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u_lung wrote:
不好意思插個話,請問一下為何我的系統監控程式裏沒有顯示是32 or 64 位元呢? 難不成這也是10.6的新功能???
不要再以訛傳訛啦!
Apple在10.6之前從來沒出過"真64位元的作業系統"
號稱技術領先全球3年! 結果M$在03年3月就出了真64位元的XP,開源的linux,bsd相繼跟上
Apple現在09年才要出,慢了別人6年................
沒錯! Leopard絕對不是真64位元作業系統
Apple從G4開始 "號稱" 所謂的64位元作業系統.......都是不實廣告!
今年2009即將出的Snow Leopard才是Apple第一個"真64位元作業系統"!
其它都是假的!!!
裡頭有大致點出Tiger/Leopard/Snow Leopard作業系統的核心架構。

心若守正,何福不隨
糊塗兄 wrote:
請問改為64-bit...(恕刪)
64bit相對於32bit,最簡單的概念就是「程式的資料處理能力可以向上提昇」或「水管變大了,一次可以傳送更多的水」。
不過這跟諸如「120MB硬碟演進到1TB硬碟」,或處理器「1Ghz到4Ghz」那樣的簡易概念,還是有相當大的差異。真的要講,必須要從整個計算機架構來看,才能比較瞭解差異所在。
這點可參考Wiki的這篇文章:64位元的來龍去脈
看過後就會瞭解:
32it的OS最大只能定址到2的32次方,也就是4GB的記憶體空間,以一般的邏輯來看,理論上記憶體足夠多,CPU夠快,硬碟換SSD-SLC,那麼電腦就很快了,既然如此為何還是會有64bit的架構出現?或為何最終出現在家用或辦公用電腦的OS上?
這個裡面還是有他的道理在的。
(當然,以目前的觀點來看的話,那篇文章的說法需要修正一下,透過PAE,32bit OS也有辦法定址到64GB或更高的記憶體空間,但即使如此,程式的資料處理能力依然是架構在32bit底下。)
不過以一般人的觀點或使用經驗來講,恐怕看不太到實質效益。最多就如同廠商宣稱的的那樣,什麼支援更多的記憶體空間之類的(但是只要記憶體一天不降價,支援再多,也都跟一般使用者沒關係),來吸引買的人。
這最主要還是因為軟體支援的問題,實際上64bit要完全發揮作用,軟硬體都要配合到才行,全部都上64bit,才有辦法真實地感受到64bit的程式效能。因此把64bit的演進看作是給未來的新計算機軟硬體架構鋪路,會許會比較妥當。這條路是一定要走的。
至於現在買iMAC,未來是否有可能透過某某升級手段,就可以讓機器加裝到4GB以上記憶體?我的猜測是,到時候還是要買新機器吧

例如想用boot camp開windows,就沒辦法Power G5的機器來玩。2003年出G5,2006年出iMac Core Duo,差不到3年就改朝換代了,說真的等待並沒有太大意義,重點還是在於這東西是否對自己來講是必需品這樣(工作也好,家裡娛樂也好)。
畢竟目前的MAC的硬體規格,大都只有到4G RAM,真的有辦法不換硬體直接變成支援64G RAM的規格?個人是有點存疑,不過很希望有這樣的好康就是了。
一點個人看法,有誤的話也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