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isiart wrote:
我看不到一個強而有力的理由, 去說服我相信一台筆電不需要 Ethernet 接口, 只需要 802.11n 就夠了. 公共空間的無線網路的涵蓋率之不成熟就不用說了, 如果 Air 代表的是一個無線的世代, 那 Apple 也忘記加上了 HSDPA, 在商務運用上, 這至少比虛無飄渺的無線網路要來得實際.
您的論點真是令人摸不著邊際,如果一般的 WiFi 是虛無飄渺,那 HSDPA 的涵蓋率真的會比較高?實在令人懷疑。更何況以各國電信業者各有各的系統,在電腦裡面搭載這樣的功能如何能在各國之間漫遊?
Rhisiart wrote:
一台筆電的厚度, 如果是用 "犧牲效能" 來達成, 那我想大多數的廠商都做得到, 那這個噱頭, 除了是噱頭之外, 有意義嗎? 如果今天 MacBook Air 可以以中高階筆電的效能, 達成這樣子的厚度, 那我想是一個令人讚嘆的產品, 而不是如同現在一般, 空有其表. 如果是要在技術上求突破, 麻煩各家廠商把 "號稱" 的電池續航力, 做到 "極限測試下" 的電池續航力. 此外, 把重量減低, 把厚度縮小, MacBook Air 在厚度上面有突破, 但是這是犧牲太多東西換來的結果, 如果有三個以上 USB , 一個 iEEE1394, HDMI , 耳機與麥克風插孔, 內建 DVD 燒錄機或甚至 HD-DVD or Blu-ray 族群, 多合一讀卡機, 還能夠做到 20 mm以下的厚度與 1.2 Kg 以下的重量 (12"-12.1" 螢幕), 那就真的叫做技術.
如果是拿 MacBook Air 來炫燿 APPLE 的美學設計, 我想就免了吧, 因為其他的 MacBook 都很好看啊. MacBook Air 除了後度造成視覺衝擊之外, 其他的呢? 我想, 下一個世代的電腦如果要在 "美學" 上求突破, 不知道哪一家公司可以把 "變壓器" 內建在筆電裡面而不增加筆電的大小與重量? 大家都知道, 變壓器就是那一塊磚頭, 管你是 APPLE 還是 VAIO 還是一些便宜的牌子, 除了看過 VAIO 嘗試著做成細長型的變壓器, 其他的廠商大家的外觀都一樣. 無線傳輸電力的技術目前只是剛起步, 到商業運用大概十年二十年跑不掉, 那至少我們可以少拿一個 "巨大且醜陋" 的變壓器吧?
在未來, 或許我們可以看到一台五臟俱全的鳳凰機, 而不是一台五臟俱全的麻雀機, 或是殘障的鳳凰機. 真是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最後, 雖然我對於這一句不大認同:
我的感覺是, 感性創造下的產物, 美則美矣, 實用性欠佳.
不過仍感謝樓主持平地評論 MacBook Air
基本上您所謂的技術對目前的電腦硬體製造商來說是不可能的任務,而且你完全忽略在 Keynote 裡面重要的一點,就是特別開發的 CPU。
工業設計是環環相扣的,不是您在那邊用手隨便打幾個字產品就能出來。
想要有效能,電力的供給、CPU 的尺寸還有散熱的問題以目前的生產技術都要能解決。
另外還有周邊的涵蓋,以台灣人的思惟,總是要輕薄短小,螢幕最好要有 30 寸,但是重量只有 10g,還要價錢是 1000台幣就好,但是以蘋果的設計思惟就是簡單,對東方文化有些許研究的夾不死先生,知道沒有捨哪有得,如果產品的重點在於輕(請注意 13 寸螢幕)還有薄,那老掉牙而少用的的就該拿走,至於您想像的那所謂的技術希望你能設計出來造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