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 入手PB 12" 三個月的感想!!!!!

嗯,通常吵成一團的地方,不能沒有我.... CCC ...

結論【入手PB 12" 三個月的感想!!】就是便宜賣掉吧,你在這裡拼命要求 Apple 原廠就會聽到?
那麼愛要求,來來來.... 請到 Apple 原廠討論區吐槽;

http://discussions.info.apple.com/

可以讓你用【英文】吐個夠,說不定又引來熱烈討論,還出動 Appl 來解決你的全部需求...

提醒你不如去吐槽這個:連 WinXP 都有內建 free 最爛的【小畫家】,雖然爛到沒啥用,大概只能給小朋友塗鴉,Apple 為啥連個【大畫家】這種基本功能都沒有?

至於【mp3 也播不了?】說的好!
請去下載 Microsoft 最新的 Media Player 9 for Mac,來來來..... 看看微軟自己寫的 Media Player 能不能撥 MP3???

在抱怨什麼之前,建議你最好先去做功課,通通搞清楚,直接就【一針見血】讓大家點頭說對!
Dear sir,

> 推薦Nemetschek VectorWorks Architect 11,我就是用這套,
> 在英國日本業界也都是用這套。

這一套卻實在 Mac 上十分有名氣,另外,AutoCAD 是在台北比較多人使用,國外就有很多不同的 CAD/CAM 如 MicroStation 佔有率更高,因此,看看您對軟體的熟悉程度,判斷自己需要的支援,會有不同的答案

> form‧Z也是很專業的3D軟體。

是的,雖然他在 3D CG 也很有名,不過整體介面設計比較走向在 CAD/CAM 方面,記得他的 Rednder 只有 Phone,建議您若是做事內設計,要加強虛擬光源應用,或者是另購 Render 軟體,如 Mac RenderMan,以 Radiosity 輔助

我這裡有一本 Mac 3D 的書歡迎您借去閱讀~

Best regards,

Amigo
我的部落格:http://amigotechnotes.wordpress.com
Dear sir,

> 嗯,通常吵成一團的地方,不能沒有我.... CCC ...

您的發言往往煽風點火,不必在這裡做情緒性發言浪費系統資源...

> 結論【入手PB 12" 三個月的感想!!】就是便宜賣掉吧,你在這裡拼命要求 Apple 原廠就
> 會聽到?
> 那麼愛要求,來來來.... 請到 Apple 原廠討論區吐槽;
> http://discussions.info.apple.com/
> 可以讓你用【英文】吐個夠,說不定又引來熱烈討論,還出動 Appl 來解決你的全部需求...

看你說話的口氣與思維邏輯,是沒有辦法吸引原廠對你的發言做出回應甚至於是投資在你的點子上。要引起原廠的注意,必須要發言言之有物,思維清晰,具有商業性,那麼原廠也會對你做出相對應的回饋。市面上常見那套三吋不爛之舌是沒有商業價值的

舉例來說,有個網站叫 ThinkPad User Club,站長言之有物,深入分析,言語有根據,自然引起原廠對他的關注,起而模仿。這些都是一個正面批評所獲得的回饋,也就是 Peter Sange 所提的正向系統循環。

我個人的經驗是在以理性的解釋,溝通之後,獲得原廠提供 GBP 2,500單價的軟體四套,期望我作進一步的分析與回饋,因此,我根據上面的例子,認為假如你能對 Apple 原廠提出有邏輯,符合商業性的意見,是有機會,獲得原廠的回饋,而不是完全沒有機會的

整個討論串,我嘗試以各個方式,讓大家以不同的角度重新思考,把思維導入對系統的正確認識,也有很多網友提出剛進入 Mac 系統所不適應,而找不到的解答,有了其他網友的協助,讓有些網友們再試試看,這都是正面的回饋,有助於將討論串導入正面思考,而不適又一個浪費系統資源的討論

> 提醒你不如去吐槽這個:連 WinXP 都有內建 free 最爛的【小畫家】,雖然爛到沒啥用,大概
> 只能給小朋友塗鴉,Apple 為啥連個【大畫家】這種基本功能都沒有?

我同意一個國家/城市的興起可以藉由別的國家/城市的沈淪所造成,但是能不能請你以共同提升作為一個積極競爭的角度下去思考同一網路上不同國籍的人所該扮演的道德角色呢?我相信在這個網站上多數的網友已經受夠常見的媒體扭曲,我從蔣大以往的作為可以看出他並不歡迎有網友來讓這裡也成了另一個情緒性媒體,身為不同於多數網友的你,是否該思考如何正面提昇,而不適藉由他人的沈淪提昇自己國家/城市的地位呢?

