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 大家會建議 11" 還是13"?

afukada wrote:
我目前手邊是11"的...(恕刪)


mba的ssd不是簡單說換就能換的,之前好像有某大po過mba從64G換成128G,可是後來得到的結論是早知道就乾脆一次選到自己要的規格,原因因為mba的ssd不是一般的2.5吋,他是已經被安裝在ssd模組上,要換就只能整個ssd模組換掉,有管道可以買到,但是這樣算下來的價格跟直接買到那個自己要的ssd容量規格其實已經差不多了,且還有一個問題,換下來的較低容量ssd模組,可能面臨不好脫手的情況,畢竟如果到了可以換的那個時間點,我想也不太會有人想要再買低容量的ssd模組來用,除非他自己的AIR SSD模組那塊壞掉了,又不想換高容量的,那還比較有可能

從去年買的mbp13(背久還是覺得很重),後來又買了27 Apple cinema display 到年初兩個都賣掉(因為那時直接考量也是趁價格好然後需求是想要iMAC27+MBA11的未來藍圖所以才快刀決定就賣了),重新規劃需求後然後5月初買了ipad2,八月購入2011 imac 27客製頂規 到最近的mba一直在抉擇到底要11還是13,本來當初一直心儀11,但是現在應該已經決定mba13客製高階了,最終的考量是因為,我nb都是用到3~5年,然後又已經有ipad2,有大大覺得買11可能尺寸跟使用上條件上會比較接近,再來就是考量到電力,怕買了11電力使用上可能會有後悔的可能,且如果把11也客製到都最高,那續電力上可能會更不如預期的多,且考量高階直接就是256G ssd,問了很多用了128g的使用者心得後,他們會覺得128g還算可以接受的容量,但是如果割了給WIN7的空間,剩下在弄一弄可能也沒剩下多少空間,但是因為環境上還是有些必須開到win7,所以後來決定直接衝256G頂規,至少不會有遺憾發生,且256g格式化後至少也有240G以上的空間,就算把itunes的media資料夾那些裡面的應用程式也留在mba裡面其實也還不致於發生硬碟空間吃緊的情況,我想這樣的條件夠我使用第二個五年了,這些是小弟最近的一些心得,給你做參考看看,如果你以後也有打算購入imac跟ipad,可以依使用等級來去劃分自己的需求在哪些區塊,規劃好後再來決定要入手什麼規格才會應該是比較好的方式喔!
我也是很猶豫要買11還是低階13...希望大家可以多給點建議..
我的需求很簡單只是要做做最基本的文書處理和上網而已。(若是裝windows跑pps會需要比較高的效能?)
平時是都帶ipad2出門,家裡已有imac大螢幕,所以在家裡是不會說需要接大螢幕什麼的,但因為越來越多需要在外面打打報告的機會,ipad就變得不夠快速,有考慮過是不是買個鍵盤接著湊合著用就好,但又覺得這樣有點“兩光“,而且其實不太習慣用ipad的文書處理程式。
另外十一吋的真的長時間盯著看眼睛會不舒服嗎?因為我真的眼睛不太好...
建議11"
因為11就A4的尺寸,收納方便!
至於開網頁可以兩指在拉大就好了!
13"視覺舒適度小贏11",11"看久無所謂!

買13"挑mbp,或win指紋機T牌不是也很好?
個人做法

建議MBA 11

我自己就是由前一代MBA 13 C2D 128GB,
換成新一代MBA 11 i7 256GB的使用者. 更換理由如下:

(1) 尺寸/重量就是有差, 而且非常顯著!
光憑想像與思考, 其實很難真實體會, 建議直接到蘋果店, 在店員同意下, 將兩者闔上, 分別放入/拿出包包多次, 背著走一走, 你就能體會兩者之間的顯著差異了: 只差300多克? 但包包裡不會只放個NB就出門, 加上其他物品, 就是有差! 並且13吋的長寬體積就是大上那麼關鍵性的一截, 實際長期使用下來只能說攜帶性差強人意, 相較之下, 11吋的輕巧讓攜帶更顯便捷, 讓我更常外出時行動使用, 這點差更大!

(2) 螢幕雖小, 字體卻可合理放大, 累眼與老花都不是大問題!
我平常是以使用WIN 7為主, 系統文字放大成120%, 網頁則是150%, 累眼程度幾乎完全無異於前代13吋, 這點我很確定. 但長時間室內定點使用, 還是建議外接螢幕, 無論11或13吋, 畢竟它們也只是NB.

(3) 建議直上256GB, 因為128GB分配給兩個作業系統確實太小, 尤其我是以MBA 11為唯一PC, 更顯如此, 前代128GB必須常常利用外接硬碟存檔備份挪出空間 (光同步備份家裡幾台iPad/iPhone就佔了不少內建硬碟空間), 電腦用久了檔案只會越累積越多, 就會變得更不方便! PS: 升級256GB的確貴很多, 無奈! 以兩到三年使用期限來看, 勉強算是物有所值 (自我催眠?).

