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鍵盤、雙倍容量與更強效能! Apple MacBook Pro 13 2020 登場!

老實說不做14吋也還算情有可原吧?
畢竟13吋系列的重點是便攜性、而不是大螢幕,做窄邊框13吋縮小機身尺寸還比較有意義一點?
然而這次的機種什麼都沒改,就......

是說13吋系列因為重點在於攜帶性,所以一直以來都沒有內顯跟H系列標壓處理器
而15吋(現在變16吋)系列則是定位在行動工作站,就有著運算性能更強的H系列標壓處理器以及獨顯,隨之而來的代價就是更大的體積與重量(當然一部份原因也是要放更大的電池)
基本上蘋果的定位做得非常明確,就是看需求做選擇囉(雖然我也想要有獨顯的13吋MBP)
01上面糟糕的傢伙越來越多了,害我愈來越提不起勁留言了......
請問57900那款有何方法可折價?


ComicsNic wrote:
帳面看起來就只有兩個(恕刪)
剛上米國蘋果官網自選i7+32G+1TB
結帳價換算台幣要近九萬啊!
Windows 13/15/17吋筆電
都有4K螢幕了
為何Mac還堅持2K呢?
yisen2994 wrote:
這規格賣這價錢真的厲(恕刪)


因為一直都是賣信仰啊,還很多人搶著要呢
HappyNewYear wrote:
剛上米國蘋果官網自選i7...(恕刪)

很有可能1.價錢會提高很多 2.耗電提升 3.無獨顯會拖累效能
但得到的可能只有影片畫質明顯提升1080->4k
其他畫質2k 4k 假定視網膜的理論 我覺得在13吋上差異不大
我實際試過跟15吋4k比 是分不太出來的
我還是覺得年底應該還是會有14"的MPR,而且說不定Apple還要繼續擠牙膏。也就是先讓4槽USB-C款先升級到14" miniLED,2槽的入門款繼續維持13",頂多讓CPU升級到第10代。也就是MPR會有13"和14"共存一段時間,等到所有庫存零件通通消化完畢,再將MPR產品線正式調整成14"和16"的miniLED機型。

想買13",就只剩下MacBook Air了。

結論是,再忍耐幾個月吧!
實體鍵
舊mac pro 只好繼續戰下去
HappyNewYear wrote:
剛上米國蘋果官網自選i7...(恕刪)


1.是續行
2.是性能,雖然使用intel相對高階內顯,但是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16"的版本倒是有可能出4K
Apple同樣硬體,只要換個型號名稱,效能就會不一樣,由此可以知道他們系統故意限制了效能,從這點就不想買他們硬體設備。
tsai0507 wrote:
有點可惜,最終還是沒有14’ miniLED

筆記型電腦裝14呎螢幕是要用吊車移動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