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系統到MAC的使用心得~~我的MacBook Pro

ptt_hello wrote:
小弟不知 Apple...(恕刪)



工作的用處可大了。

公司的文書編輯
---- 一開始也是苦惱於 Office 的不相容。後來領悟了『簡樸最美』的道理之後。從此,盡量不用啥 跨欄至中、巨集或是過多的圖片編輯之後,整個問題幾近於零。
---- 後來又領悟了 PDF 用法(這點感謝 01 的教導),開始向總公司與客戶推廣。大家也都接受了,問題從此完美解決。更不用提蘋果的文書轉為PDF的簡單程度,就好像喝水一樣簡單。

公司的ERP
---- 原本也是以為無解。後來搜尋到 RDC 的用法。以遠端遙控的方式,來操作公司的 ERP 軟體。問題也順利解決。
---- 今年初, iBook 換成了 MacBook 以 BootCamp 的方式,也可使用 ERP 之後,問題也完美解決。

公司的 AutoCad 圖
---- 原本也是以為無解。感謝咕狗大神,領悟了 eDrawings 大法。從此看CAD再也不是問題。

公司的EMail
---- 不得不說,蘋果的內建mail對於垃圾信的『智慧分類』,實在比 Outlook 有效率多。

工作上的圖片瀏覽、pdf閱讀等等
---- 蘋果的預覽程式全部包辦。超級好用

工作上的產品型錄
----- 把他與 iPhoto 作結合。在註解欄詳細註明關鍵字。公司的幾千種產品,只要輕鬆檢索,就可以『立即』找到。

工作上的穩定性與方便性
----- 想想,在簡報時候,系統給你個無預警當機?那可多尷尬。
----- 在想想,會談之前,光是『開機』就要開個幾分鐘,多冷場?
----- 又想想,臨時找個網咖,要趕緊上網遠端視訊會議,結果開機久,又當機,那種感覺?



蘋果的用處實在很大~
你買的是舊機型MBP CD版 是庫存還是展示?!

先明確一下吧

OpenDoc wrote:
OSX上沒有UltraEdit,然後您就不會用Mac了嗎?


我承認我是蠻無知的
只是大大有沒有好的 AP 可以在 Mac 上做 file compare
我蠻缺這個的
而且不是一個 file
我希望整個目錄都可以比
程式要錢也沒關係

這樣我那台拿來當杯墊的 MBP 就可以再拿來用了
5D Mark II 總有一天等到你
ptt_hello wrote:
我承認我是蠻無知的只...(恕刪)

不知kdiff 能否滿足您的需求,這是免費的,只是需要花時間拜一下谷歌大神
加菲爾 wrote:要是Windows有的軟體Mac也有那有多好...(恕刪)</blockquote


如果這事成真的話...我願意花更多的銀子...將自身所有的電腦換成mac
ptt_hello wrote:
我承認我是蠻無知的...(恕刪)


好吧,看在您自己承認是無知的,那就原諒您好了。

這套是免費的,還有強化版要錢的叫BBEdit。該拿去當杯墊的應該是UltraEdit。

其實也蠻羨慕開版大大的
我為了MAC而放棄學習工業設計~

ptt_hello wrote:
對了
我想到作家可以拿 Mac 來工作
還有........................

我想不到了

Java 設計應該也算多媒體的


敢問為什麼 Java 設計算是多媒體的? 還是你指的只是 Javascript?

我自己用的 Eclipse Europa 在 OS/X 底下運作完全沒問題,我們自己的產品跑起來 (是個 Java Rich Client,跟多媒體完全沾不上邊) 也都很順暢,拿來作每天的開發、利用 shell script 作 binary update list 等等都非常方便,以前要用這些東西 Windows 上還要裝 Cygwin,現在幾乎所有開發的工具都可以直接取用,比Windows方便不少。Ultraedit 的功能也可以用 BBEdit 來取代,不過我個人是用 emacs + 諸多 freebsd userland 的工具來作。

對我來說,OSX+MBP 是一台很棒的移動式寫程式工作站,在一台 mobile 機器上可以用合理的資源來架構整個開發環境,又有很不錯的 UI 可以用,這也是我選擇 MBP 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很顯然地,選機器還是要看自己的需求,如果硬是要把自己的需求套在不適當的機器上,就算是 E10K 給你用也會覺得很難用的。
我也稍稍分享一下我的感想吧~

很多人會講說所謂的"那些問題"都是使用者的問題,因為使用者長期的被MS、被盜版資源給慣壞了,所以往往在吃蘋果的時候都會覺得苦、覺得澀。
但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一件事情就是:無論如何,除非你不與他人互動,否則你與微軟陣營交流的機會絕對大過於和Apple的互動!

