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懷疑這些人有沒有實際比較過 11.6" 跟 13.3"
兩者螢幕的點距『幾乎是一樣的』
如果是考慮老花或傷眼的因素的話
兩者根本就是一樣的
MBA第一代我就買過了
那時只有 13.3" 的
攜帶性真的很不優
所以我買了之後根本就很少帶出門
後來 11.6 一出馬上就買進當隨身機
我個人認為要攜帶就買 11.6
無攜帶需求就買 iMac
若偶有攜帶需求的話就買 MBP
MBA一開始只有 13.3 賣不好
後來有 11.6 的後
11.6 的又賣得比 13.3 好
很明顯可以看出大多數人的選擇
對有攜帶需求的人來說
體積、重量、攜帶性絕對凌駕在效能之上
抗議Mobile01站方黑白不分亂停權,即日起關閉帳號不再參與討論
我也沒有用過13"的
所以我能給的建議就我自己本身的選擇以及經驗來說明
當初考慮11"的原因有下
1.11"重量最輕,我主要要求就是要夠輕。
->上面有其他人提到了,300克的差距要看個人,有人多那300克不會有感覺,可是像我那300克可是非常有feel,原因是我包包裡面(我的包包兩種規格都OK),除了筆電之外,通常還會有一些其他東西,比方說雨傘,筆盒,記事本之類的,另外我自己會習慣帶一瓶水在包包裡面,所以多那300克出來是會有感覺的,像我弟弟他都是一個電腦包走天下,裡面頂多筆電,電源線,滑鼠而已,所以就算他的筆電接近2公斤也ok。
-->建議最好是模擬一下自己平常的使用習慣,比方說會打算用那個包帶這台筆電之類的,重量的部分可以用寶特瓶加水來調節,11"的話大約是一個1000cc的寶特瓶裝滿,13"除了1000cc之外在一個600cc的寶特瓶裝半滿,然後嘗試背個一兩天,如果可以接受的話那重量的部分就比較好思考。
2.效能部分,我是這台打算用個3~5年。
->這個部分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奇怪,不過主要的考量點是因為現在也許11"和13"的效能就執行一般工作都不是太大問題,可是考量到3~5年的時間可能科技進步的速度很難估量,舉例來說我前一台筆店到今年剛好5年,老實說跑windows 7已經很勉強了,加上新的flash技術如果顯卡沒辦法負荷很吃CPU,所以用得很不順。
-->建議最好連大約的使用期限加入效能的考慮,尤其是air大部份的硬體都是焊死在板子上的,沒辦法透過更換硬體的方式來達到upgrade,所以在金錢可以負擔的狀況下,最好是達到所有硬體的最高等級(air只有SSD可以更換),以air來說,11"和13"的最高階都可以升級到同樣的i7 CPU,我就這個部分考量耀升級,當然是選擇11"的MBA。
3.最後是價格的部分,這個我必須連同跟主題較無關的MBP一起說明。
->當初也有考慮MBP,MBP的話13"也是雙核(隨然時脈較高),但是15"的有四核加上獨顯,加上MBA的Thunderbolt被閹割掉,這個部分就是我後來比較猶豫的一點,不過因為15"的一開價就是要57900,我其實預算不到那麼多,所以就放棄了。
-->建議考量一下價錢跟上面提到效能的部分是否可以相符,同樣以不能升級i7的最低階來說,11"是31900,13"是41900,如果你把11"的ram加到4G,那價格是35,050,差距是在CPU時脈和SSD的容量,SSD的部分是可以更換的,可是CPU是焊死的,我不知道買一顆128G的SSD再賣掉一顆64G的SSD淨額是多少,但是如果你本身有一些預算的限制,我覺得你必須要把這個部分考慮一下。
4.這點是額外的部分,因為我本身年紀尚輕,所以一開始沒有考慮到螢幕大小的問題。
->其實如果真的要考量這個部分,我覺得如果不存在攜帶的問題的話,真的不要選擇筆電的部分,iMac最差都有4核心,而且螢幕是21",這個部分真的是個人感覺很重要。
-->建議開版的好好想想自己是不是可以適應螢幕的大小,我自己用11"還好,但是我想對上了年紀的人真的是很吃力(我自己有某些東西也是要貼近一點才能看清楚,不然就是要放大),這方面的問題還是要親自去現場看過才能知道,最好是多看一點東西,比方說影片,圖片,PDF,文件等等,這樣感覺會比較好。
由於apple的客制化選項不多,很多東西必須事先考慮好,希望開版的可以照到適合自己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