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任a wrote:
雖說樓主問的是筆電...(恕刪)
承樓上所說, 還是要仔細檢視一下自己的需求~
15" 的效能一定是比 13" 的要好,
好在可以有更多的核心數量, 針對計算量大的工作, 可以多個批次同時跑~
好在有獨立顯示晶片, 對於一些 3D 渲染的動作, 影像串流壓縮編輯, 物理碰撞的計算有很明顯的助益
但就檔案的 IO 或是記憶體的加速需求來說, 13" 升級到 15" 的助益相對較少, 因為 RAM 跟 SSD 的規格都是一致的...
那如果是要進行很繁重長時間的設計工作, 是不是以桌上型的規格, 在各方面的需求來說(包含價位)會更到位呢?
我的工作需求是前端程式開發包含一些美編工作, 還有畫畫, 開會或是 demo 需要機動性, 也要大量使用 VM 做 docker,
加上 2011 年的老 Air 鍵盤跟電池都已經開始罷工, 所以打算這次升級,
你列出的配置很符合我的既有的需求, 並且在未來還保留不少餘裕的空間
台灣商店開放線上下單第一天已經下訂了, 不過收到返校活動的訊息後, 就先退訂, 坐等活動開放中..

PS. 還有一項是個人偏好 nvidia 的顯示晶片, 但 Apple 近來都選擇採用 AMD 的獨顯方案, 所以如果真的遇到需要獨顯的場合, 我會考慮以 thunderbolt 3 外接盒配高階顯示卡來完成~
以上供您參考 ^^
hwozi wrote:
但因實在不需要TouchBar,所以可能會考慮舊型沒有TouchBar的那台15吋MBP,
我知道有獨顯可能會較好,但有獨顯,價格整個變很高(整個超出預算~)...(恕刪)
啊~嗯~A~....
這裡有個小小的問題,
你說要買無Touch bar的15吋版 Macbook Pro ,
也就是說你可能會去買2015年的Macbook Pro無獨顯15吋版...
這款在CPU多核跑分,好像是跑輸2017年的13吋Macbook Pro耶?

內顯成績也輸喔
2015 Intel Iris Pro 5200 → 1178
2017 Intel Iris Plus 640 → 1476
順帶補充一下
2017 Intel Iris Plus 650 → 1876
所以你預計要買的是哪一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