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MAC Book Pro 13" vs. MAC Book air 13"

MOTO迷 wrote:
1 如果都沒差,其實可以買IPAD。

2 需要遊戲,或者是真心想在筆電上創作,剪片coding(工作需要),那買Pro不會後悔的,最好買高配款。

3 舊款mac重灌真的可以復活,因為我有重灌過。清理一下電腦你就會知道為什麼很多人寧願超買pro了。


1. iPad的問題在軟體工作力,就算是最入門的MacBook Air也還比iPad Pro好用,不然我早就改帶平板拜訪客戶了。不過看得出蘋果確實有在努力提升iPad的工作力,也許再過個一、兩年我就會完全淘汰筆電吧。

2. 效能用得著就該買相對的高階款,這點毫無異議。

3. Mac重灌很簡單,我和我合夥人都做過好幾次了,但硬體老化以及架構過時是無解的。
pad真的用途不大 看看影片差不多
friendeo wrote:
1. iPad的問題(恕刪)


我認為只要適當估計自己的需求 規格是可以選稍寬一點,這樣一台mac可以穩妥使用5年都沒問題。

我挺有興趣你跟你合夥人具體型號是什麼
因為你都說了 2012 的air 跟他升級規格2013的pro 價差兩倍的東西 現在跑起來都一樣
就我的理解這兩者的基礎性能應該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更何況他還升級了容量
很好奇是什麼規格 讓現在的你跑得跟他一樣慢

當然也不排除是他的pro主機板真的耗損嚴重,但這種情況一般都是用個六七年以上才會發生。難道說多花的錢這六七年都沒有體現一點價值嗎?

回到一開始2樓所提到的 今年低階與高階的選擇 47900與57900 只差了10000 那應該考慮上57900那台 為了更好的工作環境(散熱 螢幕 喇叭 ram 性能) 要不然就買air就好 我贊同這個觀念 因為我自己當初加錢升級ssd ,pro一用就是七年,如果當初我為了省錢沒換ssd,那使用壽命可能就只有三年

你的理論是: 如果可以,用一半價錢買air 31900,不要用兩倍價買57900的高階pro,理由是過三年後的新款air就可超過現在的pro了,所以我們盡量買air就好,省下錢三年後再買air就可以屌打現在買pro的人。

這裡面的問題是 第一 即使今年2020的air已經是超大升級 性能(尤其散熱)還是輸三年前高階款非常多 也就是說三年前買高階款的人 不但這三年用的舒服,之後的三年也還是用的很舒服,相較一直在換air的人來說。

所以選擇air的理由應該是「真的用不到」 而不是「錢省下來三年後就可以買新的air 去屌打現在的老pro」,我覺得這觀念很怪而且也不符合事實。
1. 今年的頂規明年新款一出就顯得過時了,爽也爽不到一年。
ans. 電腦沒有過時問題,蘋果頂規款有很多優點,三年內其他廠商都追不上,絕對可以爽很多年。
2. 今年的頂規款效能、配備多半比3年後的入門款還差。
ans.沒有,三年前的頂規款pro還是贏今年的入門款(air)。
3. 就算延長保固最多也只有3年,但買頂規款通常會預期使用5~6年以上,結果就是有一半的時間沒有保固。如果改為每3年買一部入門款,所有時間都享有保固。
ans. 高階款一般散熱比較好 壽命也會比較久 一直買新款 還要加保固 你去算算這些錢都夠買高階款了
4. 買一部頂規款和買兩部入門款的費用差不多。
ans. 入門款的確最划算,如果文書輕量使用 當然是買入門就好
5. 入門款比較好脫手,極端一點甚至可以每年賣舊換新,總花費和買頂規款差不多卻每年擁有最新款,而且還不需要再買延長保固。不過要用這種方法的話,我建議只買蘋果官網上的當年度認證整修品更好。
ans. 其實高階跟入門都一樣好脫手 我還是不懂為什麼一定要每年換電腦 跟炒房一樣 真正省錢的方法是 保養好電腦 再賣二手回收成本

friendeo wrote:
我反倒覺得除非就是有...(恕刪)
MOTO迷 wrote:


我認為只要適當估...(恕刪)


每個人對性價比的感受都不一樣,如果光以數據來看
31900的i3 air, 跑geekbench 5約2100分
41900的i5 pro 跑一樣的分數約3900分
57900的高階Pro 跑起來約4300分

大家最愛說的性價比,我們就將跑分除以價格,價格以萬為單位,算起來air約658/萬,入門pro 是930/萬,高階pro約742,以數據來說,入門Pro是性價比最高的。

我如果要買會買入門Pro, 比air貴一點,但幾乎是2倍的速度,再往上要多1萬6,才有多約10%的提升,不是所有衝頂規就都能用久一點,如果入門Pro跑不動,多10%性能的高階pro說實話也不會好到哪去,反倒是Air跑不動的,快2倍的入門pro還能撐過去,這才有多花錢,可以用久一點的概念,入門pro是這次的sweet spot.

