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一台修图笔记本电脑?16寸 14寸 Macbook Pro 还是15 寸 Macbook Air


#摄影电脑 #摄影器材 #摄影后期

摄影师如何选择笔记本电脑?
我最后决定买了Macbook Pro
熟悉我的人一定会发现,最近视频更新很不正常,因为从五月到现在,不停的忙碌。
从悉尼到墨尔本,从打鸟风光摄影团,到吉隆坡和普吉岛度假旅行,这又刚刚结束15天的塔斯马尼亚摄影行程,然而这一路都处于一种只拍不修片的状态,真的挺尴尬。
马上我又要去新西兰徒步十天,然后九、十月基本上都已经排满了,所以移动修图和剪辑视频变成了刚需,真的要升级笔记本电脑了。
一直没有更新这台2015款的Macbook pro, I7 芯片+16gb内存只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疫情前其实有过更新愿望,但不满意上一代Macbook Pro更新出一个玩具般的Function bar,而且只有4个雷电接口,事实证明当时不更新是绝对正确。
一直等待M1芯片出来,结果疫情又来了,天天在家蹲着!
疫情三年,几乎没有移动处理的需求,所以一拖再拖,直到今天。
来具体看看我为什么买这台?
其实我一直在三个机器中选择,最新的15寸 Macbook Air、14寸 Macbook Pro 和最后买的16 英寸 MacBook Pro M1 Max 芯片,配置 10 核 CPU 和 32 核 GPU ,32GB内存 加1TB SSD硬盘。
澳洲苹果直营店已经没有M1新机销售了,想尝新就可以选M2芯片,相同配置需要5599澳币,人民币大约27499元,是不是很贵的,总之我下不了手。
我看的是2021款的老机器,在比如澳洲的Officeworks还有同配置新机,报价3997澳币,大约19500人民币可以买到,而二手大约在3500~3800澳币,实惠更多。
而美国的Adorama上居然有全新32gb内存+512gb硬盘的16核GPU 的低配版打折,只要2000美金,大约人民币14500,目前最适合摄影发烧友的笔记本电脑,如果你有渠道可以买到的话!
为什么不买 Windows?
我只推荐苹果,虽然苹果看着贵,但是耐用,十年不淘汰很正常,就像这台服役已经8年多了,进行LR+Photoshop 的处理完全没压力,只是跑LRTimelapse和 Fcpx剪辑视频力不从心了,如果进行文字处理感觉再用十年都够。
肯定有人说 Windows 电脑便宜,台式机可能是,笔记本Widnows电脑真不便宜,我看了微软、戴尔还有技嘉几款顶配的图形本,基本要1-2万元。
关键还是相应处理能力,而M1和M2芯片针对图像视频方面做了优化,摄影师没有任何理由不选它,和iMac、iPhone以及IPAD的隔空传递更是图片交换的最佳方法,苹果就是一个坑,跳进去之后就不想出来。
我不打游戏,只用来修图,剪辑视频,看看 Youtube,Netflex,偶尔听听音乐,以及码字,作为摄影师,你还会用笔记本干嘛呢?
我一直拖着不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想等15寸的Macbook Air,年纪大了真的想轻薄一点的本子,不过等到正式发布的评测结果,15寸Air的表现还不如M1的14寸Macbook Pro。
真的M2和M1芯片没太大区别,不如加内存更靠谱。
虽然8GB+256GB的乞丐版看上去很便宜,不过加到24gb内存和1TB硬盘后价格就变成了3400澳币,大约人民币16500,库克卖内存和硬盘就是抢钱。
