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淨土 阿朗壹古道拉繩爬山
【聯合報/記者宋耀光/屏東報導】2009/4/26
阿朗壹古道因觀音鼻岬角崩落,攀上山頭必須拉繩索,下方就是太平洋。(記者宋耀光/攝影)
台灣環島沿海公路唯一的缺口─台26線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到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即失落的「阿朗壹古道」,最近因南田村被遴選為「低放射性核廢料最終場址」之一而火紅,撇開惱人的核廢料不談,她確實是「人間最後一塊淨土」之一。
阿朗壹古道南北走向,從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向北延伸到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全長11.86公里,交通四通八達,是唯一沒有公路到達的地方,公路總局打算打通台26線,引起環保團體抗爭,深怕這條珍貴古道從此消失。
阿朗壹古道其實是琅嶠卑南古道的其中一小段,自荷蘭人據台起,即是先民來往台灣西南平原、恆春半島及後山(台東、花蓮)的重要陸路交通。
琅嶠卑南古道從恆春鎮東門開始,沿屏200線翻山越嶺到滿州鄉八瑤灣,再沿著海岸線旭海到台東,全長123公里,除了經濟上(謠傳東部產金)、軍事上(圍剿清朝朱一貴之亂的餘黨)外,也是東西部移民的主要道路,可以想像當年先民駕著牛車,滿載家當,扶老攜幼翻山越嶺、踏浪而行的景象。
古道在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發動跳島戰爭時,被日本人炸燬部分路基,再加上這些年來地震、颱風侵襲,在觀音鼻岬角處有數處大崩崖,如今要走過這條古道,除非是大退潮,否則要爬上山頂,花1小時以上,繞過鼻角才能到南田村,但爬山陡直,要拉繩索,在路基鬆動下,非常驚險。
阿朗壹古道依山傍海,山海壯麗,是所謂的「海角天涯」,因沒有公路可以到達,人煙罕至,環保團體指這條古道是台灣唯一淨土、椰子蟹的棲息地、綠蠵龜產卵地,全力反對開路及興建核廢料最終場址。
這條古道是台26線的規劃道路,公路局在民國91年即完成環境影響評估,93年進行細部計畫設計,準備闢出路堤7.52公里、橋梁2.67公里、隧道1.77公里,在兼顧生態下,擬在塔瓦溪口至牡丹鼻山之間的高環境敏感度路段,以開鑿隧道,減少對此路段環境的衝擊,完成台灣環島公路系統。
call me "Melon",
my blog: http://tw.myblog.yahoo.com/melon-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