我用一個比較特別的立場來思考:假使市面上只有Mac OS X一個作業系統,那麼我想世界絕對會比現在美好的更多更多。
很可惜的這不是事實,也不可能成為事實。所以我們Mac Users仍須考量這個所謂的現實因素!


這邊我就跟大家一起來條列式說明好了!
1. 軟體相容性的問題
【如同我上述的~這是很殘酷的現實層面因素,市佔率低導致的相對資源也較低。】
2. (盜版)MP3的亂碼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在於中文格式,別說Mac OS~連Win也是一樣的! 再者,iTS那麼的美好又如何?台灣市場沒開放就是沒開放!】
3. 播放軟體的跛腳
【老樣子,市佔率低所造成的資源短缺。】
4. 把問題反應給相關廠商!!
【坦白說我覺得這個方式已經讓人失望到一個境界了,比如說:MS的不穩定與安全性的問題我相信一定有人(且很多)反應給微軟,但是目前為止似乎也沒有多大的改善空間。】
5. 維修的問題
【這個是"台灣"Mac Users的最大痛處。AT(似乎)根本沒有備料,每次有問題都要待料,使用者的權益瞬間被剝削到一個境界!】
6. 雙平台
【其實,這個跟MS自己搞防毒軟體一樣矛盾:假使MS Win夠安全夠穩定,微軟還有需要花錢來開發OneCare防毒軟體嗎? 相對的,OS X如果可以讓大家更"無痛"的轉換(沒辦法,多數人還是吃Win的),那麼還會有BootCamp與parallels嗎?】



最後
Mac OS X真的美好,也真的令人感動
但也很可惜的它有個勢力遠勝過它的Microsoft Windows
不過我同時也相信,無論什麼平台~多數的問題都是使用者的問題!
(但是這些平台就是設計給使用者來用的.............)
KaitoKid wrote:
愛之深,責之切。愛一樣東西那麼深,才會有很多深刻的感想,還要被一堆教徒狠狠批鬥,真是不堪。
本版版規請加上一條:不得批評蘋果軟硬體以避免紛爭。


每次看到這種放話,內心總是會有一種無名火.....
因為每次說這種話的人,似乎大多是來看熱鬧的? (個人感想,請勿對號入座)

今天原po會有這樣子的不順利switch經驗,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沒有深入去了解~」
先不論今天的對象是不是蘋果的東西,接觸一個新東西、卻又沒有去做深入的了解,本來就會到處碰壁...

隨便舉一個例子,例如原本在開VIOS小車,因為某一天中樂透or一時興起,決定買一台CRV來開...
若駕駛者沒有去了解「小房車」和「休旅車」的差異....
我想一般只會感覺:車子好耗油,車大好難停,都市紅綠燈多、馬力發揮不出來~
到最後好像只有外表比較氣派取勝....

不過話說回來,這個「深入了解」包含的範圍,可大可小...
小則可以單純的說是對MAC OSX的操作概念了解;大則可以泛指到所有工作流程的原理及了解....
後者講的有點模糊,大概就是先前網有提到的「OSX上沒有UltraEdit,然後您就不會用Mac了嗎?」這種感覺~~
今天我們要達成一個目的,例如圖形縮放旋轉、然後在上面加字....
難道沒有photoshop,就沒辦法完成上面的目的嗎?

再者,一個圖檔超過4G,除了遷就作業系統來處理他?難道不能試著精簡這個檔案的大小嗎?
我自己只有在弄3D動畫,對於2D圖檔並不是很熟、也沒有處理過這麼大的圖檔....
只是在一些相關討論區上,會看到一些前輩提到,現在人作圖檔往往會動不動就上好幾G,似乎是個通病?

以switch的角度來說,解決軟體使用上的問題,有兩條路線:
1. 直接找該軟體的MAC版本....
2. 了解自己需要哪些功能,然後尋找MAC上能提供該功能的軟體....
1這條路線看起來似乎比較簡單、但是現實中好像不是這樣?2這條路線需要額外的軟體學習,不過結果往往會比較好?
就像是3D建模,若是真的練出了建模的手感,其實用哪個軟體是沒差的~ 頂多要重新學習按鈕位置而已...

當然,Jobs宣佈使用Intel CPU之後,多了第三條路線:直接用windows....
不過我自己還在使用iBook,所以以上的討論就沒有把這第三條算在內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