但内存是图形处理的最重要指标,24GB内存只能说勉强够用,我的iMac都装了64GB内存。
512gb的硬盘勉强也能用,毕竟现在SSD外置硬盘的价格已经跌到谷底了,我刚刚更新到2TB 三星T7 只要199澳币,大概960人民币。
可以把整个Lightroom的图片库和Fcpx的质量远哭库文件都放在T7上,不过读取速度会慢很多,到底慢多少。
我们用BMCC的软件来测试一下,结果还是挺惊人的,不过T7勉强可以支持4K视频剪辑的,比老的 T3还是快了一倍。
你可以试试看自己用的移动硬盘,NAS存储或者优盘等等,看上去很美的读写指标是不是真的靠谱呢?
除非你经常使用外接显示器,否则真的不要考虑13寸的macbook,我用过团友13寸的Macbook pro,操作界面有点不够,Lightroom 需要经常按TAB键在全屏幕和工作区之间切换,Photoshop 同样体验不好。
起码要选择14寸,因为14寸屏幕虽然小,但是分辨率很高,可以容纳更多东西。14寸的 M1 Pro ,如果选择16GB+1TB 其实二手价格还是很不错的,一万人民币左右应该可以拿下。
不过最后我还是选择了这台 16寸的二手,价格也很满意,比一台顶配的15寸 Macbook Air 贵不了多少,但是性能就强了太多。
内置 SD 读卡器绝对提高生产力,熟悉的 HDMI 接口方便我在酒店都有可能接上液晶电视机做分享,当然在家可以外接显示器剪辑视频。
唯一麻烦的还是只有三个type-c,没有 Type-A 的 USB,目前唯一障碍就是 XQD 读卡器以及TF 读卡器要更新到 Type-C 的,或者等我新定的 USB-Hub 来,Type-C 的确是未来趋势。
现在只能依赖 Type-A 到 Type-C 的这种小转接口,看着不靠谱,凑合用吧
还好T7和 Z9 都直接配了 Type-C 的数据线,暂时我可以直接连接相机导入图片和视频。
16寸的 Macbook Pro有相当大的触控板,可惜我还是习惯用鼠标,也许是时候改变一下了。
直接把iMac 的时光机器重新备份入笔记本电脑,不过 iMac 还是 intel芯片的,所以象Photoshop 需要重新安装一下,还有些软件、滤镜需要重新激活一下,总之花了我半天时间就把工作环境切换到笔记本。
其他的常用软件都能正常运行,目前唯一不能用的软件就是看到 RAW+ ,程序可以运行 ,只是执行堆栈到最后就报错,暂时也看不到他们会更新这个软件。
你现在看到的视频就是在这台新电脑上用 Final Cut Pro剪辑的,东西好不好其实只有自己用过才知道,跑分什么的测评我也不会,我只求能在房车休息的时候就能把当天拍摄的视频剪辑出来,然后发布到油管。
这次去新西兰徒步就有点想试试看,更日常的记录拍摄徒步的过程。象日记一样的形式展开,希望大家会喜欢。
总结一下选择的思路吧!
第一:选择苹果笔记本
第二:选择 14寸以上的 Macbook Pro
第三:内存16GB 起步,上不封顶
第四:硬盘512GB 起,最好1TB(外挂三星移动硬盘)
第五:第一时间买新上市的机器,没有就考虑翻新机和二手机。
这台机器的缺点有没有,可能就是重吧!
其实我不会背着它徒步,基本就是丢在箱子里面托运,然后放在车子里面运输,到了酒店拿出来用就可以了,所以说很重其实影响也不大。
尺寸其实没有比我的老机器大多少,之前用的笔记本保护包完全能装下都不用换,而两个摄影包也都能放下去。
液晶屏上有个刘海头真的好,节省我更新摄影包了。
我的选择对你有帮助吗?记得给我点赞啊,有了新笔记本电脑,接下来视频更新频率肯定会快很多,记得订阅关注哦!
You-tuber & Photographer
总结一下选择的思路吧!