Best regards,

Amigo
我的部落格:http://amigotechnotes.wordpress.com
To aliclin,

可以同意你覺得Apple要改進就需要提出來,如果是這樣的話,Apple自家的論壇似乎是更好的地方?整天在上面幹瞧的人也是一堆...多你一個應該會鞭策Apple變得更好,這也是大家樂見的。你的論調我不能同意的地方在於,PC和MAC的使用者經驗是不同的,公司的行銷策略也不一樣,我想MS和Apple都一樣,在自家作業系統內放入的軟體都是經過相當的商業考量。你拿來比較的軟體,和他們似乎一點關係都沒有。就以下面的例子:
所以照Raymond Lui 兄所說,我買的pb也bundle了一個dvd播放程式,不過是閹割過的版本,無法解db5.1與dts,不過我最近買的顯示卡所附的powerdvd可是可以解的喔....那兩相比較,似乎apple有點!@#$...
PowerDVD本身就是專業的DVD撥放器,那是要拿錢去換的。Apple內建的DVD Player是免費,功能...你就別要求了啦。真的要專業的DVD播放軟體,也是買的到啊,是不是和顯示卡一起bundle,我就不知道了。

同樣的,我強調的是使用者經驗的不同。而你真的不滿意內建的軟體也可以付費購買功能更強的軟體,拿專門/付費的軟體和基本/免費的軟體相比較,我想是比較不容易讓別人贊同的。要是你覺得要花錢買像凱子的話,那請看看下面的列表:

比較上,全部都是作業系統內建的功能,沒有bundle軟體,且都以最新版的作業系統來比較,需要額外下載,就算是免費的也不列入(例:iTunes),平台獨有的也不列入(例:Dashboard)

看DVD電影:
Windows - Windows Media Player
Mac - DVD Player

看圖(甚至是管理照片):
Windows - 內建縮圖預覽功能,目錄式瀏覽,圖片和傳真瀏覽程式
Mac - 內建縮圖預覽功能,幻燈片功能(請參照吉米兄在之前發表的),Preview

聽音樂(管理音樂):
Windows - Windows Media Player
Mac - Quicktime

看影片(下載或是轉好的):
Windows - Windows Media Player
Mac - Quicktime

網路聊天:
Windows - Windows Messenger (不是MSN喔,那個是要另外下載的,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相容)
Mac - iChatAV

網路瀏覽:
Windows - Internet Explorer
Mac - Safari

視窗/基本檔案系統管理:
Windows - Explorer, 檔案瀏覽器
Mac - Finder, Expose

E-Mail:
Windows - Outlook Express
Mac - Mail.app

PIM:
Windows - Outlook Express
Mac - Address Book, iCal

照這樣看起來,沒有額外軟體,好像功能都差不多...每個平台當然各有優缺點,用過了就知道。要是覺得那裡不夠優,盡管和原廠嗆聲吧,不用擔心會沒伴(還可以發動網路連署咧)。不成的話只好當凱子啦~盜版不鼓勵啦~



To amigoccs,

作業系統已經沒辦法那麼單純了喔?照你的說法,作業系統只能是kernel而已(單純的開機),連GUI都不算。但是現在除非買的是pre-X的機器,不然手上有Apple的都有iLife吧?沒把retail和bundle的部份分清楚是我的疏忽,這點我承認。但就我以下的發言:
(沒有內建類似 iPhoto, GarageBand, iSync, 多國語言界面, Bonjor, Dashboard, Expose,
這些都是我在mac上“最基本“的功能喔)

拿掉有爭議的iPhoto, GarageBand,其他的都算是內建的功能吧?不算是bundle的。在拿掉iPhoto和GarageBand後,我的基本論調還是成立喔。說我搞不清楚狀況的推論,太過獎了啦~

另外不知道住在台北市會如何的影響使用/購買經驗,bundle和retail我想大部分人都還知道是什麼東西,所謂“台北的生活經驗”和“台北的使用者”是什麼意思呢?
Raymond Lui wrote:
amigoccs wrote:
這底層有個基本問題:你希望系統內建越多東西越好還是把系統架構做好,改由廠商開發,彼此競爭比較好呢?我個人偏好系統盡量提供底層即可,讓開發廠商開發周邊,可以把餅坐大,而讓使用者可以自行挑選,保有個人選擇的自由。當隨系統的東西越多,使用者將會優先使用,而造成不公平的競爭(請參考法國對 Microsoft Windows XP 與 MediaPlayer 內建所造成的事件與判決)


之前
就是炮轟Apple 自家附的Software 不好
這樣也不行, 那樣也做不到
解DTS 又不行

現在又說系統盡量提供底層即可?

