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盒包裝,多了一片可掀式的外包裝。說明這張板子的特色,特別強調全銅的熱導管記憶體散熱片,可以降低10度的溫度。

這張主機板北橋晶片是790FX,南橋晶片是SB600。可惜AMD的SB700研發的比較慢一些,不然790FX配上SB700效能應該會非常的強悍。北橋晶片散熱器上可以看到預留四個孔來安裝記憶體的散熱器。板子上全部使用固態電容,這好像已經是每家主機板廠商高階板的標準配備了XD。SATA的裝置有6個,IDE有1個。音效採用的是Analog的產品ADI 1988B 8聲道的HD Audio CODEC晶片。根據我看DearHoney上的測試,單純就聲音表現來說,是內建最好的音效晶片。遊戲的解析跟支援上我想就沒辦法跟Creative外接音效卡來比了。

MOS-FET上用導熱管散熱片降低溫度。電源供應部分採用10相電源迴路。其中兩相特別是供給CPU內部的記憶體控制器跟HT匯流排。電源的穩定性可以很安心。

後方的I/O部分。最上面是無線網卡。鍵盤的ps/2接孔拿掉了,多了兩個USB的插槽可以安裝。紅色的是IEEE 1394a跟e-SATA。

四個PCIE 16倍的插槽,可以支援PCIE 2.0。最下面兩個PCIE的插槽很鄰近,如果要插四張卡的話,可能沒辦法使用會占用到兩個插槽的卡片。這是美中不足的一個地方。不過ATX的板子就這麼大,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可能也是很棘手。
這張板子只有2個PCI插槽,如果舊系統上PCI介面的卡片很多的人要注意了(像我就有網卡、音效卡還有電視卡)。

一些比較有特色的配件。左上方的就是記憶體散熱器。右上方的是無線網路的天線。中間的風扇是插在MOS-FET上的散熱片做散熱。附的兩個橋接器比起顯示卡送的還有長。最讓我覺得有特色的地方是花線的針腳,特別附了小玩意,不但有防呆,而且字也印在旁邊很清楚的知道哪個針腳是在做什麼,方便許多。
還有後面的檔板,每個孔都有圖示跟字說明。後方更是用一層隔音棉再覆上一層錫泊。安裝起來時更容易也更安全。相信常幫人組電腦的人,遇到機殼跟後檔板不太合的時候,硬擠進去時都很怕手割傷吧。

上機圖。雖然有很棒的記憶體散熱器可以用,但是我本來的記憶體上就有散熱片了。而且我覺得還更帥。就沒用了。哈!

跑個3Dmark06 1280x1024預設值 分數8314

AMD的工具軟體AMD OverDrive。我覺得是一個功能強大的軟體。可以校調的地方有很多。

光是記憶體部分就一整面,而且一大堆我都不了解是幹嘛的,還是不要亂調好了。

硬體狀態的監控。天氣冷,溫度也很低,不過兩個核心的溫度還差真多。

這是軟體提供的自動超頻。我就直接把他拉個最高效能了。雖然對一些超頻高手來說,這功能根本不需要,不過對不會超頻的人,還蠻有趣的。也可以很放心的超頻,方便又安全。呵!

超頻後,也可以跑穩定度的測試,可以設很長的一段時間來燒機。這個軟體功能真的很齊全。有買7系列主機板的玩家可以來玩玩看。
總體來說,這張板子直接給我的感覺就是最頂級的產品,功能配件很豐富也很豪華。不止是主要的晶片組是最強悍的790FX,連一些週邊的晶片,像是音效晶片,網路晶片等等也都是用不錯品牌的晶片(這次沒看到螃蟹晶片出現)。不過,豪華的享受就要付出大把的鈔票,接下來我要連吃泡麵好幾天了~~不過還是多買了一杯比較貴的泡麵。還好AMD還沒出四張Crossfire的驅動程式,不然一個衝動,我可能連泡麵都沒有好吃了,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