第一:选择苹果笔记本
呃......

第二:选择 14寸以上的 Macbook Pro
意思是你還考慮 13 吋的那台 MacBook 「破」?

第三:内存16GB 起步,上不封顶
14" 跟 16" 有 16G 以下的選擇嗎?

第四:硬盘512GB 起,最好1TB(外挂三星移动硬盘)
14" 跟 16" 有 512 以下的選擇嗎?

第五:第一时间买新上市的机器,没有就考虑翻新机和二手机。
不然你要在路上撿嗎...

我還真花時間打這些字耶......
lhjma168
沒人要你花時間打這些字,這樣酸人,不知道樂趣在哪裡???[幫不了你]
感謝整理~

Komii Toy Reviews wrote:
总结一下选择的思路吧...(恕刪)
目前 2017 的 Intel Macbook Pro 也想進行更新。
目標已經鎖定 15" m2 Macbook Air

在 x86 架構下,內存,記憶體當然是越多越好。
只有有個疑問,在 SOC 架構下,內存的大小是否那麼重要?畢竟 iPhone 搭配的記憶體,一直都比不上 Android 系統的手機,但依然順暢。當然也有人說 iOS 是假多工。和電腦使用環境還是不一樣。

因此疑慮只在,記憶體 16GB 一定是基本會升級的部份,但是否有需要升級到 24GB
之前看一篇測試,16GB vs 24GB好像幾乎沒有差別。


16G->24G 台幣差 6,000
剛好是 512GB->1T 的升級價格。

由於樓主剛好是 x86 轉換到 SOC 架構,可否提供關於記憶體,內存的使用感想和狀況。
謝謝~
沒有人知道你的使用狀況,在某些狀況下 8GB 跟 16GB 也幾乎沒有差別,這些測試都有人做,但是沒人知道跟你的使用狀況符不符合。

你 po 的影片,那傢伙因為要維持出片率,想了一堆題目來做測試,其實很多影片都是水。而他的影片名稱就告訴你這部影片是廢片了:24GB 記憶體有辦法 supercharge M2 晶片嗎?不用看就知道答案了嘛。當然是沒有辦法啊。24GB 沒辦法讓 M2 晶片更厲害,所以買 24GB 的都是白癡了嗎?不是吧?

如果你沒有裝一堆軟體塞一堆影片的需求,那可能 1TB 是不需要的,頂多外加就好。至於記憶體是從來沒人嫌太多的,這樣你懂了吧。
痞子雲
在x86下,記憶體確實有實際作用,一定升好升滿。硬碟空間只是說明價差剛好。但由於並沒有使用過soc的桌面系統。不知道記憶體是否真的會影響到。
Komii Toy Reviews
沒有人知道你的使用狀況,誰知道會不會影響到。蘋果現在升級不管什麼鬼都是一階 6000,兩階 12000
關鍵在於是否常常需要外出修圖
還是說只是擺在家中或上班的地方使用
痞子雲 wrote:
在 x86 架構下,內存,記憶體當然是越多越好。
只有有個疑問,在 SOC 架構下,內存的大小是否那麼重要?

糾正一下~

SoC是指單晶片系統(System on a Chip),是一種電腦系統的硬體結構(將DRAM/CPU/GPU...等封裝在一組系統晶片裡)
不是指「處理器內部的指令集架構」!

對應 x86, x64 架構的名詞,
iPhone / iPad / 蘋果電腦 現在使用的處理器架構叫做「ARM架構」


x86架構:複雜指令集的一種
x64架構:複雜指令集的一種
ARM架構:精簡指令集的一種

指令集 白話文就是「人類 跟 電腦 溝通用的方式」

對處理器架構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計算計概論」(電腦概論)
lfjadsflk wrote:
糾正一下~SoC是指...(恕刪)


感謝說明,我前公司是做這個的!x86/x64/Arm 架構都有。南橋北橋都有生產過。
但我想通俗大家聽懂就好。


By the way, 說明一下使用經驗。
後續看大家介紹,幾乎一面倒的
M1 Macbook Pro 14 >>> M2 Macbook Air 15
主要就是價差太小。

但來不及,已經趁著 BTS 下單 Macbook Air 15.

既然買了就好好使用。
說明一下使用"感想" vs Intel Macbook Pro.

最大的感受,當然是Power.....可以整天修圖不用插電。(PS平面)
同時開多張圖 Intel 大概50張內,就會有轉圈圈
M2 部分,大概可以同時開200張,一樣會轉圈圈。
光這點就很符合我升級的概念。

除此之外,也要說說缺點,
VM 只能安裝 ARM 版 Windows.
最大不習慣地方是 色彩描述檔

多年前windows 轉 mac 就是受不了色彩描述造成的困擾。
結果今天一樣無法調到相近的顏色,畢竟平面而言,色彩準不準很重要。這真的是有點困擾。
最終選擇 ProPhoto RGB 當作修圖主色域。
特別是兩台擺在一起。慶幸的是,好在最終輸出,sRGB 差異不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