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stler's Ambition wrote:
1.是否需要加購touch bar?
13吋基本款是配i5,但我七年前買的vaio就已經是i5了,是否有需要家錢買到I7? 還是說IOS系統配I5就能跑了好幾年也不會慢?
2.微軟for mac的一些基本軟體,比如word等等,是需要額外購買的嗎?還是mac用戶有免費的版本可以用?
如果沒有安裝微軟for mac,那這樣在網上瀏覽一些使用微軟軟體的資料比如word檔,power point, excel,adobe(oracle)等等,是開不了嗎?還是蘋果有專用的程式來開瀏覽這些檔案?
3.我的需求這麼基礎,但習慣都是用到5年以上(vaio用將近6年),想用久一點的話,256GB空間的夠用嗎?
4.平常瀏覽網站或看影片youtube跟微軟比到底有沒有差別?(恕刪)
1. 個人使用過的MB/MBP都無此功能,無法給樓主這項建議
2. 以樓主純文書及上網的使用量,在OS X底下的速度I5就夠了,當然如果有更耗資源的軟體在使用的話,可以考慮要不要升級
Apple出的iWork(現在是只要有買Mac,免費下載)即可打開基本Office的檔案,但有可能格式會跑掉
3. 如果有在備份檔案,256G足以,但如果檔案從來不刪除整理,買再大都不夠
4. 看網站或影片等問題,部分網站有可能不支援Safari開啟要改由Chrome(但現在數量愈來愈少,政府機關像是自然人憑證的網站是基本上被IE綁架,要有心理準備),影片的話,只要找到可以打開的軟體,基本上都可以看,YouTube的話是完全沒問題
Touch Bar目前最大價值就是在你用觸控版要按一些按鈕很小的按鈕快捷、拉動很敏感的拖桿時會方便一點
像是輸入法,如果要切換”整個語言”,鍵盤就是要按個幾次快捷、或是滑鼠右上角直接點,而TouchBar就是直接按一按就好了,表情符號也是比用滑鼠點很小的圖標方便
還有像是Safari的網址列、上下一頁、標籤頁的切換、郵件的轉寄、一些繪圖軟體的拉色條、拉色相跟對比槓等等,細講起來是還蠻多用得上的場景,就是一個讓你沒滑鼠or無法使用滑鼠的狀態時(像是放腿上、車上、拿手上時)比較方便的工具
蘋果開發的概念就是,”有觸屏的體驗、卻不會留下螢幕指紋的觸控板弱點解決方案”這樣
所以如果你觸控板用的很靈活,又或者你打算配滑鼠,使用場景都能用滑鼠,那麼就不用在乎TouchBar了
我的 MBPR 13 2012 i5 到現在已超過五年
更新到最新 10.13.2 還很順沒有卡頓
前役機 IBM 基本是靠每年重灌來維持順暢度
直到最後 WIN XP 停止支援才退役
不過前後兩台機器光開機就有很顯著的時間差
更何況使用 Mac 的人通常都善用闔蓋睡眠,開蓋即用
而每次的 macOS 的更新就有點像重灌的概念
但方便省時許多
只要注意備份
而且備份也只要用外接硬碟搭 Time Machine 讓他自動跑就可以了
office 我有使用 office for Mac 2011(要購買)
但一切的編輯我都使用內建的 iWork 程式群
需要給同事檔案時才會用內建功能轉檔成 office 系
否則輸出一率用 PDF
(並避免使用標楷體XD)
我的 Mac 當初購買只有 120 GB 還真的不太夠
後悔當初怎麼沒直上 256 GB
不過將電腦備份和手機備份照片等放外接硬碟
就還夠用
如果只上網 WIN 跟 Mac 用起來沒啥差異
我想差異只有在作業系統邏輯
和使用觸控板的差異吧
唯一要注意的事
如果需要使用外接硬碟
一定要注意格式問題
Mac 現在使用 APFS
Win 大都使用 NTFS
這兩個因為專利問題並不完全相容
所以外接硬碟需要在兩個系統間互用的話
建議硬碟使用 NTFS 時購買類似 Tuxera Disk Manager 來使用
Mac 有 Tuxera 後就可以存取或格式化 NTFS 使用上就不會有差別了
(小聲說,那個軟體在某些號稱給 Mac 用的隨身硬碟裡都有送,再沒有網路上也有類似的免費軟體)
我的話就把隨身硬碟分割成兩半(分割內建程式就辦得到,但分割 NTFS 要加掛 Tuxera)
一半用 Mac 專用格式專門給 Time Machine 用
另一半用 NTFS 供雜用和與同事交換檔案(電影)用
至於優惠...我幫不上忙XD(找學生幫忙買官網的教育優惠可能有幫助 )
蘋果官網也有整修品出清價格真的很優惠
我個人也是昨天網路上購買別人賣的二手品
Mac Pro 13吋 touch bar
原本使用Mac Pro 13吋 2011 年有改SSD
同樣都是I5 速度差很多唷
官網的整修品
小惡魔市集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