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換了一片X570S AORUS ELITE AX的主機板...第一次看到主機板上面有一個從來沒看過的接頭

關於新主機板上的TYPE-E?

說明書上面是寫USB3.2 GEN2 TO TYPE-C轉接頭
我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1.他的正確名稱是TYPE-E?
2.他在南橋附近...應該是由南橋控制沒錯吧??
3.他這規格是USB3.2 GEN2...是GEN2*1還是GEN2*2呢
4.為何要發展這個新規格??
5.未來新的主機板都有這個嗎??

還請硬體大老開釋一下...感謝


關於新主機板上的TYPE-E?
文章關鍵字
哪家有出type-E這個規格?

誤解了,以為背板輸出的孔。見笑了。
Ira,Iris, Ice; Show your Propel~
1.插頭是USB Type-E沒錯.
2.是晶片組出來的沒錯,內建於CPU的是直接做在主機板後方面板.
3.USB3.2 GEN 2x1.
4.5.這是Intel和USB IF共同開發的.
就只是專門讓主機板可以提供外接到機殼後方或機殼前面板的USB Type-C插座用的.
目的是為了讓Type-C插座能提供達Gen 2X1的速率. 用其他方式可能無法達到10Gb的速率.
以後主機板應該都會有這種插座,有些低階的板子在成本考量上可能會省略.

2.和3.可以在主機板手冊裡查到.
Todo1156
為啥不要直接提供typeC母座要多此一舉
給機殼前面版用的 Type-C 界面延伸線材用 ,
在主機板端叫做 Type-E

網路上也可以買到 USB 19Pin 轉 Type-E 的轉接卡,
先把主機板上的 USB 19Pin 轉成 Type-E界面
再使用 Type-E <-> Type-C 延伸線材,
拉到機殼面板上
imggy wrote:
說明書上面是寫USB3.2 GEN2 TO TYPE-C轉接頭
我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1.他的正確名稱是TYPE-E?
2.他在南橋附近...應該是由南橋控制沒錯吧??
3.他這規格是USB3.2 GEN2...是GEN2*1還是GEN2*2呢
4.為何要發展這個新規格??
5.未來新的主機板都有這個嗎??

還請硬體大老開釋一下...感謝

簡單講

1.是的

2.是由南橋控制

3.Gen2 = Gen2*1 = Gen1*2 = 10Gbps
如果是20Gbps會特別標示Gen2*2

4.給機殼前置USB Type-C 10Gbps 用

5.應該會逐漸普及
感謝各位硬體大老...
我在追加詢問一下...沒有冒犯的意思
因為GOOGLE能查到的資料好少...

1.所以他的名稱正確說法真的是TYPE-E?

2.這規格會是過度產品還是惠普及呢??

3.主機板上的USB3.2 GEN1插座速度只能5G對吧
所以才生出一個TYPE-E出來...對嗎??
為了速度到10G
imggy wrote:
1.所以他的名稱正確說法真的是TYPE-E?
2.這規格會是過度產品還是惠普及呢??
3.主機板上的USB3.2 GEN1插座速度只能5G對吧
所以才生出一個TYPE-E出來...對嗎??
為了速度到10G


距離普及還有些距離,
因為還沒有很多人有此需求
畢竟各種應用還沒跟上,或成本太高
只有部份人願意嘗鮮,或者有此高速需求
即便沒有 Type-C 也就只是慢了些,不至於不能使用

除非所有常見 3C產品 傳輸界面都改 Type-C,
或許會加快普及速度,但會不會在這些界面還沒普及之前,
反而是光纖應用更快普及化呢??
imggy wrote:
1.他的正確名稱是TYPE-E?
2.他在南橋附近...應該是由南橋控制沒錯吧??
3.他這規格是USB3.2 GEN2...是GEN2*1還是GEN2*2呢
4.為何要發展這個新規格??
5.未來新的主機板都有這個嗎??


1.該連接器正確名稱的確是Type-E,不過很多都會稱作內接20pin
2.不一定,除了晶片組,有些會有獨立host controller,或是從Hub分出來,詳情請看主機板規格及說明書
3.有Gen1,Gen2,Gen2x2三種配置,詳細請看主機板規格及說明書
4.因為是給Type-C使用,Type-C有新增的信號線路,需要不同的接頭定義
5.只要支援前置Type-C的主機板都會配置
Juliance wrote:
除非所有常見 3C產品 傳輸界面都改 Type-C,
或許會加快普及速度,但會不會在這些界面還沒普及之前,
反而是光纖應用更快普及化呢??

Type-C除了被強制普及外,
另外的優點是不用外接電源,
我的手機插Type-C頭的隨身硬碟HDD,
能順利使用,

Type-C接頭的3孔USB3.0擴充器,
插上2支隨身碟,1個讀卡機,
手機能順暢操作這3支的資料交換
imggy wrote:
最近換了一片X570S...(恕刪)

USB 3.1/USB Type-C(TM) Desktop Front Panel Cable and Connector Implementation Document
來自USB-IF的文件,整本翻完沒看到TYPE-E的字眼,也許TYPE-E是Connector製造商取得,倒是發現這東西有3種版本,會用20-pin (Key A)來稱呼的目前只看過銀欣的產品

Key-A 20-pin(建議使用黑色) - supports 1 USB Type-C port or 1 Standard-A port.

Key-B 20-pin(建議使用白色) - supports 2 Standard-A ports.

40-Pin Connector - support 2 USB Type-C ports or 1 USB Type-C port and 1 Standard-A port

期待哪天機殼製造商能開始用Key-B 20-pin取代掉傳統的前置19pin,告別因公差問題卡太緊造成連根拔起甚至斷pin的惡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