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從外觀來說,這三台的鍵盤看起來就不是很好打的那種...
深度(鍵程)太淺
寫程式會需要一直打字,建議找鍵盤好一點的
三台都是孤島式鍵盤,不容易卡灰塵,這點還不錯
但孤島式也有缺點就是彈回來的時間較久,且用久彈性疲乏還會卡住...
論與桌面的高低:
ZENBOOK 與 MacBook Air 持平
前端都是斜的,幾乎與桌面等平
MacBook Pro 前端有 1公分左右的高度
手腕放上面長時間打字,舒適度可能沒有另外兩款好
● 螢幕(尺寸、解析度、塗膜)
ZENBOOK Prime UX31A
13.3" 1920*1080 霧面
MacBook Pro
13.3" 1280 x 800 鏡面防炫光
15.4" 1440 x 900 鏡面防炫光
(可訂製 1680 x 1050 高解析度鏡面或防眩光顯示器)
MacBook Air
13" 1440 x 900 鏡面防炫光
原裝的話是 ZENBOOK 比較好
解析度較高,又是霧面的(比較不會反日光燈)
但是 MacBook Pro 可以訂製更高解析度的(假如預算不是問題)
● 電池與重量
用筆電應該是有外出的需要吧
比如去:星巴克、麥當勞、茶店...之類的
點杯飲料坐半天,吹冷氣寫程式,愜意
所以電池能撐愈久愈好
ZENBOOK Prime UX31A
官網是寫 7小時
重量官網無資料
別的網站寫 1392g(1.4 公斤)
MacBook Pro
官網是寫 7小時
13.3" 2.06 公斤
15" 2.56 公斤
MacBook Air
官網是寫 7小時
13" 1.35 公斤
電池時間的部份:
其實要問有買的人才會準
官網寫的,都是參考的,把亮度調最低,cpu 閒置什麼的
這部份不好說
重量的話:
1.3~1.4 公斤比較容易手持攜帶
2公斤以上的要放包包,長時間手拿會酸
● 散熱性,風扇噪音
寫程式需要思考
如果風扇一直嗡嗡叫,從開機就沒停過,會影響思緒
手放在機子建盤上,如果溫度太高,會有不適感
這部份沒有資料可查,只能去找評測來看...
結論:各有利弊,看需求
但 MacBook Air 可以排除掉
因為解析度不理想,1440 x 900
長度只有 900,程式碼少看很多行
寬度 1440,要開雙視窗或雙頁簽,左右開弓,可能不太夠
其實說螢幕小是沒錯,但習慣就好,如果要一次看很多文件是可以用多重Desktop,切換很快也很方便,我在公司是有外接20吋LCD,但我在家就單純只用NB的來coding,真的用MAC相對於穩定性很夠,可以專心在coding上,打字上很也順手,感覺也很不錯。(真的完全不需要外接mouse)
如果像我每天把NB帶回家,六日會在家裡工作一下的,我滿建議買AIR,使用快一年了,真的很滿意,但口惜我當初沒有選擇256G的SSD,如果要買真的可以攻頂。
基本上它很少風扇全速在轉(聲音有點大),通常也是在compile大的Makefile時會轉,但結束也停下來了。
因為國內接觸 Windows 的系統太久了
而且業界也多半和 Windows 系統有點關係,所以 RD 也大多習慣 Windows 系統
但國外就不是這麼回事哦
也許五五波,也許 MAC 佔更高的比率,至人個人觀察到的是如此
尤是是軟體工程師比率更高
所以 "工程師喜歡使用 Mac 寫程式" 這句話不是不對,只是在台灣不適用
而我個人及身邊卻都是一堆用喜歡用 MAC 的軟體工程師,雖然比例和 Windows 比還是差了一些
但對我們寫程式的來說
電腦中 source 是最重要的資產,個人化的軟體設定是工作順手的第一要件
所以穩定的系統是我們在乎的 (當然近年來 Windows 7 表現也不錯)
但最重要的是平常的備份,在系統出問題時有沒有辦法回得來
有沒有辦法 "快速且完全正確" 的回得來
這種安心的感覺,是我們選擇 MAC 的原因之一
尤其是 MAC + Time Machine 的備份組合,更是安心的保証
備份這種東西,平時用不到就算了,但緊急時刻可是會救你一命的
在 Windows 下做不到簡便且值得信任的 "工作環境" 的備份
而且備份還不是重點
最重要的是當系統出問題時, Windows 做不到簡便且值得信任的 "工作環境" 的回復
所謂的簡便,是指不用花大筆時間去重新灌系統、重新安裝軟體、重新設定軟體,重新把 source, document 搬回來
而是只要幾個動作,系統就能幫你快速且正確的回到沒有問題的 "工作環境" 下
享受生活 http://richiestyle-lavie.blogspot.tw
..好吧..聽起來很玄..就跟用機械鍵盤寫程式一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