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lme wrote:看了新的MBPR ...(恕刪) 其實Mac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就如同庫克在10/28發表會講的那樣,從Mac的歷史來看,就是不斷定義和再定義筆記型電腦的過程。我的職業是分析師,今年六月入手Mac Book pro,公司配一部PC notebook,我自己再加買一部。老實說,對於在台灣大型公司上班工作的人來說,Mac並不好用,主要是因為台灣一直以來就不是一個把網路和電腦環境弄得很好的地方,對台灣來說網路和電子化作業環境基礎是能省就省的東西,有就好,跨平台是別想了,投影機就算採購新的還是照樣只給你一條VGA線,這是導致Mac在台灣並不那麼好用的原因。僅管如此,我還是會用Mac作一些需要專心作的事,例如寫報告、寫文章。而交差了事、簽簽單據、回電郵那種red tape工作,我都是在PC notebook上完成。這樣的分工對我來說意義很大,因為它讓我覺得我不是只作red tape工作的工具人。因為Mac在鍵盤、螢幕舒適度、持續使用時間,以及與智慧手機超高度整合的特性,讓我可以很方便作一些「非瑣碎而需要專心的工作」。我今年在美國待了三個月,看過很有趣的現象,就我個人的觀察經驗,在美國作家、個人工作室、教授、programmer、一流如Stanford學生會有非常高的比例使用Mac,而行政人員、政府機關公務員則會有非常高比例使用pc。在美國大學你會看到一些學生在中晚餐時間就拎著Mac,一手沾著薯條的油膩,也不油油的手是否碰到鍵盤,全心全意改著自己的code,一邊還聽著apple music。這種人的Mac背板通常貼著亂七八糟的圖案。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我覺得用文青生活或時尚、潮來解釋是不對的。這些教授、programmer、學生的工作、課業壓力非常大,說他們只因為潮或是品牌祟拜而選擇一個這麼重要的工具,實在說不過去。我認為適合的解釋,是這些人的工作是高度專心化的,所以他需要非常好的鍵盤觸感、長時間電池、畫質高的螢幕和具有美感渲染字體的系統。這些人的工作都不需要不斷處理一些零碎的表單這種分心複雜多元的工作,不需要為了配合環境,他們只需要一部讓自己開心的電腦,把自己的手指和眼睛服待的舒舒服服的,好讓手指和眼睛蹦出驚人的創意。然而行政人員、政府機關公務員則否,因為他們的工作就是分心不斷處理雜事,他們就是需要妥協,而不是讓自己的創見蹦出來。我並不覺得這兩種人有高下之分,社會同時需要。這就像,偶而運動一下,平常需要走路舒服、沒有長時間運動的上班族和馬拉松選手,這兩種人的運動鞋選擇一定很不一樣。這是專注於一件事,和需要不斷切換很多事的工作背景之間的差異。老實說,我從美國帶回這台電腦時被老婆罵的要死,但我一碰到這部電腦時,我總覺得做那種需要長時間注意的事情時很專心,而且是一件自己想解決定的問題,我甚至還出現一種習慣,就是拿著Mac到沒有同仁出現地方單獨站著寫報告2-3小時。在使用pc時,我覺得我在解決很多件我其實很想閃掉的瑣碎工作。這只是我的個人感覺,我有時也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手一碰到Mac就下筆如飛,為什麼用pc就打字如刀割。也許是因為我選擇讓Mac作我喜歡的工作,而pc做我討厭的工作的關係吧!如果你還聽不懂。想想武俠電影吧!俠客用的劍和武官用的劍一定很不一樣,因為俠客用劍,武官被劍用,一個用劍是為了理想,一個用劍是為了工作,他們對劍的偏好當然不一樣。dslme wrote:看了新的MBPR ...(恕刪)
dslme wrote:看了新的MBPR , 4個USB type c , 沒有半個普通USB. 厚度1.49公分,這是包括螢幕,主機部分應該1公分上下。這樣的厚度,還要裝肥大老舊,在1994年首次出現的USB接頭,不會有點強人所難?科技要進步,就得捨得放棄老舊的介面。Apple放棄軟式磁碟機(年輕一代問,那是什麼東西?)Apple放棄DVD光碟機Apple放棄3.5耳機接頭Apple放棄USB2接頭...淘汰的當下都被大家罵得要死,但有趣的是其他廠商也都很快的陸續跟進。為什麼?如果蘋果這樣做不對,其他廠商為什麼也跟進?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Apple把老舊的介面給淘汰掉,其他廠商不敢做,Apple沒在怕,自稱是Courage,其實有點道理,了解科技產業過去的歷史種種的就懂,這真的是「勇氣」不為過。懂Apple的人,就會喜歡它家產品對於細節的執著程度與設計工藝,不懂或堪用就好的人,就會覺得他家東西貴不值得買。那些酸Apple貴的人,怎麼不也去酸一下進口車,進口服飾珠寶包包等,有哪一樣是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