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解釋一下 raid 的功能: 用多個分割區, 建立備份(raid 1)或交錯存放資料提高速度(raid 0). (另外有 raid 5, 1+0, 0+1 等, 細節略過)

而備份上, mac os x 可以採用:
1. 常見的 copy 外,
2. rsync , 只處理更動的部份.
3. 使用 Disk Utility 的 Restore 功能.

以理論上來說, raid1 有多顆分割區(稱為 slice )存放相同資料. 想起 raid 1 的重建功能, 想試試看:
1. 以兩顆同容量硬碟(slice a, b)建立 raid 1
2. 安裝好作業系統.
3. 拔除 slice b .
4. 測試: 看看 slice a 是否能開機?
5. 在 slice a 寫入新資料, 或破壞 slice b 資料.
6. 裝上 slice b .
7. 測試: 重建功能(slice a -> slice b).
8. 測試: 重新開機, 測試整個 raid 1 狀況.
9. 破壞 slice a 資料.
10. 測試: 重建功能(slice b -> slice a).
11. 測試: 重新開機, 測試整個 raid 1 狀況.

測試結果如同理論上的效果:
測試4, 8, 11: 只要有一個 slice 正常, 就可以啟動 mac os x , 而在磁碟工具內會警告這個 raid 有損毀
測試7, 10: 只要再裝上另一個 slice , 就可以選 rebuild , 更新資料, 一次約 35~40 分鐘

雖然不是 raid 1 主要的功能, 但是表示這功能是堪用的, 卻也有不少缺點:
1. 每次重建都是整顆 slice 互相 copy , 所以很花時間.
2. raid 大小受限於第一次分割 slice 時的大小, 無法直接擴充.

所以簡單比較 mac os x 的備份功能:
1. copy : 簡單(拖拉放即可), 時間久(備份資料全部), 適合一般操作者.
2. rsync : 較難(需要有指令概念, 及 -a --delete 等參數的認識), 時間少(只備份異動處), 適合以備份為主業的工作人員.
3. restore : 與 ghost 功能相近, 特別用在整個分割區的備份, 時間久, 適合裝好 OS 等情況.
4. raid 1 的 rebuild : 非正規用法, 時間久(整個 slice 的備份), 適合....非 raid 不用的人 XD


測試環境:
1. iBook G4 1.33GHz , 1G DDR-RAM, 內建 Combo 機.
2. fujitsu 2.5" 40G 4200rpm 硬碟(iBook內)
3. hitachi 3.5" 40G 7200rpm 硬碟(使用 1394 外接盒, oxford 晶片)

(9/29: 修改兩個用詞, DiskUtiltiy 提供的功能正確名稱為 Restore )
很有用的資訊~
之前有用過scsi作soft raid 1 和 0
不知道是scsi卡的問題還是OSX的問題
raid 1重建有問題
raid 0是系統沒辦法安裝完成!!
最後還是只接單顆來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