Apple 算盤打的可精了,現在買高階Pro的可能過半年就發現被擺了一道,因為Apple要端出14Inch 的真正大改款,現在的高規pro根本是墊檔用的。
Antus wrote:
每個人對性價比的感受(恕刪)


基本上你說的沒錯,我會說,入門款pro現階段來說,對「沒錢買的」,cp值算最高。
現階段,57900那台對我來說也算是天價了。

不過如果你有這個經濟能力,真的是為了專業影音創作,或需要跑模擬,專業生產力,甚至你需要玩遊戲,高階那台多的16000還是買下去。

雙倍ssd,雙倍ram,雙倍風扇,重低音的揚聲器,更廣色域的螢幕,gpu提升達80%,單核20%提升,我覺得cp值真的沒有輸入門款。

大家會忽略一個重點,就是如果真的是認真搞創作的,小尺寸的電腦現階段還是會遇到效能不夠用的情況,以專業工作者來說,也只有盡量往上買 macbook pro 高階款才夠提供舒服又方便攜帶的生產力,所以我分析這些也是給有興趣往專業邁進的人看的。一般人要cp值耐用去挑入門pro,或者在那邊玩air一年一換當炒房搞,玩得開心就好。

另外我是預測,今年pro的高階款可能三年內效能都會是mac 13吋的標竿了,所以沒意外基本用五年是沒問題。之後出14吋大概也只是換螢幕,效能不會大躍進。

除非amd平台來到mac。
MOTO迷 wrote:


基本上你說的沒錯...(恕刪)


當然我說的是給精打細算的,有預算的當然頂規下去不用想,其實對買57900的人,我會建議SSD加到1T, 用起來會好很多,因爲SSD裝太滿會變慢,留餘裕會比較順,而且多6仟對買6萬的人來說還ok。

真的要效能的可能會看16吋的,或是桌機了。

14吋如果有獨顯應該會很有吸引力
Antus wrote:
當然我說的是給精打細(恕刪)


看來哥哥也是對電腦小有研究
現階段是筆電發展一個很奇葩的時期
搭上疫情的來襲 手機市場反而沒落 筆電卻逆勢增長

一種潮流是電競筆電 甚至有像ASUS G14這種僅1.6公斤的效能狂魔存在

另外我更看好的是 intel陣營開始狂推的「雅典娜計畫」
即 要打造輕薄(1.2以下) 性能好 續航力也好的筆電 我認為他是筆電的終極型態
現階段高階版的macbook pro可以說是這種概念的峰頂

我理想的創作者環境是: 家裡有一台桌電(美麗的機殼 水冷散熱 以及強悍的性能) 外出時有一台可靠的筆電(輕薄 長效 並且有足夠性能可以優雅地在膝蓋上工作) 讓我們可以隨時隨地高效創作

AMD最近的表現也讓我期待是不是筆電即將迎來一波大躍進
MOTO迷 wrote:
我認為只要適當估計自(恕刪)


同樣的話一直重複講其實挺沒意思的。

我還是再次強調:
1. 如果眼前就是只有頂規款能滿足你的效能需求,那買頂規款毫無問題甚至可說是必要的。不過如果只是因為玩遊戲需要效能,我建議還是另外買一台Windows電腦更好

2. 如果入門款就能基本滿足你眼前的工作、娛樂需求,那為了「可以用久一點」這個理由去買頂規款就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

信者信,不信者可以不用信,不勉強。
friendeo wrote:
同樣的話一直重複講其(恕刪)


問題就在於 事實就擺在那 今年高配版有 雙倍容量 又有更好的散熱
使用壽命比較長 這是基於客觀理由
相反你只是一直強調便宜的就好棒 買貴的都是傻子 在我看來為了用久一點去買高配也沒什麼不明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