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Mac初代機第13年服役中,DIY換了16GB RAM,SSD+第二顆硬碟,維修只換過兩次電池,有一次以為是touchpad壞了,原來是被電池膨脹擠到,換完電池又頭好壯壯....macOS只能升到10.13.6,雖然只是擺著當測試機,但是一般使用、跑Windows VM都很順,這個耐用性應該可以再戰十年,沒有Wintel系列的可以比得上
2012年MBP續戰篇,目前是外接螢幕當桌機使用,負責一些文案設計及影片剪輯,另一個功能是當iphone備份機最近SSD價位已經到了一個低點,趁著活動買了一塊1TSSD然後又買了光碟機的框架,移除MBP2012許久未使用的DVDcombo,安裝上另一塊1TSSD實現之前沒想過的雙儲存,重新安裝MAC OS 10.15就放心的把碩大的系統檔安裝在1Tssd上,讓原本的256G的ssd拿來放一些文檔或軟體安裝檔及其他需要備份的資料喝杯咖啡,再看看大家在那邊吵M晶片會不會把SSD當緩存過度讀寫導致SSD提前報銷,或是討論在購買M系列MAC前SSD要不要花大錢升級成256G或512G甚至乾脆攻頂上1T,然後看著荷包大失血喝完咖啡,再看看桌上的老MAC的升級1Tssd竟是如此單純且簡單,總共花了2000元不到,就讓我的MAC多了一顆內接的SSD可以使用,當然這邊還是建議大家隨時接上外接式儲存定期備份比較保險,畢竟ssd什麼時候會掛掉,沒人說得準,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