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重點除了視網膜解析度、超薄機身外另一個讓我驚訝的是用了IPS面版阿....小弟還沒看過有筆電用到非TN面版的((不管從小台的EeePC到破十萬的SONY Z...CPU應該是i7 3610QM,雖然不錯但以7萬筆電的價位還是希望高一點GT 650M....不知道跑D3順不順暢(以1440*900來跑的話這台除了價錢真的沒有地方挑了有獨顯,外加非低電壓版CPU還能有7小時的續航力,除了APPLE其他家我看應該是做不到了
Kimisawa wrote:搞笑嗎? Ultrabook廠商的對手是 Macbook Air, $999起跳回到 Macbook Pro, PC端一樣的規格在 Dell & HP 上也有類似的工作站機, 價格也是近$2000, 沒有比較便宜. 何況這個新的螢幕 PC 上還找不到.....(恕刪) 真的~板上已經很習慣拿高階Mac電腦比低階PC,然後罵Mac太貴~然後把Apple便宜的產品拿去對比更低階的PC,平板等產品~說真的,許多PC user的心目中,可能以為Macbook Air的對手應該是小筆電吧?
sonic172 wrote:但是可以流血殺價競爭搶市占率蘋果不屑做這種事情但是市占率這東西最終也只有靠價格才有辦法擴張到一個程度就50%以上的市占率目標來說價格永遠永遠都是重點中的重點...(恕刪) ↑說真的!這只是買不起的人的想法~而這種想法會造成更大的惡性循環~現實情況是:Apple在個人電腦方面的市佔率雖然低,但是它的獲利是全球第一!另外,以Apple目前的成長速度,再過幾年,全球PC廠商的獲利加起來也嬴不了Apple一家公司的獲利~要達到這個程度,Mac市佔率不用一半,接近20%~25%就辦得到了~(這還只是算個人電腦市場的部份的獲利喔,iPhone的獲利另計~)
notebook 產品設定市場佔有率 50%, 說這句話的人應該是個外行中的外行在北美市場,市佔率第一名都沒有 30%, 另外,整個 NB 市場中, MBA 是成長最快的機種,所以 Intel 才會來搞 ultrabook,外行成這樣的人也來 po 文談市佔率,回去做做功課再來吧
WEISON96 wrote:想問個智障問題MAC...(恕刪) 一年內都可以加買保固,另外如果是我的話,我應該會買MBP,畢竟15吋螢幕還是比較適合長時間使用,15吋差不多是我可以接受的最大螢幕,再大下去NB就太巨大了@@雖然我也覺得sony那台很棒...
威爾斯柏 wrote:小弟還沒看過有筆電用到非TN面版的((不管從小台的EeePC到破十萬的SONY Z......(恕刪) 筆電用 IPS 很久以前就有了,我用過的 ThinkPad T40p, T60p 都是 14" 1400x1050 IPS 螢幕,15" 機種還可以選用 2048x1536 IPS。ThinkPad 的 X-t 系列 (X60t, X200t, X220t.....) 一律都是用 12" IPS 螢幕...... PowerBook 和 ThinkPad 是我比較喜歡用的筆電,PowerBook DUO2300 之後,因為不喜歡那個死板板的樣子,跳過鈦書和鋁書,這幾年 ThinkPad 越來越糟糕,X301 之後根本沒有能買的機種,是該考慮回頭買 Mac 了.....
四葉酢漿草 wrote:notebook 產品設定市場佔有率 50%, 說這句話的人應該是個外行中的外行 +1Apple雖然整體而言稍貴了一點, 但因它產品有別於別的筆電的多樣特色, 所以能夠消費者願意多掏一點錢, 而在C/P值上覺得錢花得值得.但是企業界和政府機關的考慮就完全不同了. 這些機關在大量採購時, 價格, 而非C/P值, 是最重要的考量. 更何況這些機關的大量採購是不會考慮到脫手的二手價的, 尤其是政府機關, 二手資訊器材絕對嚴格禁止轉賣. 所以Apple吸引的是個人用戶, 但對機關大量採購則Apple通常不會是考慮的品牌. 看看歐巴馬辦公室和他的國安人員用的電腦就知道了.Apple如果要擴大市佔率, 勢必要爭取大量訂單的機關或企業市場, 但這樣就會嚴重影響它的獲利率. 從目前的MBP訂價策略看來, Apple重視的仍然是獲利程度. 它市佔率雖然至今仍然趕不上HP, 但Apple要的並不是HP或Dell那種血流成河的戰場.
對消費者來說,最重要還是C/P值,在15吋的空間,視網膜面板跟Full HD是差在哪?現在有影片支援到視網膜解析度嗎?你人眼能夠分辨嗎?消費者是會被教育到習慣產品的,或許你現在會認為NB要觸控幹麻,不嫌累阿等到你發覺多一片處控,機身還是可以那麼薄那麼輕,甚至擁有平板跟一般作業系統兩種功能時,最後觸控搞不好會變成NB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