如果今天OS X 連個Broswer/ Quicktime Player 也沒有
大家會怎說?

A: 這算什麼OS, 連個影片又播不了
B: 還說"The most advance OS in the world" , mp3 也播不了?
C: 去下載VLC就可以了, 去下載iTunes,
A, B : 這麼煩麻, 幹這麼簡單的事情還要下載這下載那的



那麼Apple提供最強的作業系統 , 當OS X甚麼都有的時候 ,價錢可能是現在的好幾倍 ,
到時大家又會怎說?

A: 這算什麼OS, 塞那麼多我不需要的東西  !!
B: 優惠價3999美金 ? 根本就是"The most expensive OS in the world"
C: 什麼?用內建的Final Cut Studio看DVD影片及聽音樂?根本是用來強姦我們的荷包嘛!
A, B : 我們一起去買Windows

很荒謬吧?是各位選擇使用Mac,不是Apple替各位選的,既然買了就要接受它的存在,就像你抱怨Mac mini 的256MB RAM 太少太小氣太不合理,人家Apple也不會因此奉送1GB RAM給你.

Dear sir,

> 作業系統已經沒辦法那麼單純了喔?照你的說法,作業系統只能是kernel而已(單純的開機),
> 連GUI都不算。

是的,這是最嚴謹的解釋,Linux / FreeBSD / Mach 都是這樣,但是一般消費者買到的是經由廠商加以依照需求整理搭配,不同的東西,有市場區隔

> 但是現在除非買的是pre-X的機器
> 不然手上有Apple的都有iLife吧?沒把retail和bundle的部份分清楚是我的疏忽,這點我承認。

不是的,X-Server 就沒有,而且 iBook G3/500 OS 9 之後再升級為 OS X 的也沒有對應的 iLife,不過這是解釋 Apple 的行銷作法,展現事實,而不是刻意挑您語意上的瑕疵

至於其他國家是否可以購買僅搭配 MacOS 的方案,我就不清楚了,可能要其他網友協助調查

> 拿掉有爭議的iPhoto, GarageBand,其他的都算是內建的功能吧?不算是bundle的。在
> 拿掉iPhoto和GarageBand後,我的基本論調還是成立喔。說我搞不清楚狀況的推論,太過
> 獎了啦~

因為我個人偏好的是精簡系統,再由廠商競爭,所以對於目前內建功能比較沒有意見,我個人是希望這些功能是由不同廠商競爭,而不是統一

另外,早期在開發 IBM OS/2 產品時,有參加過 IBM 會議,他們表示是因為受限於美國法律,有些小東西不是不做,而是為了保有業界競爭,對整體業界有好處,因此美國政府有達成共識,以法律約束業者。而 IBM OS/2 算相對小眾市場,因此可以內建 IBM Works;但是 IBM 將保密層級留下 API,讓外界廠商來製作,讓使用者得以選擇適當的產品

目前作業系統依然是指核心部分,但是行銷團對為了簡化複雜度,而以行銷手法曲解作業系統一詞,讓使用者對於何者為作業系統,何者為應用軟體 (Utility / Application / Applete) 混淆,我認為您前面所提的各種軟體,都被我歸類在應用軟體... 因此,我認為是可以讓使用者選擇的東西,而不是 MacOS X 應該涵蓋在內的東西

國外曾有公司對此提出訴訟,結論是因為 Apple 佔有率太低,不足以構成威脅,所以不成立。但同樣的在 Windows 上在法國的觀點上是成立的。

您的論點已經越來越有條理,很高興與您有意見交換,希望我們可以繼續下去讓網友看到好的示範

> 另外不知道住在台北市會如何的影響使用/購買經驗,bundle和retail我想大部分人都還知道是
> 什麼東西,所謂“台北的生活經驗”和“台北的使用者”是什麼意思呢?

我不太確定我的回答是否是針對你要問的問題,我在此解釋一下:在台北,有比較多的機會接觸非台北以外的資訊,例如美國,澳洲,日本,英國等等,尤其是書籍,夾雜不同文化下的觀點與行銷手法,因此有機會接觸到國外雜誌公司與軟體公司合作將舊版本附在雜誌,讓使用與原版軟體的使用者得以接觸其他原版軟體,而且有機會以優惠價格購買,個人也可以在授權內使用合法軟體。我個人認為這是在兼顧法律與行銷的作法,同時增加產品曝光率以及讓使用者的以負擔軟體原本高昂的軟體價格

