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謝 Intel,終於能讓我買到便宜的 5950X 了。雖然降價的幅度不高,用來多買條SSD 還是夠的。雖然 12900k一堆媒體評測很香,但手邊的DDR4一點都不想浪費啊!加上自己常會用到多核轉檔,5950X還是略勝一籌,所以現在再來開箱 5950x 也不遲~
AMD R9-5950x 現在最流行的搭法應該是配 x570s,因為原廠沒附散熱器(連 Wraith都沒有),所以自己要想辦法再買個風扇或水冷。我很討厭主機傳來的嗡嗡聲,所以就直接搭了 Aorus Waterforce 240 水冷,雖然風扇全速轉時還是會有聲音,至少平常的使用可以靠水冷先把溫度控制好,讓風扇的轉速也不會太高。
先簡單聊聊水冷的部份。第一個是水冷的 120/240/360有沒有差,這當然是有的,不然是買心酸的哦,大部份的評測裡,愈高階的處理器,或者說是發熱量愈大的處理器,120跟240的水冷差異最大,240與360之間就小了一些。除非考慮的是「絕對溫度」,比如沒有把溫度控制在幾度內頻率就超不上去之類的,不然個人是覺得買 240 划算些。

箱子打開後,就是簡單的水冷排及水冷頭本體,以及風扇、散熱膏,還有螺絲們。

全部的內容物。其中不同平台的轉絲及固定架會被分配在同一包,蠻貼心的。

說明書有標示每個部件甚至是螺絲的用途,不必用猜的,寫的很清楚。

水冷頭上有個 USB 孔,是要供電及傳輸資料用的。有些水冷的水冷頭是靠 4pin/3pin 接頭來送電及訊號.AORUS 這顆水冷頭裡的水泵就靠 USB 來供電,致於水冷頭上的燈效一樣還是透過 RGB 線材來跟主機板連動。

主機板本身一眼就看得出來是一張以效能為出發點的高階主板,沒有花俏設計。

雙 8 pin,14+2 相供電。建議電源能上千瓦當然是最保險。

針對裸機玩家,有實體電源鈕跟除錯數字燈。

因為是x570s,所以沒有設置晶片組風扇。側出 6 個 SATA 埠。

三組裝甲 PCIe 4.0 插槽,靠近 CPU 的兩個是 x16 與 x8,兩個共享頻寬,如果其中插了一個 x8,另一個就是只有 x8。

在散熱片下的 M.2 一共有 4 組,其中最靠近 CPU 的那組是第三代散熱裝甲,散熱片有被特別堆高,也會是 Gen4 NVMe SSD 的首選位置。

由於是定位成搭配獨顯使用,後方的連接埠沒有設置視訊埠口,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 USB。同時鼓勵超頻,所以有提供清 BIOS 的實體鈕。

背面的保護也做得很足!避免電路板碰觸到異物而短路。
組完後,馬上上機跑了一輪 Cinebench:

這是在還沒超頻前的成績。說真的我也沒有要拼全核 4.7G,手動超頻有點為了超而超的感覺,這組電腦我是要組來用的,花時間去試出 4.7G 的組態意義不大。
但是,Zen3 處理器不開 PBO 就等於記憶體不開 XMP 一樣,有點浪費。這張主機板的供電能力不錯,小超還是可怡情,所以……來看一下 BIOS 設定吧!
另外補充一點,我不是很喜歡用 Ryzen Master。沒必要看得那麼細,而且 Ryzen Master 試跑常常跑假的,如果失敗了還是要重開機,那就直接從 BIOS 來調就好了啊!何必多裝一個軟體。
不少人都說技嘉主機板超頻是最難的,其實不是,而是對初學者比較沒麼友善。但說真的,超頻這件事就是成功或失敗,會影響的選項就是那些,設一個懶人超頻要不是幅度不高、就是成功率不高,也是要回來手動設置啊!

在首頁先把 XMP 打開後,來到 Settings 裡的 AMD Overclocking.

接著進入 AMD Overclocking→PBO 設定,第一個先把 PBO 設成 Advanced,然後把功耗跟所有限制解除,能超多少,就看主機板跟處理器給我多少。Scalar 設成 10X,最大空間設成 200MHz。

然後是設 PBO2 的 Curve Optimizer。更細一點的作法是打開 CPU-z 先看處理器全速運作時,依個別核心的穩定程度調整降壓空間,這裡是直接全核 -15。
最後調整防掉壓,把 Vcore Loading 校正調成 Medium。
因為沒有要手動超頻,所以我沒動處理器倍頻,FCLK 也沒有動,主機板會自己調。
重新開機後,先測 Cinebench R23:

哈哈成長的幅度沒有很大,但系統仍穩。單核全速時會到 4.8G,數字當然不會有全核手動上 4.7G 那麼漂亮,但這樣夠啦~就讓主機板自己去發揮處理器的潛能,不逼他了~
以下是設定後的測試數據
7-zip 135591MIPS

AIDA64 讀寫超過 50000MB/s

x265 編碼 59.65 fps

Corona 9,607,980 Rays/sec

V-RAY4 28350 ksamples / V-RAY GPU 157mpaths

V-RAY 5 19282 ksamples

x264 84.81fps

最後看看水冷的表現。因為原廠沒有附風扇,所以沒有辦法做對比,在 PBO 開啟前後,用 AIDA64 燒機,溫度分別是:
開啟前:74度

開啟後:78度

燒機結果仍保持在 80 度內,水冷風扇也不用轉得那麼用力,就算要手動超頻,空間也還很大。
沒有算整機功耗,但 1000 瓦的電源應該很夠用。就讓它這樣穩穩的跑,之後也會當成主力的遊戲及文書用機(大多是處理照片跟影片)。這次還有另一個主角 RX6600XT,下一篇測遊戲再來看看它威不威~
這次本來沒有考慮 Intel 嗎?本來是有的,但功耗與 DDR5 還是讓人有點下不了手,而且腳位一直換這件事會讓人有點無法安心。而對 AMD 粉絲們來說,「哇塞終於降價了!」,反而讓 5950X 的銷售又衝了一波吧!
項目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