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NTEL和APPLE的確是合作關係,也有簽訂條約在2012年以前只有APPLE可以賣
之後呢??SONY WD 等公司都有計劃要生產相關產品,只是現在還不可以而已
2.INTEL的TB晶片做了多久,他希望的主力市場是PC,一開始也根本沒和APPLE合作
一開始這技術的連接器是USB3.0,後來因為在協會裡面一直無法推成功才和蘋果合作(這是現在USB3.0全世界的連接器都還沒辦法認證的原因)
有些東西的生產製程需要蘋果認證,但是晶片不用(晶片是INTEL的,自主開發為什麼要蘋果認可?)
我是水瓶子,請叫我瓶子,英文是叫不出來的啦,我什麼都沒掌握好,如今我能做的就是抓住騎單車的這快樂時光
就如前面網友說的,在橋接到其他IO技術更具彈性
Apple剛推出的Cinema Display with Thunderbolt就是好例子
電腦端連出一個Thunderbolt,可以轉到乙太網路、USB以及螢幕輸出等
另外Thunderbolt技術可以支援daisy-chain的串接
以現在市面上Promise和Lacie兩款磁碟陣列櫃來說
都可進行串接來擴充容量,同樣只需佔用主機上的一組IO
比較類似FW800的規範
上述兩點都可以大幅精簡桌面環境、減少電腦端IO埠的佔用
符合Apple less is more的設計哲學
另外目前這個介面,能夠發揮到極致傳輸速度的大概就是磁碟陣列
以6 bay式的DAS來說,單顆硬碟算150MB/s
六個硬碟組RAID 0可以達到900MB/s,很接近Thunderoblt理論值的10Gb/s (1250MB/s)
這個跟需要用到CPU支援,動輒打對折的USB技術來說速度快很多
又目前USB 3.0其實相容性和驅動程式相容性還不甚佳
比起Thunderbolt在Apple/Intel這樣"相較封閉"的平台
可以保證一定效能的應用狀況下,不難見為何Apple要就Thunderbolt、捨USB 3.0了
到底懂不懂後面version那個意思
而且USB是USB-IF協會(眾多大公司組成)訂立的公開規格
Apple不是不支援USB3.0
只是說現在還不夠成熟
連Intel自己出的主板芯片都沒支援
所以目前尚未支援
其實已Mac上的USB2.0, 目前已經足夠了
至於iPad系列不支援
考慮是在於耗能
依照規格書, USB3.0必須提供高達900mA的驅動電流(USB2.0為500mA)
依照iPad大概4000mW的鋰電池
如果有某些耗能的USB設備插入, iPad電池使用時間將大幅減短
這不符合iPad手持, 長時間使用的設計初衷
所以不列入標準配備
但Apple有出camera kit
一樣有提供Apple docking轉USB2.0的介面(相信以後也會有3.0)
大家想的都太政治了......
jimmy1019 wrote:
如果哪天有廠商出一隻U3 滑鼠,我會覺得他瘋了.......(恕刪)
USB 3.0 主機端(host)控制晶片均價已跌破2美元,裝置端(device)晶片均價下看0.7美元。
還會覺得廠商他瘋了嗎?
支援Mac的USB 3.0的產品也遠多於 thunderbolt
http://www.mac-usb3.com/index.html
Apple內建USB 3.0只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也不會影響大局
需要的人自己買塊介面卡就ok 又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