以比擬,所以使用蘋果機來運行windows也不錯啊...所以我一直都不會考慮其他品牌機種...
素子姐姐說:網路的世界是無限寬廣的...
冰糖草莓 wrote:
雖然我現在是macb...(恕刪)


我個人同時使用W7與OSX下,個人覺得OSX開機較快,W7較慢,但W7轉起RAW,比起我用OSX快些

但OSX還是有個Windows比不上的優點,那就是記憶體管理,在W7上與OSX上,OSX對於記憶體的使

用比較有一套,而Windows系列對於記憶體的配用上,就真的沒有OSX好,雖然說,當OSX記憶體吃滿

後,速度會變的根烏龜一樣,但只要稍加注意記憶體的使用狀況,用起來是會比W7順暢的。

附帶一提,FLASH真的是很恐怖的東西,因為處處都是FLASH,每吃都吃了我的OSX幾百MB的記憶體甚至

有吃到G....
家有愛貓初成長 http://rnsk.hopto.org/blog/
lovebean wrote:
這情況跟LM270WQ1/2一樣,
精確來說, 我只能說兩者的螢幕所顯示的"尺寸"、"解析度"、"視角"規格差不多,
但背光源不一樣, 色座標就差很多,
輸入的訊號源與規格一樣, 可能代表它driver IC甚至線路設計是相近or相同的,
可是沒有整個詳細拆解, 我沒辦法給出他們兩者除背光源外完全一樣這個結論,
(而且他們並不是出給同一個客戶的同一台螢幕, 不同客戶所需求的規格都不知道勒~)


這部份的 panel 就真的是 panel,所以是把整個 display module 拆下來交換的結果,所以去除了背光源不同的問題...

而且從開發歷程來看(WQ1 2008/12/9 開發,2009/9/16 結束,WQ2 2009/7/13 開發 2009/7/24 結束),要講說這兩個用不同的 panel,單純沒必要。從 WQ1 版本更改的動作來看,客戶要的規格都從其他地方下手改,沒換過 panel。換 panel 單純造成 cost 增加客戶也不會有差別... 況且兩個 display 的 panel 交換過後也都沒兩樣... 所以我才一直不是很理解從 logic 的角度下去看,這兩個 panel 有任何不同的地方而已...
我的 Blog http://snowmen-world.blogspot.com/
snowmen wrote:
(恕刪)...而且從開發歷程來看(WQ1 2008/12/9 開發,2009/9/16 結束,WQ2 2009/7/13 開發 2009/7/24 結束)...(恕刪)

從WQ02的開發時程來看, 要把背光源換掉+更改機構, 只有11天..........
有時後常常是PM為了方便各階段文件作業, 日期亂壓的, 這個不太準.............

WQ01才是正常的產品開發時程,
兩者的差異也許真的只有背光源跟機構而已,
因為如您所言, 拿舊的東西來改(機構直接套用舊的修改)是最省錢的,

但是現階段data我也只能說"可能", 因為不知道的東西太多了,
如果有人有做了這兩台的逆向工程, 不知道願不願意私底下share一下...

.............................
我們真的離題太遠了........ @@

最近有朋友也加入了Mac(Air)的行列,
他就是聽很久OSX的口碑想要體驗看看,
下次再叫他來分享一下心得...

lovebean wrote:
最近有朋友也加入了Mac(Air)的行列,
他就是聽很久OSX的口碑想要體驗看看,
下次再叫他來分享一下心得...


上次我去 Apple Store 看時,看到所有的 MacBook Air 上都有 Flash 安裝的圖示

話說新的 MBP 出來後,還在想要不要淘汰我那三年的 MBP 15...
想買台 17" 的...
我的 Blog http://snowmen-world.blogspot.com/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