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oyo wrote:
入手了2012 ma...(恕刪)
DIY fusion drive
可以試試把ssd + hd作成fusion drive
cbclubcb wrote:
網路上找文章找不到
說說我的經驗好了。
一、前言:
我的MBP13是2010年中的版本,是在網路上買人家的二手機;一年多前覺得使用apple 是一件很炫的事情,就下手買了,買的時候未過保,但因是門外漢,用不習慣(自已多用PC處理事情),只好將它閒置在旁邊不用,想想還真是討債。直到今年五月突然想到,將它拿出來用,沒想到超過保固期限不說,連電池都死了,無法充電,只能接電源使用,驚嚇震撼的程度幾乎破表。
這下可好了,再壞也就這樣了,大不了這台電腦就是跟我無緣,以後也不要“肖想”使用apple的系統了。開始亂搞吧。電源供應器一直胡亂插拔,過了一、兩天,沒想到充電灯號竟變成了橘色,又可以開始充電了,真是賺到了。竟然它要恢復正常給我使用,總不好又把它丟到一邊吧,那就太對不起這台MBP了。只好開始買書回來好好學習吧!
二、主題:
今年八月,逛了一些網站後,想要升級記憶體和硬碟,心想即然沒有保固了,也不需要再擔什麼心了,便到高雄建國路的某家電腦店買了兩條創見的4 GB 1066Mhz的RAM插上(還沒搞懂貼圖,下次再補),它也不太挑,就這麼變成8GB的電腦了。
在順發買了INTEL的330系列的120GB的SSD,但要買光碟外接盒和MBP的硬碟轉接盒好像沒有那麼容易,不過幸好在高雄的蘋果元素找到了這兩樣東西;週邊雖然買齊了,但畢竟和PC的架構截然不同,只好再求助於網路的資源了。在參考了01 http://www.mobile01.com和
MacUknowhttp://www.macuknow.com這兩個網站,再加上在書局買了一本“Mac OS X Lion 哪裡有問題?"(裡面有很詳細,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完整的從如何製安裝碟、重灌系統、SSD啟用Trim功能......等)我終於將2010年中版的MBP13改裝完成。
我的SSD是裝在原來硬碟的位置上,當成開機碟用,而硬碟則改到光碟機的位置;沒有出現進入睡眠狀態後無法喚醒的情形,開機時間(按完電源鍵後到可以操控鍵盤和觸控板的狀態)從大約70秒縮短到25秒左右(真是太爽了),電池可使用時間(充飽時,若將螢幕亮度調到3或4格,而鍵盤亮度全關的話,顯示可使用5~6小時)(目前電池循環次數是59次,總充電容量5229MAH)。用BOOTCAMP安裝雙系統(Mac OS X Lion 10.7.5和WIN 7企業版,SSD分割成70GB和50GB)另原來320GB的硬碟當成資料碟。僅供各位參考了。
至於軟體的安裝,MAC OS當然是用安裝碟重新裝囉,因為原來系統內的使用者名稱,本人不喜歡,而MAC的設計是使用者名稱可改,但是原先已建立的家目錄可是不容易修改的,再加上自已從來沒有安裝過MAC的系統,也蠻好奇的(WINDOWS系列到是裝了不少),因此重新裝一個系統。安裝上比起WINDOWS系列省事多了,安裝時間也較短,是全新的體驗(沒裝過可自已試試,不過要先做好備份的功課,免得有意外發生)。系統裝好後再來是軟體的安裝;只要你之前有先做過Time Machine的備份就不用太擔心,只要在“系統轉移輔助程式”中,選擇"從其他.....Time Machine備份......"這個選項,再來是移轉項目中有關的選項即可(諸如“應用程式、設定.....等﹣﹣這樣的話,有些大套的套裝程式可以不用找到原始的安裝檔案就可以重新裝好了,但若有版本問題則不建議使用;使用者選項千萬不要勾選,免得又做一個原來的使用者名稱和使用者目錄出來,那可是很累人的)
以上是個人的心得分享,由於對於MAC的系統,本人仍屬初學者,其中若有謬論,歡迎告知本人改進;至於參考之網站、店名和書名若不能在此出現也請告知,本人會馬上刪除。謝謝!!
三、目標:
由於前一陣子又在網路上買了一台21.5吋的iMac(2011年中,最低階版,i5 4GB RAM,已過保,不過真的是便宜,感謝前賣家佛心來著),想想這不符合我的個性,遂自行買了Kingston 4GB 1333Mhz RAM 4條(盒裝上並沒有APPLE的認證,沒有認證便宜多多)裝上,就這麼變成16GB了,軟體也重新裝好了,目前是正常使用中,沒有異常。至於SSD的安裝也正在進行中,目前參考的是OWC Internal SSD DIY Kit For All Apple 21.5" iMac 2011 Models的方法(外加一個INTEL 520系列,120GB的SSD;不是直接將光碟機拔掉的次一級做法,因為速度只能使用SATA 2而已。板上有空一組SATA 3和電源座)。 但拆開後才發現買的線是27吋用的(電源插孔不合),21.5吋的根本不能用,真是晴天霹靂。目前正在重新購買線材中,若萬一線材的取得再不順利的話,就只能考慮破壞光碟機的電源線材來取電了。祈禱一切能夠順利。(iMac的拆機還真是困難啊,沒耐心和其它拆機經驗者不建議嘗試)
yitso0402 wrote:
光碟機部位的serial ATA chipset的連結速度是6gb/s
但是協調的連結速度是3gb/s
小弟是不知道個中差異在哪...
連結速度 : 晶片組中 SATA 介面最高可以達到的速度規格.
協調的連結速度 : 儲存裝置實際受限制的速度規格. 作業系統偵測儲存裝置之後,
會自動設定協調的連結速度. 協調的連結速度可以與連結速度一樣, 或者是至下一級的規格.
例如 :
連結速度為 SATA3, 協調的連結速度可以是 SATA3 或 SATA2.
連結速度為 SATA2, 協調的連結速度可以是 SATA2 或 SATA1.
SATA2 協調的連結速度, 儲存裝置限速在 260MB/S.
SATA1 協調的連結速度, 儲存裝置限速在 130MB/S.
註 : SATA3 : 6Gb/S, STAT2 : 3Gb/S, SATA1 : 1.5G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