(4) 建議直上i7 (新MBA 11), 差價不算太大, 耗電差異也沒那麼大, 但專業評比顯示CPU效能差距達兩三成, 升級應算值得 (軟體只會不斷推陳出新, 系統只會不斷堆積檔案與程式, CPU性能再有效加強比較能夠延長MBA有效使用年限). 相較之下, 新MBA 13比較不需升級, 因為CPU效能只好上不到一成, 請Google各大專業網站看各個細項評比數據即知性能差異之所在.

(5) 在家當桌機使用時, 電源, 螢幕, 與鍵鼠等設備都可外接, 11吋與13吋幾無差別.

新MBA 11的兩個主要缺點: (衡量MBA 11其他諸多難以取代的優點, 我勉強可以忍受)

(1) 電池續航力比13吋的差, 而且還算蠻顯著的, 充飽電後WIN 7日常使用大約都只有不到5個小時的系統估計, 如真有必要我會帶上充電器, 若頻繁外出需要長時間以電池使用為主的人可能就需要三思了.

(2) 縱向內容呈現(縱向可視面積)稍有不足, 畢竟MBA 11 比13吋的扁很多, 有時看網頁或繪圖時會希望縱向內容一次能呈現更多會更好. 不過也正因為MBA 11夠扁 (接近A4尺寸), 攜帶性遠優於MBA 13.

以我的需求來說, 新MBA 11比新MBA 13更適合, 當然每個人的用途與感受都可能有所不同, 請參考.

為什不到賣場看看呢?

如果是第二台電腦,上上網看看影片,11跟13其實視覺上不會差很多,但11好帶很多。

主要看你的硬碟需求。

很多人都拘泥在
"13吋畫面比11吋大所以字比較大看起來比較舒服"的錯誤觀念

其實兩者的點距差不了多少

MBA11吋規格為11.6吋1366x768解析度的LED背光LCD
MBA13吋規格為13.3吋1440x900解析度的LED背光LCD

詳細的規格可以參考之前網友整理出來的螢幕解析度文章

[2011/5/21更新]寬螢幕顯示器/筆電LCD之規格比較一覽表

直接看表三的點距排行
可以發現11.6吋的點距為0.188mm
13.3吋的點距為0.199mm
其實這都屬於較小的點距
差距並不大

以我另一台VAIO SZ來說, 1200x800的13.3吋點距0.224mm
這看起來就比較能長時間的使用
(當然還是桌機的LCD更爽,FULL HD 22吋點距都0.248mm了)

所以老實說MBA 11吋和13吋其實看久了都很吃力
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事實以為螢幕大字就比較大

既然解析度排除掉後
乾脆就選極致輕薄的11吋比較合乎MBA的設計要旨
帶著走方便,輕薄不重不佔空間,一般包包都放的下
至於要爽要大螢幕要超大硬碟,回家用PC桌機不就好了,一台萬元就搞定
何必把自己搞的那麼麻煩?
賺錢是我的過程 敗家是我的癖好 勸敗則是我的興趣 而被我勸敗到的則是他的倒楣
其實本來一直很想買MBP的
但後來發現其實自己並沒有用到那麼強大的效能
又常跑咖啡廳 帶一台ipad一代我都覺得有點重了
更何況MBP
所以現在已經很認真思考MBA了
但陷入11.13吋的問題
事實上
以教育價來講
11吋的i5 64G 30300
而13吋i5 128G 40300

差了一萬 卻同時有容量跟尺寸的差別
當然或許大大們會說差一萬 直上13吋

只是我現在沒有親手比較11.13吋的手感
還真的不知道該選哪個尺寸比較適合

我並沒有要跑什麼吃重的軟體
在外面頂多就修修照片而已
應該不用加到i7....

重點是i5應該跑的動修圖軟體LightRoom吧?


palsysop修 wrote:
很多人都拘泥在"13...(恕刪)

並不儘然,13吋的看網頁,例如firefox,可以固定放大120%,字變大了,最終可視範圍一定比11吋大,上網瀏覽絕對較輕鬆,若出門想看一下影片,13吋也一定比較舒服,若蘋果的HiDPi技術成熟,就不用拘泥在點距上,字可隨意的放大。
我買過 S牌 的11"筆電,老實說我當初也貪圖它輕但是用久了
就發現重量輕不輕已經是其次反倒是畫面字給它有夠小
而且也不是到處都有外接螢幕可以接,所以我建議 13
mba 11.6 跟 13.3 的字是幾乎一樣大的
相差不到 5%
所以用這樣的理由建議 13.3 很怪
eric15963 wrote:
我買過 S牌 的11...(恕刪)
抗議Mobile01站方黑白不分亂停權,即日起關閉帳號不再參與討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