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iOS上面的iWork系列APP悄悄更新了,同時Mac上的iWork也跟著跟新了。
逐漸地iOS與Mac OS上面的iWork終於又近了一大步了,真是令人開心的事情。
不要只看到iWork更新了圖示icon而已,iOS與MAC OS裡面的功能部分也作了一些小小的改變了。

各位有沒有想過,這些年來究竟蘋果為什麼不更新iWork到新的版本呢?為什麼放到爛掉任由Office不斷的向上提升卻置iWork之不理呢?

Office當初追求的是單一電腦的統一界面,在iPhone/iPad的發燒初期也按兵不動,現在推廣的Surface也是在平板大戰的現在才推出來的。
在整合性當中,相信最起碼對Office來說應該比iWork好太多了。

iWork推出iOS的版本時,萬萬沒有想到差異性竟是這麼的大。以至於Mac OS以及iOS的相容性竟是如此的差勁,就我的觀點來說,不能「完全相容」講殘酷一點根本就是不及格,說是「渣」也都不為過。
身為一個使用者,根本無法忍受一個檔案透過iCloud來儲存還得要面對iOS上的iWork不斷顯示「警告!你的Mac製作的Keynote跟iOS上頭的不"完全"相容,請問要直接開啓還是要複製一份呢?」
然後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你開Mac忘記哪個是最原始的檔案,不小心誤刪除掉了最原始的檔案真是會很想將Mac砸爛。
而這擺明讓使用者面對這殘酷的事實,iCloud好比是一個快遞公司,從A公司請快遞公司送的商品,送到你家之後,裡面的東西摔爛了,快遞公司說這這是常有的事情,請問您會買單嗎?
不告死他就不錯了,還默默收下,這豈不是「盤子」一個?話題在談回來,換作是iCloud也是一樣的狀況,我們使用iCloud的服務就是希望東西放在那邊,我不論是用哪一種iPhone / iPad / iPad mini / Mac…都應該會看到一模一樣的顯示,字體,轉場動畫….等,這才是原汁原味的「同步」,同步可不允許任何的「刪改」啊!

這也才是蘋果的無痛使用者經驗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中最寶貴的體驗。

這在iWork當中,一絲絲都看不到。就算是今天的更新也還在過渡期間罷了。
所以iWork中,我看到了「渣」。我在前面幾年,包括今年都不太鼓勵iDevice的使用者使用iWork的APP,原因就是如上述所言,怎麼可以讓一個由使用者精心設計的檔案,透過iCloud之後,送到任何的一個裝置上頭,竟然呈現的是截然不同的樣式,而且請放心,只會更爛不會更好的結果。

這一點,身為蘋果的使用者的我們,絕對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的。
相信者也是Apple推出iDevice後所始料未及的狀況之一吧?
Apple最始料未及的就是「使用者經驗無法完全繼承與同步」

所以說,Apple不敢貿然推出iWork系列的新版本,原因不是認為這樣的功能就足夠了(事實上,iWork對大部份的使用者來說,其實也是真的夠了。),而是要將時間延長,讓iDevice的iWork追上來Mac OS的水準
要不然Mac 的iWork不斷的升級,而iDevice不斷的苦苦追趕,永遠沒有相交的黃金交叉機會,使用者在面對著各式各樣的iDevice的突發狀況,不是字體亂掉,就是影片無法支援,或是格式亂掉…等等。
這不要說商業人士會嫌棄,一般使用者會唾棄,我看連小學生大概都會覺得這是爛貨。

所以說Windows的Surface雖然銷售情況不佳,但是因為現在的Device是全新打造的Office若能夠全面的在各式各樣的裝置中呈現單一的結果,意味著Office仍舊會成為商業界最優秀的霸主。
蘋果的iPad究竟還是得要從消費者走向專業的商用軟體當中,那「通用性」就不能像對消費者一樣的胡亂任性了,最起碼得要跟PDF一樣,成為「所見即所得」的情況才可以。
於是乎,現在Mac上面的iWork處於「休眠狀態」的原因很簡單,要讓iDevice的追趕,直到可以「一比一」的完全同步顯示,如此一來才會有更新的版本的推出。

至於究竟會不會推出新版本的iWork呢?呵呵,讓李組長留個伏筆,待下回詳細的為各位分解。

=========================================================

喜歡我的文章的請幫我加加分喔~讓我持續有著滿滿分享的動力!感激各位分享!

本文章同步收錄在本人的「蘋果禁衛軍」"部落格"跟"臉書"中,也歡迎跳轉觀賞其他文章加入粉絲按讚及留言指教。

謝謝各位網友給予評分及回應,您的評分鼓勵及互動留言也是我繼續寫文分享的最大動力,感激不盡。

個人淺見,歡迎來信或在板上留言回應討論,但切勿無禮謾罵,謝謝。

因有些文章需符合Mobile01規範,故不一定全文收錄至01中,或是將該文略為精簡過後再刊載在Mobile01上,不便之處請各位多多包涵。

注意 : 以上皆為AKS的蘋果生活使用體悟以及趨勢猜測,蘋果未來實際的行銷走勢,也請不要用於投資或是其他方式上面,本人對於文章中所提的看法純屬個人觀點,讀者若因此受文章任何一部分進而投資某些產業所受到任何形式上之盈虧請讀者自行負責。本人一概不負您所有損失的責任。

文章內文所提到的商品,形式,外觀,品牌,功能,LOGO,皆屬於原廠商所有,AKS僅就使用心得做分享,不代表AKS替該商品做背書或代言,文章僅供各位讀者對於選購該商品前之選購參考。

文章內文及照片若為本人攝影或製作者版權所有,歡迎各位網友轉寄連結分享,但是請勿擅自更改或是編修,並且請標明文章出處以及主要連結,謝謝。


原來是這樣呀

不相容頭真的很大

謝謝告知
錢的力量..決定車的力量
讚....
其實兩年前小弟會決定放棄用了10幾年的Windows投效Mac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被iDevice上的iWork給吸引,那種簡單的操作、夠用不囉唆的功能、直覺的思維在在打動當時對於Office界面感到非常雜亂的我,小弟問了門市人員iWork是否能用在Windows得到也是否定的,考慮了兩個月後....下定決心就將整個工作平台轉到Mac陣營
不過說真的不怪蘋果至今還無法整合兩個系統間的iWork,畢竟兩個系統上的應用程式操作界面是完全截然不同的,一個用滑鼠..另一個用手指,如何將同樣的一套程式寫成兩種操作界面就是一種不曉得挑戰,我想...蘋果是先想在手指觸控UI上下功夫,等整體操作界面成功了再把兩套iWork做細節上的完全整合...畢竟一個ARM一個X86能整合到無縫想必也要下不少工夫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