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ps wrote:
我不大懂ios, android這兩個系統,但我還算了解一點Linux。...(恕刪)
有一種聊天叫做"雞同鴨講"~
就是指你的回文~

把話題扯到 Linux >> "雞同鴨講"


我簡單說明一下iOS的沙盒歷史
早期的iOS >> 小小的沙盒 >> 不開放第三方App多功處理 , 不開放第三方app背景執行 , 不開放第三方app獲取電話簿 , 相簿 ,音樂檔案權限...每個App都是完全獨立的沙盒
iOS4~iOS12 >> 變大且開始允許有條件互通的沙盒 >> 開始允許第三方App"依照APP類型"獲得不同的背景執行與多功權限等級 , 開放第三方app獲取電話簿 , 相簿 ...(需要使用者同意) ,iOS即使開放讀取的檔案類型變多了,但是仍然需要把照片或文件複製一份到第三方app裡面去編輯,再透過複寫的方式把檔案回存原本的照片(但是系統仍然有權限可以恢復最原始的照片檔案)..., HomeKit的產品有超級龜毛的安全性規範 ...
iOS13 >> 更大的沙盒 >> 更接近電腦檔案管理員的檔案功能, 開放讀取外接USB硬碟內的多種檔案格式...
-----------
早期的Android >> 不設限制 >> App上架不用審查 , App可不經使用者同意任意取得個資與檔案權限 , 第三方App記憶體的使用無限制&不會被系統優先權踢掉 , 與Android連結的IOT產品連線加密方式全部由第三方廠商各自處理(也有可能不用加密,完全看第三方廠商怎麼做...)
現在最新版的Android >> 增加的限制 >> App上架要經過審查 , App不可未經使用者同意任意取得個資權限 , 第三方App記憶體的使用會被系統依照優先權踢掉閒置的記憶體(這是抄iOS的記憶體管理設計) , Android連結的IOT產品連線加密規範有Softbank的ARM公司主導統一製定規範
-----------
什麼叫做越來越開放
什麼叫做限制越來越多
懂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