當我在台中時,書店不如台北密集,也只有少數幾家新學友有販售,而且台北往軮有很多軟體在清倉大拍賣,例如 TT Station 以前有賣過 NT 1,000 的原版盒裝 Visual FoxPro,手冊齊全,等等,這些都是當我住在台北以外的城市所沒有遇過的事

Best regards,

Amigo
我的部落格:http://amigotechnotes.wordpress.com
amigoccs
我的意思其實粉簡單, 也就是在Apple的高階影音剪接上,
他希望用他所建議的高階機器, 才會有內建光纖輸出入孔...例如 PowerMac G5 跟17"Powerbook(行動桌機)

如果你把Apple 的那幾套Pro軟體拆開看
粉清楚的 Final cut HD 專司影像編輯, Logic 專司錄音部份(編輯環場音效)
Soundtrack(音樂) , DVD SP(DVD選單互動編碼,Dolby Encoder AC-3)
這些軟體.要放在PB 15' 或以下 或 iBook上做編輯是真的有點給他吃力,
這也就是為啥Apple 三不五時 給你 "PowerPC G5 dual processor recommended"
好像有點扯遠了

好奇問一下..你朋友的錄音設備是?...
還是你朋友有數位攝影機是Sony 最近出的那幾款內建5.1 的Handycam?
為了這5.1煩惱?












To amigoccs:

事實上,情緒化的發言會引來情緒化的反應,沒經過嚴謹的訓練或是有一定程度的自覺,是沒辦法避免的

你說的法案是Antitrust吧?是的話,這部份我認為是相當好的法案,畢竟任何一間軟體公司獨大又有壟斷市場的行為,對消費者(包括政府在內,除非政府是該公司的所有人)的傷害是很大的。Windwos有著名的IE V.S. Navagator (Browser War),Mac上則是Dashboard V.S. Konfabulator。前者很明顯是違反了Antitrust,至於後者還是眾說紛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IE的盛行造成了眾多cracker利用其漏洞來竊取/破壞使用者的資料,造成大眾的困擾。如果今天是Navagator一家獨大,那類似的情形也會發生。Dashboard現在也有相對的JavaScript安全性隱憂,會不會像IE一樣,有待Apple的努力。

至於您對OS的定義,個人認為應該算小眾。畢竟無論在哪個國家,提到OS一定是帶商標的整套作業系統環境(最基本包含GUI),就商業考量來說不能也無法定義,應該說是技術和學術上的定義。

以商業上作業系統的定義本身來說,其實就是一套整合的應用軟體。對於應用軟體的定義,個人滿認同Jobs的說法,軟體就是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一套軟體好與不好,端看使用者的經驗。硬要把某套軟體的操作經驗加到另一套軟體,是不合適的做法。以使用經驗來作比較,本來就是主觀的,在討論上也無可避免的會引發爭端。當然,個人喜好因素和習慣也會影響使用經驗,例如同樣都是3D軟體,Maya可能對某些人來說比較直覺,好用;但就是有人說Maya太複雜,Scripting很難,3D Studio Max 或是 Lightwave比較簡單易用兼之功能強大之類的... 比不完的

我老弟在Radical Entertainment上班,也混過EA,問他哪套3D比較好用,他說“都差不多啦,用的順手就好了” 靠行吃飯的都這樣說了,是專業3D繪圖也好,是簡單的照片瀏覽也好,自己好用,有用就好!畢竟電腦(硬體或軟體)如果是玩具,不喜歡換一台(套)不就得了?
amigoccs wrote:
這些句子實在對討論認識 System 沒有幫助,對於主題並沒有辦法引伸出進一步的邏輯判斷與認識,只會不斷的空喊愛不愛歪灣一樣,希望您珍惜寶貴的系統資源言之有物...
Best regards,

Amigo

我確實認同你的意見比較我的
層次要高上很多

但是很老實說

世界上
沒那麼聰明的人比聰明的人遠遠多

因此, 才會有今天社會的現像

你有能力, 就可以去改變世界, 改變朝流
加入R&D 體系 (相信你已經是一份子了?)

但個人認為, 如果電腦從一開始發明
就走你的路線, 又會有今天的普及嗎?

有的時候
太專業了
就會忘掉了基本

工具, 是為了改生活的
Create a Simple Life
亦是我用Mac的原因
The New Flying MacBook Pro; Seatbelts sold Separately!
看了這麼多討論。我也是想轉mac一族的人。只是我的主要應用是office用的eda 工具如orcad ,allegro等軟體。不過就算有;公司也不會買mac版的。所以只好等我家裏的pc壞了,我再買mac mini 來玩。我對os的支援性倒沒什麼挑剔。我還在用win98,2000。winamp沒裝,反正media player也可以聽mp3就好了。習慣問題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