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iesjan wrote:大家一起陪Apple一起來噱凱子反正會買筆電或AIO來做設計的大概也都是沒概念一族 你說蘋果和微軟的 AIO 做設計是沒概念.......好厲害的概念。成!那我們換成 Dell 的工作站,加上 5k 的螢幕後,請問哪一台是便宜的?麻煩有概念的你可以指引點明燈嗎?
real.black wrote:PC使用者可以根據同樣的錢依自己需要可以買24寸不差的螢幕+便宜輔助用的第二螢幕再買Wacom繪圖板 或是用同樣的預算加裝第二-3顆備份用硬碟、RAM衝到32G、單手鍵盤 還少說了一個螢幕直接用Cintiq直繪螢幕5K?Retina?好意思拿來說...zzzz
taipeier.com wrote:那我們換成 Dell 的工作站,加上 5k 的螢幕後,請問哪一台是便宜的?麻煩有概念的你可以指引點明燈嗎? 沒人跟你說會便宜喔CP值不等於總價便宜好嗎?謝謝指教請重新了解CP值的意思是甚麼好嗎?不用iMac更高CP值的選擇有1.把錢省了不浪費在5K上,總價降低2.用5K再配工作站衝爆P值 碾壓iMac的CP值3.用Cintiq直接實施維度打擊4.用5K配Cintq把iMac玩具化自己挑一種CP值被碾壓的方式
問題是....當你嫌蘋果的CP低時,你自然要用相同的標準來看待不是我要硬綁5k規格,而是蘋果就是提供5k整合好的系統可是,當我要你去找時類似規格的東西時你卻從頭到尾都在跳針一下說境界~一下說別人不懂CP~一下說 AIO 做設計是沒概念從頭到尾都是你在講我只是要你自己去證明這點而已算了,01嘴砲,我認真了。掰~
taipeier.com wrote:不是我要硬綁5k規格,而是蘋果就是提供5k整合好的系統 你不乾脆說PC花幾十萬幾百萬都不會上面印蘋果算了幹嘛要把固定因素訂在5K?你可訂在蘋果LOGO啊其實笑iMac沒CP值就是因為那顆沒辦法接也沒辦法直繪的5K螢幕啊CP值差就是差在那個5K嘛要提高CP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把5K換掉也是最平民最常見的提升CP方法啊不然咧?我也沒說一定非換掉5K不可要用5K配就是飆爆P值嘛"蘋果就是提供5k整合好的系統"沒錯啊說精確點是蘋果提供了5k綁死的系統敗就敗在這裡啊怎麼你把它當作優點來拜了?感覺你在數學上卡到陰對"CP"這兩個字完全沒有概念啊這位大哥
taipeier.com wrote:你說蘋果和微軟的 AIO...(恕刪) DELL比較便宜,國外那售價很誇張。如果你只是單純比筆電,那macbook pro頂規格大概跟xps15規格在外加一個U2515h的螢幕差不多價位。如果你只是要比imac的話,那就單純以desktop來說,同樣價位也是搭載windows的硬體效能再稍高一點(當然也要考慮花個三,四萬台幣是在螢幕上),但不輸imac頂規格就是了。(你總不能拿imac跟laptop相比吧,難道你會隨身帶imac嗎)話說,聽說蘋果把他們桌電部分收編了,要跑去加重在iphone跟自動車上面,有看到相關消息了嗎?另外如果你是以台灣價位比,那買DELL真的就需要考慮一下了。好險我在國外當然仔細想想也有可能macbook pro頂規格價位跟Dell筆電頂規格同價位,但這通常搭載著premium 3年甚至以上的保固。這保固有啥差別呢?簡單來說,只要你爽,每年都可以換一次硬體零件(免$)。這大概也是為何國外Dell普及度那麼高,至今仍然算是PC大廠之一的原因吧,不然以台灣DELL市佔率,實在很難想像這牌子到底有多受換迎。現在買機子都不看搭載的作業系統了,最好是都不要搭載(這樣還可以再省一點錢),反正手上也有不少系統在玩。
若桌機要多功能使用(2D+3D+影片剪接)的話真的就不考慮imac那種一體式電腦,薄型化的缺點就是散熱問題和psu電源的問題,還有就算是選頂規但配件通常多不是頂規,大半的成本都拿去給5K螢幕了裏頭的配件能有多少錢給好料??垃圾筒的價錢也是不得了的貴,同樣價錢在pc可以自行組裝或者是買品牌工作站的雙路伺服器加點錢還可以上專業顯卡不可否認imac或者是mac pro設計上還有和自家os及和自家行動載具的整合是目前產品算是最完整的,不過在商業應用上pc不見得比apple弱,畢竟產出的工具現在在pc上也都有穩定度也不差但周邊整合及硬體運算上使用pc還是方便多了通常pc不穩多是灌一堆有的沒有的軟體,若系統單純話只裝需要的工具說真的也很穩
單純就平面設計部分來說,檯面上看的到的設計師大約九成以上都是用Mac,其中iMac及MBPR比例蠻高的,也有用MBP/MBA來做稿的,為什麼沒用到彈性超高又實惠的工作站呢?簡單說就是用不到…效能上也都不是問題,畢竟平面需要大量運算的機會不多,花時間去上網請人開單或解決硬體問題都不是必要技能,因為業主會找你絕不會是因為你懂這些……很多時候就這幾台挑,買了帶走,有問題丟回原廠解決就好。另外就是外型問題,MAC系列要說的話,離精品還有大段距離,簡單講的好處就是沒個性,但至少他對視覺的干擾性低,可以的話最好連蘋果的logo都不要出現是最理想的。用Wacom高階繪圖板或螢幕的大多是插繪類為主,純平面設計排版上用繪圖版的也有,但比例蠻低的,至於5K跟Retina,在平面設計上Retina蠻實用的,一些線條粗細變化跟小字級的表現都可以更精準,可以省下些輸出紙本確認的時間及成本。就我知道對硬體會比較容易涉略的大多是以動態及3D為主,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這關係到他們的作品產出的時間及效率。現在設計類的範疇龐大,今天不會是因為你用的MAC或Win系統,就因為系統沒有該領域常用的軟體而讓你不敢嘗試新的領域,框框都是自己給的,因為用了某系統而受限根本只是藉口而已。
taipeier.com wrote:我曾經請廠商組裝過一台全新的 PC,但它會不斷產生熱當機的問題,所有零件幾乎換過一輪最後發現是主機板上的記憶體與CPU靠太近所致,這樣的問題,無法在類似你提供的規格清單中看到。...(恕刪) 對硬體無法自己掌控的人,Apple是好選擇,對硬體喜愛自己掌控的人,Apple性價比太低了。最重要的是對Apple是否有信賴感,若對Apple有信賴感,那他就有價值,對我而言,30年觀察,現在我無法信賴他。
taipeier.com wrote:最後發現是主機板上的記憶體與CPU靠太近所致,這樣的問題,無法在類似你提供的規格清單中看到。...(恕刪) 現在主流廠商 CPU 跟 記憶體的位置都差不多那樣了,因為要留可以裝散熱器的空間。所以我蠻好奇是哪一片主機板有這個情形?散熱處理不好會當機是沒錯,但是原因是 CPU 與記憶體的位置?這還真是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